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州风情—代县传世的四合院民居,一点不输苏州园林的建筑群

雁门关下的山西代县,明清两代、民国初年,文武精英人才辈出,旱埠码头商业鼎盛,受域内城防、官署、庙宇建筑和走南闯北阅历的影响,代县人喜房舍、好营造,积淀成不散的民风。四合院民居、屋檐、斗拱、照壁吻兽、礎石、石鼓、门窗,构思奇特、造型逼真、雕刻精细,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代州风情—代县传世的四合院民居,一点不输苏州园林的建筑群

坐北朝南、奇数为主

四合式院落,一般坐北朝南,由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影壁、院门组成。

院内坐北的建筑为主房,以三、五、七间为主。道家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之说,民间的一种数字崇拜,认为奇数为阳、为吉。主房两侧配耳房,耳房进深、高度偏小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一般各一间或两间。东西两边的建筑叫配房,配房为配套建筑。与主房相对的为倒座房。占据倒座房左侧一间或者半间建大门,右侧建厕所。大门也叫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以代县东南街建于一九三零年的周玳官邸门楼为例,门头虎头形状,墙体四米宽,底部为米高石雕:上部左右一对马头,磨制砖雕棋琴竹兰图案。门外一对抱鼓石,底部雕有狮子,两侧雕有松鹤仙翁。进门迎面紧贴东房山墙建照壁。代县照壁有石雕的、琉璃制的也有砖雕的。照壁中间有寓意吉祥的雕刻图案或者“福”禄″寿”喜”等字,工艺甚为精湛。例建于清代的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柳家宅院影壁,坐北向南,通高四点六米,石砌束腰弥座,基宽五米、厚零点八八米、高零点八米。壁身砖砌,前檐雕有椽飞、斗拱和花草。

代州风情—代县传世的四合院民居,一点不输苏州园林的建筑群

前低后高、步步高升

代县民居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纵深式院落,也有横向延伸的并列式院落

纵深式一进院落是四合院的最基本形式。二进院落是讲前院正房居中一间为“过庭”,穿堂直入后院。平时关闭,出入走前院正房两旁夹道。每遇婚丧大事,即可打开活动门板“过庭”。三进院落的中院称二腰园中院无南房,前院无正房,中开牌坊式仪门四进院落一般是在三进院落后面加一排后罩房。

并列式院落有一主一次两个平行院落,也有一组或者多组并列的院落群。例如一九零零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驾临过的阳明堡镇的贾家大院就是由六座相连的四进院落组成。计有正房十八栋、厢房五十四栋、过厅一间。院落中配有过厅、看花厅、八角楼、六角亭、水阁凉亭、假山、绣楼、花园。

四合院总体以前低后高为主,暗寓步步升高

代州风情—代县传世的四合院民居,一点不输苏州园林的建筑群

木制构造、灰砖青瓦

房屋的核心和灵魂是其内部的木制构造,柁、柱、檩、椽等主要构件,通过卯榫钉连接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力与力的咬合、交撑为一座宏大的建筑挺立起一副稳固的支架柁就是房梁,上房梁,亲朋好友都要上礼祝贺。这天,主家要贴对联、放大炮、摆酒席。不管是主房、配房、门楼、照壁,都要垒砖扣瓦。代县是灰砖青瓦。青砖用白灰勾缝,清水墙面。以青色筒瓦和板瓦布顶,先上板瓦,后扣筒瓦,逐垄布设,天衣无缝。

房屋前后檐有板瓦滴水,滴水上有猫头瓦当。扣最后一块瓦,叫合龙口,“龙口”里要放置吉祥物,一般是扣压一枚制钱。合龙口时要焚香、烧纸、放炮。双坡瓦房是代县民房建筑的典型代表,瓦房有起脊和马鞍形两种。起脊,有正脊及四条垂脊共五条,正脊由荷花等图案的花砖砌就,两边有龙吻,也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蹲坐着五个瑞兽。统称五脊六兽”。马鞍形,也叫“卷棚”顶,两棚相交处不做正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曲线的阴柔美。

木结构、砖面、瓦顶,像穿了盔甲的武土,房屋可以几百年屹立不倒。结构、砖瓦之外,门窗也是房屋建设的重要部分。门窗主要是木雕,图案以精细、吉祥、考究为上。内容有三子在朝、官上加官、松鹤延年、孔雀牡丹、一路连升、白头富贵、四喜临门、锦上添花等。门窗通体连在一起,糊上白色的毛头纸,宽大敞亮,展现户牖之美。

代县建筑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墙上的壁画和梁上的彩绘。普通人家,也要也要绘制炕围画。戏文人物、山水景观、珍禽瑞兽、龙凤麒麟、草木花卉、寓意纹饰,是壁画、彩绘的主要内容。房屋建完,垒院墙,砖铺地。

代州风情—代县传世的四合院民居,一点不输苏州园林的建筑群

师徒相带、父子相传

一座建筑,凝聚了木匠、瓦匠、石匠、画匠、石雕匠、木雕匠、砖雕匠、油漆匠共同的劳动。当今代县匠人承接历史,掌握古技艺师徒相带,父子相传,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新建了一批批中式建筑。有人估算,代县三千匠人,每年可创两个亿的收入。他们中的优秀者,近代有杨映福、杨映禄、杨映寿兄弟。当代有传人杨贵庭、杨二愣、杨美恩、杨俊武兄弟子侄,人称“杨氏木工”。“杨氏木工”不仅承担了大同代王府,代县雁门关、白人岩等处城墙楼阁庭院的建设,还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家祠堂、赵杲观、代州文庙的落架修复。但也应该看到,代县古民居因为战争和年久失修,也有的是拆旧建新,大多散失坍塌了,有的或剩个门楼、一个照壁,或者几间屋子、一处墙壁。尽管如此,这些古建还在流失。有钱的外地人,买下代县整座街门、照壁、整座房院,甚至民居上的砖雕、木雕、石雕,分拆运走这是让人痛心的事情。

代县当务之急真的该做数字化复制,把这些祖传下来的瑰宝以文件的形式保留下来,待到时机重新恢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