不會欣賞藝術怎麼辦?

左視覺丶Left

這個答案,只說點“欣賞態度”方面的內容好了。

放棄固有成見、學習藝術知識,

這一直是小玉推崇的藝術欣賞方式。


其實,

這也是接觸任何我們不熟悉東西的最好方式——

不會穿衣搭配,那就多看看經典大牌是怎麼搭配的、借鑑下你身邊穿著得體的人是怎麼穿的,不要一臉不屑的說大牌的審美標準就一定是對的?(大牌成為大牌一定有它的經典之處,而且必須要承認我們的時尚風潮就是靠大牌來制定標準的。)外加多學習下色彩的搭配知識;


不懂理財,那就別總固執己見,聽聽專業人士的理財建議,別一臉不屑的就認為專家都是磚家、是來專門騙人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得多學習專業的金融和理財知識,懂了錢生錢的原理,才能不被那些金融騙局忽悠,穩穩當當掙錢而不是靠所謂的僥倖。

所以,我們以畢加索為例。

我們很多人的藝術欣賞還只停留在對具象繪畫的理解層面上,畫得像就是畫得好,是我們最常見的欣賞習慣。所以面對畢加索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拋卻那種“畫得像就是畫得好”的固有錯誤成見,很容易覺得這也叫大師繪畫?這畫的是什麼玩意兒?

而我們這個時候產生困惑,最需要做的就是學習一些藝術知識。瞭解畢加索的立體主義創造性,並體會這種革新,並開始試著接受現代主義藝術的欣賞方式。

而如果我們堅持己見、拒絕學習,很可能又一臉不屑的來一句,畢加索畫得還沒我家上幼兒園的孩子好。但說實在的,我們絕大部分的兒童在畫上面畢加索的那副《夢》的時候,是這樣的——

你確定畢加索沒有你家孩子畫得好?那為什麼孩子們還要去照著畢加索的去畫呢?


總之,不會欣賞藝術並不可怕,小朋友也是從乘法口訣開始接觸數學的。不做槓精,不懂就學,多看經典,相信你會找到藝術欣賞的感覺的。



art張小玉

很多人可能以為欣賞藝術是一件很難很神秘的事情。的確它是由難度,但並不怎麼神秘。一件藝術品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欣賞:

第一,情感價值。有時候一個人看見一件藝術品的時候會突然產生一種情感上的共鳴,好像這件藝術品表達出了他長期以來隱藏心底裡的某種感情。一件藝術作品要是總能夠觸動所有觀賞者的感情的話,那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作品。然而這種情況實際上很少發生,因為每個人會被什麼樣的事物觸動,取決於他的人生經歷。比如:一個經歷戰爭的人,他很可能就會被一件反映戰爭的作品觸動;而一個人生一直生活得非常富裕的人,當他看見一件反映窮人生活多麼悽慘的作品時,他可能不會有太大感動,因為他一生中都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一個人在情感上會不會被一件藝術作品觸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偶然。這種情感觸動是學不來的。當然人生閱歷越豐富的人,越有可能遇上能觸動他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有些藝術品會訴諸最能引起普遍大眾情感反應的題材,比如:愛情、美麗的風光等等。

【我個人最有感觸的是威廉·沃特豪斯的畫作】

第二,思想價值。和情感價值相似,思價值也需要觀賞者和藝術家的思想碰撞在一起才能產生。不同的是情感是沒辦法學到的,思想卻可以學得到。這就要求觀賞者多讀一些思想理論類的書。當一個人腦袋裡裝了很多思想理論以後,他看到一件藝術作品的時候就更有可能理解藝術家所要表達的思想。

比如:奧尼爾曾經寫過一篇戲劇《毛猿》,裡面講的是一個在船上剷煤的工人一次被一個貴族小姐叫為“毛猿”,他就很生氣了,天天想要報復上流社會的人,最後被經常關進了監獄裡面,在心理上越來越覺得自己像一隻毛猿。處於以後跑到動物園裡和黑猩猩交朋友,結果被黑猩猩掐死了。

