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點亮“扶貧夢”——追記進賢縣蘭溪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李俊敏

“李書記的照片貼在上面,我捨不得把它撕下來……”6月20日,在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七里鄉蘭溪村,53歲的付國運小心擦拭著貼在家裡泥牆上的“第一書記公示牌”,嘴裡念著“公示牌在,就彷彿李書記還在一樣”。但其實,“李書記”“不在”已有一個月了。

付國運是村裡的貧困戶,他掛念著的“李書記”,是國網江西電力有限公司進賢縣供電分公司營銷部黨支部書記、副主任,蘭溪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李俊敏。2017年8月,李俊敏主動請纓參加一線扶貧工作,到蘭溪村當上了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從此也成了付國運的幫扶幹部。在駐村9個多月的時間裡,李俊敏全身心投入到扶貧攻堅工作中,最終用生命點亮了“扶貧夢”。

“這一次,他來到扶貧攻堅的第一線,立下‘軍令狀’”

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鐵皮書櫃、一臺老式電腦……走進蘭溪村村委會,李俊敏生前的辦公室裡,一切擺放還如從前。曾和他在扶貧攻堅“征程”上,“並肩作戰”9個多月的村支部書記洪麗珍含著淚說:“李書記真的把蘭溪村當成了第二個家。”

蘭溪村位於進賢縣七里鄉中東部,全村共有10個自然村、13個村小組、32戶貧困戶。2017年8月,李俊敏帶著堅決完成扶貧攻堅任務的“軍令狀”,來到他的“第二個家”——“扶貧攻堅第一線”蘭溪村。“爸媽,近段時間我可能會回來得少一點,你們照顧好自己”、“兒子,爸爸不能回去陪你了,這次你就原諒爸爸哈”……有了“第二個家”以後的李俊敏,除了逢年過節,平時週末都很少回家。每每和家裡打起電話,常說的就是這幾句話。有著幾十年黨齡的父母反覆告訴他:“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好好幹,別總惦念家裡的事。”正是家人的這份支持,讓李俊敏在扶貧一線幹得更加賣力。

自幼生活在城裡的李俊敏,沒有幹過農村基層工作,也沒有面對面與農民具體打交道的經驗。洪麗珍沒想到,這位城裡來的扶貧“門外漢”會這麼“拼”。從駐村第一天起,李俊敏就脫下皮鞋,換上套靴,一頭扎進田間地頭、貧困戶家中。洪麗珍回憶道,“他真是拼命啊,經常晚上八九點還在貧困戶家裡走訪,再回辦公室整理材料。村民們都很喜歡他,看到他來,都會主動擺上兩張小板凳,和他說幾句掏心窩子的話。他常說,既然當了‘第一書記’,就得給父老鄉親們一個交代。”

“這一路,他奔波在扶貧攻堅的征途上,從來沒喊累”

“付國運一家四口,因病致貧,家有旱地; 顏國和孤身一人,是五保戶……”李俊敏駐村的第一個星期,便走遍了全村10個自然村,32戶貧困戶。一本扶貧記錄本記得密密麻麻,詳細記錄了每村、每戶的基本情況和家庭狀況。

村裡的32戶貧困戶,一個住得比一個偏遠。李俊敏就私車“公用”,在10個自然村東奔西跑。

第一次去顏國花老人的家,對著她家被掀開的屋頂,李俊敏默默拍下了照片。此後,李俊敏將顏國花家的情況與危房改造補助政策要求一一對照,幫她拿著相關證件,填寫材料,遞交申請,以最快的速度把危房改造資金申請了下來。如今,顏國花的“新家”已經改造得有模有樣了。

患有慢性病的付國運不能幹重活,僅靠從幾畝薄田裡“刨生活”,還要贍養80多歲的母親,偶爾還要補貼初中畢業就輟學打臨工的兒子,李俊敏瞭解情況後,就四處打聽,最終通過朋友給付國運的兒子介紹了浙江的一家加工廠工作,讓他一個月的收入達到了5000多元。面對生活的“好光景”,付國運曾一度握著李俊敏的手不放:“李書記,等我兒子結婚,您一定來喝杯喜酒!”

