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中“寧死不做秦人”的馮亭後人竟然在秦朝做了丞相

《漢書·馮奉世傳》記載:

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其先馮亭,為韓上黨守。秦攻上黨,絕太行道,韓不能守,馮亭乃入上黨城守於趙。趙封馮亭為華陽君,與趙將括距秦,戰死於長平。宗族由是分散,或留潞,或在趙。在趙者為官帥將,官帥將子為代相。及秦滅六國,而馮亭之後馮毋擇、馮去疾、馮劫皆為秦將相焉。

漢興,文帝時馮唐顯名,即代相子也。

原來的韓國人馮亭成了趙國的貴族,子孫也分居秦、趙,馮毋擇正是琅邪刻石中的倫侯武信侯,應該就是為秦將立功而封倫侯。

長平之戰中“寧死不做秦人”的馮亭後人竟然在秦朝做了丞相

長平之戰示意圖

相對而言,馮劫出現在史書上更早,早在秦並天下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馮劫即列名議帝號的群臣之中:

丞相綰、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

距離丞相一步之遙的馮劫此後默默無聞,一直到秦二世二年,與“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一同勸諫二世皇帝,又堅持“將相不辱”與馮去疾一同自殺,彼時馮劫的職位已經變成了“將軍”。

長平之戰中“寧死不做秦人”的馮亭後人竟然在秦朝做了丞相

秦陵兵馬俑,就像秦代的將相,深藏地下

而馮去疾則恍如彗星,見於: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

另在《裡耶秦簡8-159號》裡有如下字樣:

卅二年二月丁未朔□亥御史丞去疾……

此去疾應即為馮去疾,任御史丞,《漢官》記載:

御史中丞,秦官也,掌貳大夫。漢因之。御史大夫本有兩丞,其一曰御史丞,一曰御史中丞。

回溯秦代官制,御史丞應即為御史大夫之副貳,漢代為千石官,此時,為秦始皇三十二年,也就是說五年內,馮去疾坐了直升飛機,爬到了官僚的頂峰。

史書沒有記載馮劫、馮去疾仕途的開端,卻記載了他們的結局,而倫侯馮毋擇卻沒有頭緒,

只有《嶽麓秦簡》中記載了一起秦王政二十二年,十五歲少年冒充“五大夫馮將軍毋擇”之子的案件,簡文中還記載,由於當年馮毋擇已經升為“卿”,辦案人員在文書中搞錯了職位,被處罰“貲一盾”。

更有趣的是,馮毋擇確實有個兒子,叫馮敬,此後還在《漢書·高帝紀》中出現:

食其還,漢王問:“魏大將誰也?”對曰:“柏直。”王曰:“是口尚乳臭,不能當韓信。騎將誰也?”曰:“馮敬。”曰:“是秦將馮無擇子也。雖賢,不能當灌嬰。步卒將誰也?”曰:“項它。”曰:“不能當曹參。吾無患矣。”

也就是說,秦朝的倫侯之子,竟然在反秦的西魏王魏豹部下擔任“騎將”,此時的時間,應為漢二年(公元前205年),而馮敬此後在西漢王朝一直活躍,漢文帝時曾擔任御史大夫,與周勃、灌嬰等人一同讒毀才子賈誼,漢景帝后二年(公元前142年)馮敬在雁門太守任上,力抗匈奴殉國。

長平之戰中“寧死不做秦人”的馮亭後人竟然在秦朝做了丞相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李斯在獄中

實話實說,時間跨度有點大,若為魏國騎將時馮敬15歲,則63年後去世時,已經是78歲高齡……這個歲數還讓做邊郡太守,大漢朝看來確實太缺“騎將”了。(所以有人懷疑此馮敬非彼馮敬,三解倒覺得可以理解)

不過,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馮毋擇之子入魏國為騎將,這與《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記載的“琅玡王氏”源流類似:

王離二子元、威,元避秦亂,遷於琅玡,後徙臨沂。

秦朝的列侯、倫侯之子,或遠避、或投敵(西魏國疆域應包括河東、太原、上黨三郡五十二縣,見葉永新《項羽所立西魏國封域再考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6年1月刊,則馮敬屬於在家鄉被徵任),某種程度上也印證了他們的家族並沒有“與國同休戚”的意願和物質條件。

至於蒙氏家族,“秦始皇二十六年,盡並天下,王氏、蒙氏功為多

,名施於後世。”

功勞與王氏家族可比肩的“蒙氏”,雖然在秦始皇朝兄弟顯貴,卻不得封侯,出入宮禁、掌握大軍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的榮寵,始皇帝一朝崩殂,蒙恬、蒙毅兩兄弟只需二世皇帝的一紙詔書,就是個死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