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中國的鋼鐵產量是世界第一。以去年粗鋼產量為例,中國產量接近全球的一半,是日本的8倍、美國的10倍、德國的20倍,全球粗鋼50強中,超過一半是中國企業。龐大的產量背後,中國民企的力量不可忽視,比如來自江蘇張家港沈文榮家族的“沙鋼”,就位列世界鋼鐵十強之列。

中國鋼鐵民企資本系圖譜中,來自溫州的“青山系”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母公司為青山控股集團,旗下擁有浙江青山鋼鐵、松陽青山不鏽鋼、浙江青山特鋼、印尼鼎信不鏽鋼、印尼德信鋼鐵、福建鼎信鎳業、廣青金屬等眾多子公司。“青山系”的靈魂人物有二位,分別是項光達、張積敏二大家族,其創業模式、思路也是研究溫商家族企業一個很好案例。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親戚合夥撐起“青山”一片天,項光達、張積敏家族的鋼鐵傳奇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解放日報》頭版(1985年5月12日)

青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項光達,與另一位青山控股創始人張積敏兩人是親戚關係,也是“青山系”的“靈魂人物”。溫州的成功,得益於家族企業迅速發展,溫州是市場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祥地之一,同樣,溫州企業青山控股,也是一部家族成長史。

溫州家族企業,多發端於上世紀80年代的家庭式工廠(作坊)。“溫州模式”一詞“橫空出世”,最早見於1985年5月12日《解 放日報》,在《溫州33萬人從事家庭工業》頭版頭條長篇報道下,配發一篇《溫州的啟示》評論員文章,首次提出“溫州模式”, 今年是溫州模式問世33週年。

夫妻、兄弟、父子、親戚等,成為早期溫商家族企業的創始合夥人(理論上就是創始股東);那麼,他們為何找家族成員或者親戚合夥創業呢?除了地域及家族文化因素外,與上世紀7、80年代溫州家族企業生存環境有關。當時,“姓 資還 是姓 社”爭論一直不絕於耳,儘管農村已施行“包產到戶”,政府對私營經濟的認識還處於一種“搖搖擺擺”狀態。也就是說,找最親近的人合夥創業,其初衷更在於共擔風險,做事保密性較好,而不光是“眾人拾柴火焰高”。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青山控股創始人之一張積敏

與早期溫商相比,青山控股創始人之一張積敏起初的創業環境,相對要好一些。青山控股集團的始創企業,是1986年成立的甌海聯營實驗廠。也正是這一年,時任全 國 政 協 副 主 席 的費 孝 通教授率考察組赴溫州調查,回去後,又提出了“溫州模式”的概念,並用“個體所有制”、“家庭所有制”界定溫州模式的特徵,比如“小商品 、大市場”、“家庭作坊式生產”等。

張積敏,生於1963年,祖籍溫州甌海永興鎮(龍灣),與很多溫商企業的創始者一樣,張積敏初中畢業就涉足商海,從外面跑市場回來的張積敏,於1986年,與五個親戚合夥創業,在永興創辦了甌海聯營實驗廠,生產門窗。

一年多以後,小工廠的生產規模慢慢做起來後,1988年,他們成立了浙江甌海汽車門窗製造公司,也正是這一年,青山控股另一位靈魂人物、創始人,也就是張積敏的親戚項光達捨棄了溫州海洋漁業公司機修車間主任的鐵飯碗,下海與張積敏一起創業,通過縝密的市場調查,他發現汽車門窗的商機,這就是張積敏他們工廠從生產普通門窗轉為汽車門窗的緣起。當年,項光達合夥資金是多少呢?幾千塊錢,畢竟還是家庭作坊式企業呀!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青山控股創始人、董事局主席 項光達

青山控股創始人、集團董事局主席項光達,生於1958年,祖籍溫州龍灣沙城鎮, 1991年,他被評選為溫州市第一屆十大優秀青年企業家時,年僅33歲。項光達,出生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學校畢業後就進入國有企業。在溫州海洋漁業公司上班後,從普通機修工做起,勤奮好學的項光達很快成為單位骨幹,成為一個車間主任。1988年他下海,與張積敏等親戚合夥創辦浙江甌海汽車門窗製造公司。汽車門窗,是項光達、張積敏等合作伙伴的“第一桶金”,當年的汽車業,汽車門窗主要依靠從國外進口。

