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期一名德國軍師,寧願放棄德國國籍,也要留守中國

當年二戰時期,中國與日本打得不可開交,為了抵抗日本鬼子,很多國人拋頭顱,把熱血灑滿中華大地。一心想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的不僅僅有中國人,還有很多國際友人為了當時孱弱的中國出資出力。為當時的中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法肯豪森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事蹟應該為我們國人所知。

抗日時期一名德國軍師,寧願放棄德國國籍,也要留守中國

法肯豪森1878年出生於貴族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他擁有一副熱血心腸。願意參軍保家衛國。高中畢業後他考上了軍官學校,畢業時擔任德國第91軍團的陸軍少尉。此後戰功累累,是個搶手的軍事人才。

抗日時期一名德國軍師,寧願放棄德國國籍,也要留守中國

1935年,國民政府的德國總顧問塞克特返回德國,他推薦了他當時的副手法肯豪森繼續當國民政府的總顧問,非常信任塞克特的蔣接受了這個請求。從此,法肯豪森來到中國參與策劃最高級別的機密和各項抗日前夕的準備工作,他一呆就呆了四年。 法肯豪森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他對當時的中國戰場進行了一番深入的剖析並提出了很多非常有用的建議。

抗日時期一名德國軍師,寧願放棄德國國籍,也要留守中國

當時的國民政府一心為了保持自己的統治地位,對紅軍與地下党進行各種各樣的阻攔和軍事打擊。法肯豪森認為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他對蔣的政府建議:“目前最威脅中國的不是對抗日本的紅軍戰士,而是有非常大野心的日本。

以我在日本的駐軍經驗得出,日本對中國的情況是瞭如指掌。日本一心想要害中國,用盡各種能用的陰謀詭計殘害中國人,破壞中國內部的團結,如果此時你們上當,正好中了日本的計謀啊。當前最要緊的事應該是對抗日本!”

抗日時期一名德國軍師,寧願放棄德國國籍,也要留守中國

那麼要怎麼樣去抗日嗎?這位有雄才謀略的總顧問在地圖上指出了幾個地方。這幾個地方集中在華北平原和中下游平原,他說這很可能是將來日軍進攻中國的路線,應該把兵力集中於這些地方。後來的事實證明他說的與日本鬼子進攻的路線大致相同,可見這位總顧問的思慮深遠。

抗日時期一名德國軍師,寧願放棄德國國籍,也要留守中國

戰爭爆發後,希特勒政府與日本結盟,德國為了讓日本相信它,承認日本在中國設立的傀儡政府,並大量撤回德國對中國的支援,這裡麵包括要求法肯豪森辭去總顧問職位返回中國。法肯豪森對中國感情非常深厚,他不願意,並表示寧願放棄德國的國籍,也不會離開中國的戰場!

抗日時期一名德國軍師,寧願放棄德國國籍,也要留守中國

後來納粹政府以他的家人威脅他,他才迫不得已返回德國。離開前,他提前做好了各種抗日的攻略交到國民政府手上,為之後的抗日戰場做出極大的貢獻。

抗日時期一名德國軍師,寧願放棄德國國籍,也要留守中國

法肯豪森是個擁有熱血善心的人,他大力反對德國政府的各種暴行,不跟納粹同流合汙。戰後,他本來作為德國政府的將軍是要坐12年牢的,可是他的功勞遠遠大於他的罪行,最後只在監獄呆了20多天就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