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债券市场面对的五大困局

中国债券市场面对的五大困局

中国债券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规模总值达75.8万亿元人民币;于中国GDP占比只有93%,较世界平均水平为低,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然而,现阶段中国债市朝向国际化开放发展过程中,正面对五大困局,或限制其发展。

中国债券市场面对的五大困局

中银香港鄂志寰

中国银行(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表示,于6月12日出席「人民币定息及货币论坛2018」上指出,中国企业正处去杠杆过程,如何在去杠杆情况下保持债券市场发展,存在一定矛盾。中国债券市场主要发行体为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共占去中国债券市场的52%,当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更超越国债,内地对地方债发行正加强监管,发展与监管之间正处两难选择。

外商对中国债券场风险偏好较低

而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债市的风险偏好亦较低,高达56%投资于国债,40%投资于政策性银行债券,只有4%为企业债券。近期国际评级公司调整对中国的评级。此外,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债市仍然存在不少关注,包括资金进出的限制,可否顺利退出,信贷评级公司信用能力是否足够,政府隐性担保情况等等,都有待进一步释疑。

外商于中国债市投资产品结构

中国债券市场面对的五大困局

然而,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是必然发展的方向,国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增加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正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指标。她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8项指标,其中3项都与债市有关,如非居民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人民币国际债券占比等。而现时人民币于全球储备货币的占比只有1%,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央行有60多家。她估计,若官方外汇储备将10%转为人民币资产,将会涉及1.14万亿美元资金投资到人民币资产;估计外资占中国在岸债市比例将提升至10%。

中银香港:人民币国际化 债市必然要开放

中国推动债券市场发展,还可以分散金融风险,减低对银行借贷的依赖;亦可以让投资者结构更多元化,优化投资者行为,增加流动性。

中国债市可分为两个市场,银行间债市占比达90%,交易所买卖债市只占10%;从投资者结构看,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占去71%,境外投资者只占2%。下一步的发展,她期望在岸和离岸债市资金可自由进出,意味着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

交行:人民币今年料维持相对稳定

对于人民币走势的看法,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认为,中美贸易顺差收窄增加人民币贬值压力,然而年内人民币贬值可能性不大,因为近期即使美元指数走强,不少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人民币的贬值空间最少,这可以从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上升反映出来;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让人民币成为良好的资产选择。此外,中国国际收支平衡亦对汇率作出支持。因此,人民币年内预期不会出现大幅贬值或升值,保持相对稳定。即便人民币汇率若短期出现较大幅波动,估计央行或采取逆周期调节因子管控汇率波动幅度;年内人民币将维持双向波动。

中国债券市场面对的五大困局

交通银行唐建伟

中国货币政策于2018年基调不变,维持稳定中性;但他认为央行的手法将变得更为灵活,淡化数量性指针,更多采用价格性调控工具为核心。央行可以采取降准加息政策组合;降准可以是定向降准或全面降准,用作置换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而加息并非指上调基准利率,而是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利率,以应对外部冲击,如中美逆差带来的人民币贬值压力。

利率操作方面,由于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处于10年低位,因此未来基准利率上升机会大于下降机会。但他认为今年调升基准利率的机会少,但会以提升公开市场工具利率进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