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舟競渡有哪些花樣?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我們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龍舟競渡又稱“龍船賽會”、“賽龍舟”、“劃龍船”等。這是端午節中最富有節慶和聯歡氣氛的一項集體競技活動。

現代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族舉行龍圖騰崇拜祭祀的節日。古代吳越族為了表示自己是龍的子孫,很早就流行“斷髮文身”的習俗。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祀活動,尤其是用龍形獨木舟進行競渡遊戲更能展示其文化特徵。從長江中下游地區發掘出來的新石器時代的幾何紋陶器上可以判斷出生活於水鄉的吳越部族對龍的崇拜。古代時楚、吳、越等國均處長江中下游地區或江南水鄉,水網密佈,湖澤相連,舟船竹筏是最為普及的交通運輸工具。

民間的龍舟種類很多,主要有遊玩龍舟、祭禮龍舟和競渡龍舟三大類。

競渡龍舟是專用於水上的龍舟,是一種特製的做成龍形或刻有龍紋的船隻,大多裝飾龍頭龍尾,一般都做得狹長窄小一些。但是,近代以來,凡是用於競渡的船,無論有無龍飾,都統稱“龍舟”。這些龍舟的構造大致相同,船體、船槳或搖櫓、龍頭龍尾、各種裝飾物和鑼鼓等都是必需的。龍頭多用整木雕成,而且都是競渡前才裝上去的。

現在用來競渡的龍船,已經更為簡化。船分紅龍、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等都要求統一顏色。廣州西江水系的雞公龍頭和東江水系的大頭狗龍頭,多染成紅色,稱為“紅龍”。塗成黑色或灰色的,自然稱為“黑龍”或“灰龍”。順德的雞公頭龍舟中部有神樓、大鼓和銅鑼。龍頭、龍尾旗、帥旗和羅傘裝飾的豔麗而又繁雜。龍舟的大小按劃手人數區分:有三五人到十人的小龍舟,長約兩丈許;二十人到五十多人的中龍舟長約六七丈;大龍舟在六十人到一百人以上。小龍舟有橈手和舵手,中龍舟以上均配鼓手和鑼手。兩湖地區的龍舟形制比較大,短則氣丈餘,長者十多丈,划動時搖頭擺尾,如巨龍戲水。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的龍,口能開合,舌會轉動,栩栩如生。貴州的龍舟由三隻獨木舟聯合而成,中間長者為“母船”,兩旁稍短的為“子船”。競渡時有鼓手在“母船”上指揮比賽。

龍舟競渡活動在舊時除了禳災避害、比拼速度外,更多地以其特有的節日娛樂性和觀賞性的民間文化表演得到群眾的熱情參與,體現了端午節文化的廣泛性、綜合性、豐富性和多樣性,形成人民群眾喜愛的一項民間規模宏大的民俗遊藝活動。

江蘇南京人全家去夫子廟觀看秦淮河龍舟競渡,是過端午節的一項重要內容。金陵龍舟向來有“三幫”之說,即河幫、江幫和木幫。龍舟數量多,規模大。龍舟均裝飾彩箏,少兒扮戲中人物在船首表演各種遊戲節目。龍舟經過時,兩岸群眾歡呼雀躍,金鼓齊鳴。過去岸上人家還紛紛往龍舟上投擲錢幣,以龍舟競取賞錢為樂。為了增加賽龍舟的刺激性,往往在終點設置優勝標。龍舟不僅要到達終點,還要把標槍到手,才能成為最後的獲勝者,這叫“搶標”或“奪標”。標分為色標、鴨標、鐵標。因為在標上繫有紅錦緞,所以也叫錦標。有的地方還以錢和活鴨子為標,增加了搶標的難度。秦淮河龍舟競渡就有這樣的風俗。因為錢扔到水裡會沉沒,鴨子扔進水裡活蹦亂跳到處遊,要奪得類似的優勝標,就要跳進河裡爭奪,誰的水上功夫好,誰才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入夜時分,秦淮河兩岸萬家燈火,有人置身遊船,泛舟覽勝,別具情趣。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在湖南嶽陽汨羅江畔,每年端午都要舉行隆重的龍舟競渡活動,競渡前一般都要舉行祭奠儀式,來自周邊的群眾身著節日盛裝,抬著龍頭,先到屈子廟朝拜,並供奉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然後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系在“龍頭”上,成為“上紅”,主祭人宣讀祭文後,併為龍頭“開光”(即點睛)。參加祭龍的人員跪拜或鞠躬禮,這就是傳統的“龍頭祭”。划槳的橈手們用“頭橈”將龍頭運到江邊沐浴,洗淨後將龍頭安於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屈原的故鄉——湖北宜昌秭歸的競渡習俗頗有楚風遺韻。五月五日眾多的龍船下水遊江、祭江,一邊唱著招魂龍船曲,同時又從各個碼頭向長江西陵峽湧聚,準備競渡。日期是在十三、十四、十五日。