唸叨著李書記的好的,還有孤寡老人顏國和。顏國和早年在糧食加工廠務工,不幸落下了肺塵病,孤伶伶一個人。李俊敏經常到家看望他,每次走之前,總不忘幫他從井裡打好水,把水缸裝滿。一到冬天,顏國和的肺氣喘加重,李俊敏不僅給他買來新棉被,還給他揉肩搓背緩解病痛……

在李俊敏的帶領下,去年蘭溪村有8戶貧困戶脫貧,貧困戶數已由過去的32戶降至14戶。“蘭溪村扶貧工作在全鄉做得最紮實,最辛苦,但李俊敏在扶貧攻堅的道路上卻從來沒喊累。”七里鄉鄉長魏紅平這樣評價道。

“這一回,他扎進的扶貧攻堅的項目,個個有落實”

作為電網企業派駐的“第一書記”,李俊敏一來,便以職業敏感,注意到了村裡的“用電”問題。“他在貧困戶家中走訪發現,村裡的‘用電’經常不順暢,尤其是夏季用電高峰期,會遇上燈泡閃爍、電風扇停止的現象。”進賢縣供電分公司經理助理陳子煌說,李俊敏剛到蘭溪村一週,便打電話彙報情況,提出把改善蘭溪村的用電狀況列為扶貧重點,爭取新一輪電網改造計劃惠及蘭溪村。

“他每次回縣城都要詢問電網改造計劃的進展情況,一心惦記著蘭溪村的‘用電’問題。”與李俊敏共事十三年的進賢縣供電分公司發展建設部副主任萬芳輝說,最後在李俊敏的積極爭取下,蘭溪村引進了進賢縣供電分公司的2018年中低壓配電網建設改造工程項目,“5月1日已經進場施工,8月31日前可完成電網改造,到那時全村人都能敞開來用電”。

蘭溪村的“用電”問題得以解決的同時,李俊敏還千方百計拓展脫貧路。蘭溪村總耕地面積4000多畝,旱地佔了2000多畝。村裡的32戶貧困戶都是病殘人員,卻都有一定的勞動力。能不能依託土地資源,發展一些特色農業,讓貧困戶獲得穩定的收益呢?

帶著這個想法,他先後到縣扶貧辦、省農科院等處,實地考察多個扶貧項目,翻閱了大量資料,從大面積蔬菜種植到分散式特色養殖,把每個有可能在蘭溪村發展的產業和項目都進行了思考和比對,最終通過集體決策,決定在全村種植油茶樹。“茶油一斤能賣到60元,市場前景好,勞動力的需求量也不大,適合我們這裡的貧困戶。”洪麗珍說,“他作為一個派來的駐村書記,都能做到每天為扶貧攻堅忙個不停,我們村幹部還有什麼理由不拼命幹?”在李俊敏的帶領下,村裡的扶貧工作打開了新局面。

“這一天,他趴在扶貧攻堅站的桌上,再也沒醒來”

“不好了!李書記突然暈倒了……”5月21日晚7時50分,七里鄉扶貧攻堅站副站長葉俊軍一頭扎進鄉政府二樓會議室,打斷了正在進行的“扶貧攻堅調度會”。一時間,蒼白的擔架、救護車的鳴笛、心肺復甦的搶救,以及一聲又一聲對“李書記”的呼喊,打破了這個夏夜的沉寂。再次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葉俊軍哽咽了,“他在樓上會議室做完蘭溪村脫貧攻堅情況的彙報,就來站裡核對數據。他說頭有點痛,在桌上趴一下,誰知道這一趴,就再也沒醒來”。而這一天,距他43週歲的生日還差36天。

得知李書記“走了”的顏國和,不願相信事實,一晚上沒睡;得知李書記“走了”的付國運,家裡依然貼著“第一書記公示牌”,不捨得撕;得知李書記“走了”的郭印樹,聲音顫抖地說著“李書記是救命恩人”……5月26日凌晨,70多名蘭溪村村民自發趕到李俊敏同志遺體告別儀式現場,為他們的李書記送上最後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