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从此日起,夜渐绵长

骄阳渐近暑徘徊,

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

坐闲枝上唱开怀。

夏至,是我国出现最早的节气之一。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视太阳运行到黄经90度,黄道最北点称夏至。

至,极也。夏至。夏至之为极,即白昼最长,太阳去极最近,晷影最短。

为什么夏至白天特长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故夏至,又称为“日长至”。

从此过后,万物繁茂生长,需雨水滋润。故,夏至的午后,或傍晚,常会有一阵雷雨,骤来疾去。

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吗

“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夏至是代表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还在继续蓄积,并不是最热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一般夏至之后再过二十天左右,入伏以后,才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三伏灸发挥效果的时候了。

夏至已至,从此日起,夜渐绵长

夏至三候

夏至已至,从此日起,夜渐绵长

“宵漏自此长”,微阴生九原”。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鹿是属阳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蝉鸣里树影明灭,忽觉夏长。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中药草,夏季过半时,最适宜采集它地下的块茎。

夏至已至,从此日起,夜渐绵长

夏至祭祖

夏至已至,从此日起,夜渐绵长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

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夏至已至,从此日起,夜渐绵长

夏至养生

夏至已至,从此日起,夜渐绵长

夏至养生要顺着自然规律,一方面要保护阳气,不要太多损耗;一方面要滋阴调息,养护心脏。《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

白天为动、为阳、为消耗;晚上为静、为阴、属修养。夏至是阴阳转换的节点,易耗伤元气,所以千万不要熬夜。

不仅如此,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

夏至的来临,意味着一年即将过半。小据希望大家付出半年有所回报,希望大家都有所改变但仍保持初心,更希望大家能开心度过这个夏季~

夏至已至,从此日起,夜渐绵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