【奧尼爾】

一看這個劇,大部分人都會覺得很荒唐很滑稽,一位作者是神經病。但是如果讀過一些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書或其它社會批判的書,就會理解這講的是一個工人受到社會的壓迫、剝削和排擠,最終在思想上發生異化的故事,是一部思想非常深刻的作品。

特別是現代藝術,特別注重展示思想觀念,為此甚至不惜犧牲掉形式上的美感。而後現代藝術卻走入了一個非常尷尬境地,不僅犧牲掉了形式上的美感,甚至連思想都犧牲掉了,為了表達而表達,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裝逼。所以很多藝術理論家都感慨我們這個時代或許是藝術終結的時代了。

【艾未未在地上鋪了一大堆茶壺壺嘴,其實什麼也沒有表達出來,單純就是為了裝高深,這已經成為後現代藝術的通病了】

第三,工藝價值,也就是形式上的美感。這是最容易衡量一件藝術作品的標準,以一幅畫為例,在其它方面的價值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當然是畫工越好會有價值。要想從工藝角度去欣賞一件藝術作品,沒別的辦法,多看一些藝術品,仔細對比它們的工藝,沒有經驗的人可以先閱讀一些書籍,從中學習相關的知識。有條件的話可以自己嘗試創造,這樣的話體會就會更深。

第四,歷史價值。有一些藝術作品可能既不會給人們帶來情感和思想上的觸動,工藝水平也很差,但它的價值可能很高,這或許就是由它的歷史價值決定的。比如一件新石器時代出土的陶器跟一件現代陶器,工藝水平當然落後十萬八千里,但是它在它所處的那個時代可能已經代表了非常高的工藝水平了,而且它還能為我們提供一扇瞭解新時期時代生活的窗口,它的歷史價值就是極高的。

【半坡遺址彩陶】

第五,背景知識。有很多的藝術作品會反映特定的歷史事件或神話傳說。如果知道這些背景知識的話,那麼自然更能充分的瞭解這件藝術品的魅力。瞭解這些當然也是有賴於多讀書。

當然即使你積累了很多人生閱歷和知識,但仍有可能鑑賞不了意見藝術作品。因為有些藝術品的價值遠遠超越了同時代人的鑑賞能力,只有在後世才會顯現出來。比如:1884年,有一個畫家喬治·修拉花了兩年用一點一點的方法點出了一幅畫《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當時的很多著名藝術家都嘲笑修拉的這幅畫。9年後這幅畫終於以800法郎賣給了一個法國人,之後以兩萬法郎轉賣給了一個美國人。然而在修拉死後42年,法國才意識到這幅畫的價值,出40萬法郎打算贖回。但此時《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已經成為美國芝加哥藝術館的鎮館之寶,說什麼也不可能再賣會給法國。

【大碗島上的星期天下午】


妖怪博士潘神

不會欣賞藝術怎麼辦?


很高興有人問這樣的問題,總比“現在的藝術怎麼都讓人看不懂”這種句子的組織方式要理性得多。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題目這樣問至少承認了,“欣賞”藝術並不是一件順其自然,看似人人都會的事情。


安格爾,布羅格利·阿爾伯特公主肖像(Portrait de Princess Albert de Broglie),1853

Cy Twombly, 無題 (New York City), 1968


這裡可以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法國新古典主義藝術家安格爾,達維特的學生,畫得是出了名的“好”,而第二則是號稱最不平易近人的抽象表現主義畫家敦普利,他的作品經常看上去有如頑童塗鴉,但在15年倫敦佳士得敦普利的作品拍出了3000萬美元。


那為什麼面對安格爾的畫作時,我們能夠輕易地就能判斷出畫得好,是優秀的藝術作品,而敦普利的作品則不行呢?很顯然,安格爾的這幅半身肖像是非常寫實的,所謂寫實,也就是說畫面裡的圖像很符合我們平常的視覺觀看經驗,物體的體積、明暗和顏色都如實表現了出來(當然畫家可能做了一定程度的美化),這也是在相機被髮明和普及前油畫的最主要的功能性之一。然而在相機出現後,越來越多的視覺機器被髮明及迅速普及,也就是說人們越來越容易獲得豐富和精緻的視覺體驗——很多新時代的藝術家們自然也不再將製造視覺體驗當作己任。


