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桂系“三巨頭”的人生結局怎樣

國民時期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就是“黔軍滇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可以知道桂系是國民黨軍中最強的隊伍,廣西多出狼兵,歷來都是打仗異常勇猛的。就拿離他們最近的抗日時期,很多硬仗比如桂林保衛戰等一些大戰都是桂軍打的,連日本人都親口承認最怕的就是桂軍,可見其強悍。


民國時期,桂系“三巨頭”的人生結局怎樣

主要還是因為新桂系主要人物大都出身軍校,受過相應的教育先進的軍事影響,素質相對高一些,開辦廣西大學,招攬人才。新桂系將領多為同學,團結力強於其它軍閥。民風彪悍,廣西自古以來,以民風彪悍著稱,長年居於山地間,士兵體能素質好,善於長途奔襲,擅長山地作戰,以近戰夜戰出名。桂系兵力最強盛的時候達40餘萬.其中戰鬥力最強悍的是第七軍.該軍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廣西人.戰鬥力頑強.在歷次戰役中,經常是團級軍官帶隊衝鋒 .雖然相對裝備差很多,但是意志堅強,不懼犧牲,軍官能帶隊衝鋒的事情在國軍是很少見的。在軍閥中,除了蔣介石在中央軍,存活時間最久的也就是桂系軍閥了。桂系出了很多能征善戰之人,最出名的要數桂系三巨頭了,分別是李宗仁、白崇禧和黃紹竑那麼他們哥仨的人生結局是怎樣的呢?

李宗仁,廣西臨桂人。字德鄰。 早年就讀於臨桂縣立兩等小學,後入桂林省立紡織習藝廠當學徒。1908年,考入廣西陸軍小學第三期。 1910年10月,加入同盟會。
民國時期,桂系“三巨頭”的人生結局怎樣

1912年,考入廣西陸軍速成學堂。1913年秋畢業後,到南寧將校講習所任准尉見習官、少尉、中尉隊附。1916年5月,任滇軍第四師第三十四團排長。後轉入桂系陸榮廷部,任護國軍第二軍第五旅排、連、營長,參加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和粵桂戰爭。1921年,任少營長的李宗仁爭取十多個連隊和他一起退到六萬大山的玉林地區,整軍經武,伺機而動。他先後將所部改稱“粵桂邊防軍第三路”、“廣西自治軍第二軍”,並自任司令,防區逐步擴大到七個縣,

1923年,與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建立聯繫。10月,經李濟深、陳銘樞介紹加入國民黨。 1924年,聯合黃紹竑、白崇禧等部,成立“定桂討賊聯軍”,任總指揮。9月,擊敗桂系軍閥陸榮廷部。11月,被孫中山任命為廣西省綏靖督辦公署督辦兼廣西陸軍第一軍軍長。1925年7月,又擊敗沈鴻英,完成統一廣西的任務,成為新的國民黨桂系軍閥首腦。 李宗仁統一廣西后,任國民黨廣西省黨務特派員和廣西省第一屆省黨部監察委員。

1926年1月,在國家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李宗仁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3月,廣西軍隊正式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根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決定,李宗仁負責籌辦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一分校(即黃埔軍校南寧分校)。5月,南寧分校正式成立,李宗仁派所部第七軍第二旅旅長俞作柏兼任校長。 1926年7月,李宗仁率第七軍二萬多人參加北伐戰爭,轉戰湘、鄂、贛、皖等省,立下戰功。在北伐時期,還兼任過左翼軍指揮官、江左軍總指揮、國民黨湖北省臨時政治會議委員、安徽省政府主席、國民政府委員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等職。

1927年4月,李宗仁支持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實行“反共清黨”。5月,被蔣介石任命為第三路軍總指揮,統轄五個軍又一個獨立師。8月,李宗仁和白崇禧、何應欽等實力派逼迫蔣介石通電下野,並由他們三人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黨務委員。接著,指揮龍潭戰役,消滅北洋軍閥孫傳芳主力部隊。10月,任西征軍總指揮兼第三路軍總指揮,率部西征武漢,擊敗唐生智。 1928年1月,蔣介石重新上臺後,李宗仁被任命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校務委員會委員、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武漢分會主席和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參加蔣介石舉行的第二期北伐。1929年3月,在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桂系軍閥與蔣介石之間爆發蔣桂戰爭。結果桂系戰敗,逃回廣西。蔣介石以“叛亂黨國”的罪名,開除李宗仁黨籍,免除本兼各職。 1929年秋,李宗仁返回廣西南寧,組建護黨救國軍,自任總司令,白崇禧為前敵總指揮,下轄第三、八兩路軍,此後,長期盤踞廣西,與蔣介石對抗。1930年4月,參加馮玉祥、閻錫山反蔣,被推為中華民國陸軍副總司令(總司令閻錫山)兼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進軍湖南,支援閻錫山、馮玉祥在中原同蔣介石作戰。7月,被蔣軍擊敗,退回廣西。