做汽車門窗的為什麼成為鍊鋼的民企大戶呢?話說到了1989年,由於給“一汽”等汽車廠商配套生產汽車門框,甌海廠與大客戶一汽公司在溫州合資建造一個5萬噸軋鋼項目,生產汽車輪輞鋼的用鋼。(注:輪輞鋼,俗稱輪圈)投產後,因為一汽的效益不好,項目投資貸款一時難以到位,項光達、張積敏二人意識到,時間一長,很容易引發資金鍊斷裂,乾脆“趕鴨子上架”,捨棄為人代工的汽車門窗業,改為專注鋼業,自創品牌。1992年,項光達、張積敏等股東合夥創辦的“浙江豐業集團”成立,這是溫州第一家鍊鋼企業,同時也是我國第一家生產鋼鐵的民營企業,這一年,也被稱為青山控股集團起步之年。

不過,二年後,張積敏等其他三位股東退出“豐業”。1998年6月,張積敏等人在溫州市龍灣區永中青山村,創辦了浙江青山特鋼有限公司。“青山特鋼”當時是合夥型企業,如今由浙江青山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法人控股。公司取名“青山”,一是廠址在青山村,另一個也取義於“咬定青山不放鬆”,象徵堅韌、永恆。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項光達(左)與津巴布韋總 統姆南加古瓦

青山控股集團系2003年成立,目前已在印尼、福建福安、浙江麗水、廣東陽江等地建立了四大鎳鉻合金冶煉、不鏽鋼冶煉、軋鋼生產基地。2017年,集團實現不鏽鋼粗鋼產量748萬噸,銷售收入1615億,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49名、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第56位,外貿民企500強第26位,員工42800多人。

“青山系”是個家族化特徵鮮明的產業資本系,目前,除合夥創始人項光達、張積敏外,項光達弟弟項光通、以及項氏家族成員項秉雪、項炳和、項炳慶、項海燕等均分佈“青山系”各大板塊。比如項秉雪,現為青山控股集團董事長。目前,在溫企中排名第一的,是青山控股集團,“青山系”正處於一代向二代交棒的過程,抱團合夥形式在傳承中能否持續下去,備受關注。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抱團合夥,溫商贏下去的力量!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項秉雪(右2)

老虎、獅子,雖稱“山中大王”、“百獸之王”,卻鬥不過群狼。狼這種動物,贏在狼群團隊,狩獵的時候,靠集體的力量,齊心協力戰勝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很多動物不怕獨狼,最怕群狼,因為狼群團隊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密切的協作。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溫商多以小商品起步,從修鞋、小發廊、小商販、剪刀等十分不起眼的地方入手,闖出“小商品、大市場”的溫州經濟模式,在改 革 開 放中異軍突起,以小博大,闖出了一個個家族企業的財富傳奇。許多人說,溫州人是比猶太人還厲害的生意人,原因在於溫商以抱團聞名,創業策略上追崇“狼群”抱團文化。

溫州人把“抱團文化”,發揮得“暢快淋漓”,比如眼鏡業,為搶佔市場,溫州可以數家、數十家企業一起上;除製造業外,溫州“炒地團”、“炒房團”也是名聞天下。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項光達、張積敏在廣青科技

“青山系”項光達、張積敏家族,可說是溫商“抱團”模式的成功樣板。藉助於親戚、朋友、同鄉等渠道,形成一個強大連帶社會網絡關係,並利用這一關係,開辦家族企業,四處開疆闢土,迅速壯大擴張。

事實上,溫州“抱團”模式,不僅體現在創業合夥、生意上互通有無,包括民間融資、借貸等也頻繁運用,甚至是極為盛行。不過,一旦變了味道,這種“抱團”模式也會埋下無窮隱患。2011年,溫州民間借貸危機的爆發,就是“抱團”變異吞下的惡果。