在“欣賞”藝術時(如果宏觀上討論藝術,除了較容易被大眾接受的古典和流行藝術形式,自然也應該考慮相對實驗和先鋒的其他藝術形式),我們並不一定在談論“美”,簡而言之,藝術可以是不“美”的,且不論什麼是美,什麼是審美,什麼是審美體驗,即便日常事物在每個人心中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


藝術品首先是物,需要得到呈現,跟觀者發生關係,才能產生審美體驗,尋常場所是博物館或畫廊,相對西方几百年的博物館發展歷史,中國對這樣的藝術呈現方式並不熟悉,很多展覽在引導觀眾和呈現藝術品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些問題,加之大眾對於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的瞭解相對缺乏,導致“藝術無法欣賞”成為一種常態。


對於主要提供豐富視覺經驗的藝術作品,譬如繪畫、拍攝或是電影,通過大量觀看類似作品以及補充相關知識,對於喜歡的藝術作品則多去了解,便能相對提高鑑賞能力。閱讀藝術史是在各個層面都能提高藝術鑑賞能力好辦法,比較平易近人的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或《詹森藝術史》,即便我們在“閱讀”(觀看)一張圖像,對於各種元素的不瞭解和背景的抽離,就意味著不能獲得圖像應傳達的訊息,審美體驗也會大打折扣。


尼古拉·普桑,穿越紅海(Le passage de la mere rouge),1633-1637


在西方藝術史中,相當一部分重要作品都和宗教故事相關,如上圖,是法國古典畫家

普桑的《穿越紅海》,觀眾通過標題得知這是摩西(最右)率領著他的人民眼見就面臨了絕境,對於這一神話傳說,畫家並沒有描繪理應最壯觀的景象——海水一分為二,而是將描繪的焦點巧妙地集中在了慌亂中或手足無措或一臉驚恐正指著畫面最右方——也就是觀者看不見的畫外——的以色列人們。但如果觀者對聖經故事並不那麼熟悉,他可能會完全誤解畫面信息。


也就是說,我們在欣賞一件藝術作品時,往往並不只是在觀看表面上所呈現的元素,更要知道這些元素在某些文化條件下的特定狀態。再換句話說,我們在欣賞一件藝術品時,要儘量獲得最多的相關信息,尤其是面對當代藝術作品。

西蒙·斯塔林,《棚船棚》 (Mobile Architecture No 2), 2005


2005年英國透納獎的獲得者西蒙·斯塔林(Simon Starling )有一件作品叫《棚船棚》 (Mobile Architecture No 2),當觀眾在展覽空間裡看到它時,只會看到一個用木頭搭建的棚屋,作品有意思的地方則需要“被告知”:藝術家在萊茵河旁發現了這個棚屋,和所有者在聊天過程中產生了靈感,於是製作了這件作品,斯塔林首先將這個棚子拆了,組成了一艘船,然後沿河而下直到展覽空間後,再將船拆了重新組成了觀眾看見的這個木房子。


這裡其實也聚焦著當代藝術圈子裡時常討論的一個問題,現如今在當代藝術展覽裡你看到的東西很可能不是你看到的那個樣子,其背後必需的構成作品藝術性的信息有時候是缺席的,也有人把現在的博物館或展覽館叫做“標籤時代”,就是說往往在參觀當代藝術展覽時,藝術品的介紹標籤有時比藝術品本身更能說清楚事情。但即便如此,在一段時期內,這樣的形式還會繼續下去。


