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華夏大地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農耕文明十分發達的國度,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以農業發展為根基,將中華民族的血脈繁衍至今。可是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於普及,鄉村農業經濟相對於日新月異的工業文明,無論從資源配置、資本投入還是經濟規模上說都無法望其項背。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這樣的經濟現狀導致了貧困變成了鄉村經濟發展中揮之不去的幽靈,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我們的土地越來越貧瘠,水汙染越來越嚴重,許多動植物失去了生存的空間,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工業與科技的發展是為了使我們中華民族繁榮富強而,而不是以犧牲生態環境為條件的“偽富強”。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牛耕部落在黔東南農業生態系統的實踐:

在歷史上,黔東南這片神秘的土地遠離著中原王朝的榮辱興衰而孕育著生命的希冀。貴州偏遠的貧困山區至今依然保留著相對豐富的農業品種。貴州山村是中華農耕文化的淨土,牛耕部落以建設生態文明為自己的目標與使命,保護這片傳統農作物最後的棲息地。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貴州洋洞牛耕部落經過日積月累的不懈努力,終於在2013年採集到500多份傳統農作物的種子,覆蓋90多個農業品種,13種地方家禽,100多個古稻品種經過千百年的歲月錘鍊,各類品種稻米所富含的營養物質對於不同人群的營養所需提供相應的補給。這裡年降雨量1400毫米,水源達到飲用級別,坐擁天然健康的有機土壤,稻田因山阻隔,病蟲害難以傳播。在這裡勤勞的耕牛是除草機、是生態動力、更是有機肥工廠。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守農有牛”百家飯:

在黔東南的苗山侗水,種植的30種老品種稻米,其中包括10多種纖身香禾還有小麻紅、高杆芒梗、山泉冷水香、胭脂紫米等品系。牛耕部落古老營養稻種,山泉水澆灌,以牛糞、草堆等農家堆肥進行滋養,“牛耕+稻、魚、鴨”生物動力共生系統以及原生態環境中而生長的高山雲霧稻米。

為保存更多傳統稻米品種,侗苗族農家“一戶多種”“一種多戶”現象很普遍,許多情況下很難分開加工、包裝,於是就存在“混著吃“的習俗,而混合了吃其口感、香味、營養都不錯就形成百家飯。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讓人笑開顏的胭脂紫米:

胭脂紫米也稱開顏米,讓人聞其味能感受愉悅的心情,它富含花青素,在黎平縣尚重鎮洋洞村被有牛耕部落所收集到的瀕危品種。古籍記載:胭脂米比普通米粒長,順紋有深紅色米線,煮熟時色如胭脂、異香撲鼻,味道極佳,與白米混煮有染色傳香增味之特點。紫紅色稻穀和芒,保留胚芽時仍然有紫色表皮。

古時作為貢品的胭脂紫米在貴州洋洞牛耕部落的侗、苗同胞視為美容養顏天然佳品;在苗山侗水青年人眼裡胭脂米貴比黃金,把它作為表達愛情和定情的最好禮物!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煥發活力的小麻紅米:

小麻紅米,牛耕部落村民最喜歡吃的紅米飯之一,認為吃紅米飯後幹活力氣特足,當地村民也稱之為“開荒米”。

小麻紅米為細杆、細穗、細粒、米色暗紅的小種水稻類,該品種秧苗栽入稻田後,前期生長速度快,與雜草爭光具有優勢,出穗灌漿早,適合望天水的山區乾旱稻田。

小麻紅米是營養價值高,易於消化吸收,能量快釋,有補血等功效,其中鐵的含量非常高,所以有預防缺鐵性貧血和補血的功效。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三陽開泰的山泉冷水香:

山泉冷水香,也叫開泰米,是一種有潔癖的水稻,只喜歡在水溫18度以下、泥土乾淨的山泉水源的稻田生長,產量極低,畝產不到200斤米。該禾苗只適宜生長在潔淨的高山梯田且處於山泉水源頭的稻田,環境條件要求特高,產量極低。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五開衛改設開泰縣,屬貴州黎平府。《黎平府志》中記載:“開泰冷水谷,適泉井口冷水田,”。

開泰米,米飯清香,粥鮮嫩,宜做純淨素餐。平平安安的健康生活從一碗“開泰米”粥開始!適宜素食者、年邁老人、體弱者、病後康復者。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超級耐餓的纖身香禾:

纖身香禾糯,也稱為開山米,貴州洋洞牛耕部落有一個傳統節日叫“開山節”,每年定於農曆十月二十六日,山上凡是春夏季種植的農作物,在這節日當天之後,視為物主已經放棄採收,當年歉收者可以自由採收,這是侗族和諧生活的一種調劑方式。

香禾糯米有幾十個品種,有生長期在180天以上的品種,有的品種最遲到收山節前才收摘。苗鄉侗寨山高坡陡,勞動生產條件惡劣,有時候凌晨出門幹活只吃一餐飯,晚上天黑才收工回家,需要特別耐餓的米飯。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稻米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種植歷史,可以說是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成長。直到如今,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它依然是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稻米的優劣更是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牛耕部落通過的生態環境的重構,出品更多的良心食材,以鄉村田園建設的道法術器帶動工業文明向著更高的生態文明邁出堅實的一步。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這裡竟是中華農耕文明最後的淨土?故事全在百家飯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