1931年5月,李宗仁又聯合粵系軍閥陳濟棠反蔣,任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九·一八”事變後,寧、粵合流。 在1931年1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1932年4月,李宗仁任廣西綏靖主任,推行“自治、自衛、自給”的三自政策,維持廣西的半獨立局面。1935年4月,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一級上將軍銜。11月,繼續當選為國民黨五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1936年6月,李宗仁、陳濟棠發動反蔣事變,成立抗日救國軍第一軍團,任副總司令(總司令陳濟棠),出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7月,桂系軍隊被蔣介石改編為第五路軍,李宗仁被任命為總指揮。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10月,李宗仁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


民國時期,桂系“三巨頭”的人生結局怎樣

1938年2月至5月,指揮徐海會戰。其中3月至4月的臺兒莊戰役,取得殲滅日軍二萬餘人的重大勝利。1938年2月,李宗仁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5月,徐州失守後,率部入鄂,在桐柏山、大洪山創立遊擊基地,堅持抗戰。6月10月,率部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4月至5月,參加隨棗會戰。1941年1月至2月,參加豫南會戰。1943年9月,調離第五戰區,升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漢中行營主任,負責指揮第一、第五、第十等三個戰區。1945年5月, 在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繼續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抗日戰爭勝利後,李宗仁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行營主任(後改稱國民政府主席北平行轅主任),支持蔣介石發動全國規模的反共反人民內戰,參與解放區的軍事進攻。

1948年4月,李宗仁當選為中華民國副總統(總統蔣介石)。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之後,國民黨精銳主力部隊大部被殲,國民黨統治面臨覆滅命運,蔣介石被迫於1949年1月21宣佈下野。1月22,李宗仁就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幻想通過“和談”,阻止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代表團到北平談判,但最後又拒絕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和平條件《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4月21日,毛澤東、朱德下達全國進軍的命令,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4月23日,攻佔南京,國民黨統治被推翻。 此後,李宗仁先後退到桂林、廣州,繼續組織國民黨軍隊進行頑強抵抗。11月,白崇禧指揮的桂系部隊大部被殲,李宗仁在政治上賴以生存的條件被摧毀。

1949年11月20日,李宗仁以就醫為名,從南寧乘專機飛往香港。1949年12月,李宗仁乘機飛往美國,此後在美國度過了十六年流亡生涯。1950年3月,蔣介石在臺灣恢復“總統”職務。
民國時期,桂系“三巨頭”的人生結局怎樣


黃紹竑,字季寬,1895年12月1日出生在廣西容縣。辛亥革命時參加廣西學生軍北伐敢死隊。1916年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步兵科畢業。新桂系三巨頭的第二位,以政治謀略見長,歷任第7軍黨代表,廣西省主席,15軍軍長,湖北省,浙江省主席,內政部長等要職。是他將新桂系融入國民黨,使之成為黨內最大的實力反對派,他本人也不拘於廣西一地,側身廟堂之上,為新桂系開創了廣闊的政治空間,李宗仁成為總統就是他政治生涯的頂峰。1949年和談之際,他再次施展謀略,意圖為桂系保住20萬軍隊,但卻被白崇禧拒絕,最終沒能挽救新桂系的覆滅。1966年在文革風暴中自殺。
民國時期,桂系“三巨頭”的人生結局怎樣


白崇禧,字健生,1893年生於廣西桂林市臨桂區,回族,回名“烏默爾”。因與李宗仁是同學,而和李宗仁結下深厚友誼的國民黨一級上將白崇禧是一位綽號“小諸葛”的新桂系三把手,又與李宗仁和稱李白,在新桂系時代擔任新桂系的國防部部長。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孫中山在廣州的革命陣營,又聯合一起驅趕廣西的舊軍閥。北伐時,率廣西軍隊攻至山海關。北伐成功後,和蔣介石及其他地方勢力多次開戰;八年抗戰爆發後,二人動員廣西的軍隊抗擊日軍,合作指揮多場大戰,並屢有勝果。解放之後與李宗仁一起赴美國。李宗仁於1965年來到中國大陸,而白崇禧則來到臺灣。白崇禧沒有得到蔣介石的重用,於1966年抑鬱而死(另說是被蔣介石殺死),安葬於臺北六張犁回民公墓,享年7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