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兒出現滯銷,他們就出現在哪兒!電商救急還是撿便宜?

哪兒出現滯銷,他們就出現在哪兒!電商救急還是撿便宜?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大蒜、馬鈴薯、菠蘿、芒果等農產品滯銷,農民損失慘重。

多種農產品價格一落千丈

哪兒出現滯銷,他們就出現在哪兒!電商救急還是撿便宜?

“真是虧大了!”家住雲南省大理州洱源縣鄧川鎮舊州村的趙澤明說,今年他種了13畝大蒜,如果現在出售,一畝至少虧3000塊,現在家裡已經堆滿了26噸大蒜。

在經歷了連續3年漲價後,今年大蒜價格一落千丈。去年最高可以賣到8.5元/公斤的丫蒜,今年價格最低時僅賣0.8元/公斤;去年最高16元/公斤的獨蒜,今年的價格僅為6元/公斤。

在河南省中牟縣,大蒜經紀人郭延利滿臉愁容。她去年以6000元/噸的價格收購了100噸大蒜儲存在冷庫內,而目前每噸要賠4000元。

“去年10月,秋收後的馬鈴薯很大一部分沒賣出去,積壓了60萬噸,今年4月底才基本賣完。”內蒙古某馬鈴薯種植大縣農牧業局負責人說,今年內蒙古出現了馬鈴薯大量滯銷,價格跌至近十年最低谷。

由於馬鈴薯遲遲賣不掉,很多種植戶最後只能以0.3元/公斤左右的收購價賣給當地澱粉廠。“今年的馬鈴薯都賣不出去,都往澱粉廠送,現在澱粉也賣不動了。”

該縣一家澱粉加工廠生產負責人說。

“互聯網+”能否力挽狂瀾?

哪兒出現滯銷,他們就出現在哪兒!電商救急還是撿便宜?

今年4月,雲南大蒜大量滯銷的信息在網絡傳播後,外地電商看到了商機,連夜趕往雲南收購大蒜。在雲南某縣,一家電商平臺短短几天時間就收購了上百噸大蒜。

在一些基層幹部看來,外來電商的介入讓他們找到了一個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利器”。但當地蒜農認為,

電商沒有解決低價虧損的問題,而且有些看著更像“撿便宜”。

一位電商負責人坦言:“哪裡農產品出現滯銷,他們就出現在哪裡,以低價收購滯銷的農產品,然後以遠低於菜市場的價格迅速吸引訂單。”

“最近我們跟一家電商達成了荔枝銷售合作,經過幾輪談判才將賬期縮短到15天,2萬箱需要墊付資金150萬,普通人肯定做不了。”海口一電商扶貧中心負責人說。

不少地方建有各種農產品信息交流網站,如中國花生信息網、中國馬鈴薯網、全球大蒜網……“網站會形成一些大數據,但農戶種了以後才能統計出來今年種了多少。”在河南杞縣大蒜行業聯合會秘書長陳新奇看來,這些數據對農戶用處不大。即使農民出現盲目種植,政府也很難去阻止,而且政府也不一定掌握市場的動態。

雲南省農業廳市場與經濟信息處處長譚鴻明認為,目前電商銷售只是解決了短期內的市場供需矛盾,並未從根本上解決滯銷隱患。

深化供給側改革,發展現代農業

專家認為,供需失衡是導致農產品價賤賣難的主要原因,也暴露了農產品在供給側改革方面存在的問題。

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研究員李志平認為,應加快發展產地精深加工,擴大初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合理佈局加工企業,支持中小型加工企業兼併重組,科學設立加工產業園區。

海南熱帶農業與農村經濟研究院院長柯佑鵬認為,政府還需加強產業監測和信息發佈,做好預警預報,適當調控規模和價格,規避集中上市風險。積極推動農業經營主體與專業機構、專家團隊合作,編制發佈農產品價格指數,實現信息更加對稱。

此外,專家建議推廣農產品價格保險機制,減輕種植戶的經濟損失。

哪兒出現滯銷,他們就出現在哪兒!電商救急還是撿便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