由於“抱團”,加上正規信貸“兩難” ,當時,多數溫州企業借的是內債,以民間債務和銀行債務為主。問題是,“抱團”在借貸環節的過度使用後,衍生了一連串的聯保互保風險。往往一個企業出問題,或者一個企業倒下,連帶、受累的就是親戚好友、鄉鄰及成批關聯企業。不過,危機和隱患爆發後,也出現溫商的“抱團”自救現象,當然“根子”扭結繩並未解開。2012年3月,區域金融改革方案出臺,溫州金改“橫空出世”。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溫州金 改

2014年2月,全國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規《溫州出臺民間融資條例》及《實施細則》出臺,當時的浙江稱,溫州金改關鍵在於打通“三條道路”。“金改”前,曾經風光無限的溫州,深受民間債務危機影響,樓市“腰斬”縮水一半,不少企業家“跑路”出走。

溫州金改後,金融重點領域改 革在區域性領域有所突破,出現了之後的“泉州金改”、“ 前海改 革試點”等;當然了,地方金融改 革並非“一改了之”,許多深層次問題不光涉及金融領域,更與財政體 制、收入分配、投資體 制,以及政 府的公共治理等改革息息相關。同樣的道理,“溫州金改”是解決了一些問題,也曾一度風光無限,但許多關鍵性問題並未觸及,也是帶有很大侷限性。

金改不是“萬靈丹”,“抱團”作為家族企業創立模式,其實也是不光是溫商群體,在閩商、潮商等地域商群均很突出。“抱團”企業,事實上是合夥型家族式企業,只不過突破了家族成員範圍,不光是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叔伯姑舅姨等,而是擴展至親朋好友、同鄉,但其基礎關係紐帶依舊是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瑞浦能源動力電池儲能項目開工

與由家族成員組成的家族企業相比,“抱團”合夥家族企業在傳承中最難的恐怕是內部糾紛的治理,也就是企業必須有完善的不同家族成員間的協商機制,畢竟走上司法終局手段,已標誌著狼群散了。

出現糾紛或者戰略佈局歧見怎麼辦,除了協商之外,就是退出機制。比如,會成立“青山特鋼”,起源於當年張積敏等合夥股東,從“豐業”退出,而“豐業”則由一位原合夥創始股東承繼下來。

如“青山系”,整個溫州經濟格局最初是由家庭作坊(比如青山控股)或者專業市場(比如柳市低壓電器)為基礎,創業家族是以抱團合夥形態出現,這與溫州區域文化的基因有關。

青山控股躋身中企製造業56強,溫州模式“抱團”創業的成功樣板

“青山系”家族企業創始人之一 張積敏

在溫州,家族企業的社會連繫網絡有三大渠道,一是宗族、二是盟親、三是宗教。宗族關係很好理解,這是家族企業最內核的關係層,而盟親,則主要指情投意合的好朋友、同鄉,結成“盟兄弟”、 “盟姐妹”、“ 盟子”等親盟關係,儘管超越血緣關係,而且是以個人間的情感為紐帶,不過在生意上很容易結成一個互助互利關係。盟親,是“抱團”創業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浙江,溫州自然環境相對獨立,處於一個濱海狹長平原地帶,受颱風、山洪等自然災害影響多,另外,與歷史上農耕社會的其他地域不同,溫州人從業比較多元化,出外謀生的多,這本身也有通過抱團尋求合力的需求。因此,溫州人在外,除了宗族觀念強之外,特別強調“鄉黨”力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全國各大城市形成的“溫州服裝市場”、“溫州小商品市場”等,就是這一股力量推動的商業結果。

最後,順便提一下,溫商“抱團”商業文化,也與宗教有關。溫州處於江浙文化和閩系文化的中間地帶,不說其他宗教,僅“兩教”(基督教、天主教)信徒就很多。宗教除了信仰關係之外,協作也是相當凸顯的因素,彼此間極容易形成一種緊密關係,特別是表現在商業層面。

/ 一波說 •傳承在中國(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