因此,為了保證自己的審美感受,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儘量帶著足夠多的信息去“閱讀”它,任何藝術品都可能和其他甚至不同時代的藝術家或者文化相映射,因此我們在欣賞一件藝術品時,往往是面對著整個藝術史和若干人類文化,這年頭不會欣賞藝術並不是什麼自豪的事情,敦普利的畫說實話我也並不太喜歡,這種不喜歡是建立在對藝術家、其作品及其所在時期世界藝術運動發展狀況有所瞭解下做出的判斷,個人對抽象表現主義並不是太感冒。


因為很多歷史原因,在整個西方藝術強勢快速“發展”(佔領話語權)的同時,其相關的展示和欣賞方式也帶來了新的陌生,現金,我們也有了機會參與到“藝術”這一詞的整體面貌中來,藝術並不只是個死物,在獲得欣賞藝術帶來的審美體驗時,我們也獲得了另一種觀察和事物關係的方式,欣賞的同時,也是在整個人文社會學科中游蕩,藝術也許沒那麼重要,但欣賞藝術,很重要。


透明流動虛無

藝術的概念其實很泛泛,它包括很多的門類,其中最熟悉的有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在現代人眼中藝術被聚焦到影視、書畫、收藏界。所以,你想欣賞藝術,首先需要學的東西就很多,但是,其實這些基本知識是小事情,關鍵是要有愛好之心,要對藝術充滿興趣和激情,最起碼不能不冷不熱,因為只有有了興趣和愛好,你才能有積極行動和追求的慾望。瞭解的知識和行業的規矩,那些都可以學習的來,有了興趣那些都不在話下。

當然,藝術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學習的完的,俗話說藝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藝術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但是,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藝術,都具有時代特色,同時又具有藝術的通融性,還有一句話,藝術無國界,藝術是屬於全人類的。所以,藝術是最人性化的,你想了解藝術,最需要了解的就是你自己。你懂你自己了本身就是開始學會欣賞藝術了。


藝典國際

藝術的門類有很多,我就按美術說吧,我是個半吊子藝術美術生,高中的時候不學特長就上不了好大學的那種,於是學了什麼人都能學的美術,還算有點天賦,順利的考上了一家知名的重點的本科院校,和同級學了十多年美術的同學相比,我的藝術……簡直和垃圾一樣,那怎麼辦呢 ,老師給了個方法,那就是不停的看,不停的模仿,然後再創作,其實都是通用的,歌曲可以一直聽,體會其中的情感,繪畫作品也可以一直看,看不同的,看之前藝術大家的,古今中外的,讓藝術包圍,讓藝術薰陶,自然的 你的眼界就提高了,然後你就會覺得自己畫的……什麼破玩意,於是眼界有了,該開始提高手上功夫了,欣賞藝術的過程,就是你學習的過程,但是如果你實在排斥,噁心一門藝術,那就不要強求自己……有些人是沒這個感覺的,感覺你懂吧,撒,feel,巴扎嘿,哈哈


Liar169656942

藝術的概念太大,任何一個人不可能都全面瞭解。正常發展的人也不可能沒有一點愛好,不一定高雅只要自己喜歡就行。國外很多行為藝術我們理解不了,但是不否認他也是一種藝術形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悉心鑽研,必能成為這一類的行家。剪紙藝術是我國農村特有的文化,有的人就能剪出藝術風範,因為他們付出了心血。歌劇我們欣賞不了可以傾聽流行歌曲,只要不低俗就有斬獲。韓劇很庸俗,但是韓國特有的影視環境也拍出來(熔爐)、(辯護人)(素媛)等等優秀影片,比我們“囧”系列好處不知多少!國粹京劇現在喜歡的人越來越少了,但是你如果有機會去接觸其博大精深的藝術內涵也是令人震驚。所以此話題不易籠統滴說,也不要被琴棋書畫所困擾,橫看成嶺側成峰,終究有自己適合的看點。


工仔1703


他在江湖

不會欣賞藝術就先從三個問題著手問自己:先問自己你(看、聽、聞、觸)到了什麼,再問自己能想到什麼,最後問自己通過這個想法能不能說些什麼,或者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說出來都可以。


體悟歲月

多看,所謂“眼高手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