廣西龍船則分為男子船和女子船,划船方式有用槳的,也有用腳撥水的。

廣東有些地方的龍舟,平時埋於土中,以免曬裂,賽前幾天才見天日。將龍舟挖出前要焚香禱告,然後要將船沖洗乾淨。類似習俗也流傳於江西萍鄉地區。只不過,萍鄉競渡活動在五月五日。

黔東南和湘西苗族的龍船是由“子母船”所組成。三隻獨木舟中間為母船,捆紮在兩邊的是子船。競渡時,船老大坐在母船上指揮,槳手則分坐在子船上划槳。黔東南苗家村寨稱端午節為龍舟節。節日之前,每個村寨都專門製作一兩隻龍船,放在蓋瓦的長廊形船篷下面備用。

四川省樂山市五通橋是我國的“龍舟之鄉”。五通橋龍舟素以強烈、號子優美而聞名。其龍舟曾與夜間舉行。龍舟張燈結綵,有的用彩燈作龍眼,有的在水面上浮焰火,龍舟穿行其間,煞是好看。五通橋的龍舟每隻船配有十四名漿手,分坐船體兩側,領船兼搶鴨手穩坐於龍頭,司鼓手兼龍船號子領腔居於中艙。隊員話講的速度和方向,全憑領航者的手勢和領腔者所喊的號子引領和把握。因此,五通橋的水上龍舟將音樂和舞蹈集為一體。

香港赤柱龍舟賽事一年比一年壯大,2007年參賽隊伍多達209支,吸引了4000多人參加比賽,每天安排50多場,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每12分鐘舉行一場比賽,創歷年紀錄。其中外國隊伍就有100多支。在赤柱海邊吸引了眾多觀眾,人聲鼎沸,鑼鼓喧天,一派熱鬧景象。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臺灣地區凡臨河近海處,端午節時都要舉行大規模的龍舟競渡活動,俗稱“扒龍舟”。在賽前一個多月,臺灣各地就開始營造大賽氣氛。民諺雲:“五月五,龍船鼓,滿街路。”農曆四月初一、十五和五月初一,要分別打三次“預備龍舟鼓”以告示人們:一年一度的“扒龍舟”節日到了,大家要提前做好準備。五月初二,各村要召開“龍船會”,商討有關扒龍舟的具體事宜。臺灣龍舟一般長五丈餘,用樟木製成,舷描龍鱗,構造精妙。船頭飾紅三角形的龍舌旗,船尾懸七尺長的紅三角旗,上書“水仙尊王”和競賽單位名稱。有的龍舟上還搭建各式各樣的牌樓,十分壯觀。臺灣龍舟形制特別,龍首前衝,頸尾微翹。澎湖一帶則將小漁船或小漁仔船彩繪五色,鳴鑼競鬥,謂之“都龍舟”。

龙舟竞渡有哪些花样?

龍舟競渡作為端午節重要的民俗活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備受我國人民喜愛並世代相承。1984年5月16日,原國家體委將龍舟競渡列為全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龍舟比賽得到了新的發展。我國許多地區保留並傳承了端午節龍舟賽這一民俗活動。其中,以湖南汨羅,湖北秭歸、宜昌、荊州等地的龍舟競渡最有特色,影響力也最廣泛。

湖北宜昌秭歸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湖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湖南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蘇州市的端午習俗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