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文/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GPLP獨家首發

商業不是科學,否則最富有的人應該是科學家。在盾安裡,你會看到運氣、邏輯、毅力三方面的角逐。

最近的盾安正在清倉式減持。

“我們覺得盾安的某些資產還是不錯的,正在洽談。”

杭州手握現金的購買者絡繹不絕的開始出現在盾安總部面前。

與此同時,為了自救,盾安集團不得不開始清倉式減持。

比如,2018年6月8日,雪峰科技(603227)公告,因股東資金需要,江南化工計劃未來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5084萬股,即不超公司總股本的7.72%。此次減持計劃前,江南化工持有雪峰科技7.72%。

斷臂求生,這是盾安集團的現狀。

2018年5月,盾安集團由於發債融資困難,陷入資金流動性困局,面臨450億債務危機。並向政府相關部門求助,希望幫助解決目前困境。

盾安的債務問題曾經震驚全國,盾安何以至此?

盾安之謎

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作為一個大型集團,盾安集團債務危機的背後有什麼秘密?

或許,盾安的癥結在於長債短投,投資回報率較低,現金流吃緊。然而這僅僅是表徵,GPLP君更想知道的是深層次的東西,盾安為什麼多元化?盾安為什麼選擇地產、食品、新能源作為多元化的切入點?

其次,盾安的主業是否真的遇到天花板是戰略誤判?

這需要從頭說起。

當然,這也跟盾安的掌舵人緊密相關。

因為人性,有時候讓我們迷失,有時候也會對自己所在的位置、行業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

盾安也同樣如此。

盾安的主業,不可否認的是商用中央空調業務。

盾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1987年從浙江諸暨起家,以“綠色節能、低碳環保”為產業發展理念,如今業務涉及先進製造、民爆化工、可再生能源開發、新材料開發等多個領域。

然而,最早的盾安是從製冷配件業務起家,如今在全球的家用空調中,每新增2臺其中就有1臺使用了盾安的產品。

只是,從2004年開始,盾安的商用中央空調業務一直徘徊在國內三線。而從2004年到2009年,國際一線品牌市場佔有率從40%提升近60%,盾安的壓力可想而知。

財報顯示,2014年-2017年期間,盾安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503億元、516億元、526億元和586億元,營業利潤分別為15.28億元、14.03億元、13.38億元和17億元,除了2017年有所好轉,其他幾個年份均增收不增利,利潤逐年下降。

盾安環境的主業空調業務更差——受下游空調整機和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影響,盾安環境2015年和2016年扣非後淨利潤只有703萬元和-6448萬元,下降90.62%和1016.90%,2017年勉強回到747萬元,但與2009年到2012年間每年2億元左右的利潤相去甚遠。

儘管自從2016年以來,空調產業擺脫頹勢,格力、美的兩個空調大佬市值水漲船高,董小姐魄力十足收購銀隆、何享健家族也減持賺的盆滿缽滿。

但是,盾安等供應商並沒有享受到這個行業紅利,盾安正是格力、美的的供應商。

在2018年5月16日格力27週年的慶典上,作為上游供應商,盾安理所應當的出席了。

因為中國的空調供應商話語權積弱,而下游產業話語權極強,特別是空調產業在已經是壟斷格局下,格力、美的可以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將價格壓力轉移給上游,同時,採購量也時好時壞。

但是,供應商卻無力招架,其中包括供應商盾安。

因此,在這種背景下,伴隨採購量的變化,盾安的業績也開始時好時壞,並不穩定。

大家觀察盾安環境的主營業務利潤增速,起伏不定就像一個過山車。

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這是整個空調產業鏈供應商的困局。

盾安在同行業的競爭對手三花智控也同樣如此,飽受過山車的折磨。

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但是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所有股民,包括盾安環境自己也希望公司的業績越穩定越好,然後保持持續增長。

在此情況下,盾安該怎麼辦呢?

由此,盾安多元化的轉型勢在必行。

畢竟在中國,各大公司的轉型都在如火如荼——比如,2018年,格力努力往智能製造上靠近,美的努力塑造成科技企業。

大佬們似乎對空調行業的未來都隱含著一種悲觀。

作為行業小弟,盾安同樣如此,除了轉型多元化,盾安似乎沒有選擇。

於是,從2003年起,盾安的多元化業務開始加速。

2003年1月31日,浙江盾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於在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目前,盾安在瀋陽、青島、杭州及諸暨等地設有多家子公司。

不過,當別人享受房地產盛宴的同時,房地產並沒有給盾安帶來多大收益,這令人奇怪——盾安房產的主要項目為青島藍山灣和瀋陽新一尚品,已投資51億元,但截至2017年3月,盾安房產總建設面積合計87萬平方米,而2014-2016年三年簽約銷售面積僅為29萬平方米,回籠資金約31億元。

如果算上瀋陽盾安新一城、青島藍山灣和瀋陽新一尚品三個地產項目,盾安尚未變現的總投資額接近100億。而對房地產的毛利潤不過1.7億,換算來看也是虧損的。

看起來,這不僅僅是行業的問題,而是盾安自己的方向及運營的問題。

如果房地產不行,盾安在其他領域的投資如何呢?

2006年,盾安積極探索向新能源(風電、太陽能)、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進軍。目前已相繼成立大漠風電、盾安光伏科技、盾安光伏電力等公司。

2011年,盾安新能源成立,根據大公出示的報告,公司新能源項目投資仍較大,棄風限電和風能不穩定性對公司新能源業務發展造成一定不利影響。2017年在建風電項目價值5.8億元,其中包括內蒙古、貴州、山西和寧夏等地的風場建設。

只是截至2017年6月30日,盾安新能源的資產合計70億元,營業收入為2.7億元,淨利潤為3288萬元,資產收益率僅為0.4%。

新能源還是不行。

那麼有沒有給他們帶來超額回報的行業?

2003年,盾安集團曾進入爆破行業,盾安民爆從事民爆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爆破技術服務。

只是,民爆業務也沒有給其帶來更豐厚的收益——2014-2016年民用炸藥銷售量逐年下降,民爆產品價格的放開也使得盈利能力下降。江南化工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曾在2013年達到頂峰2.6億之後,逐年下滑,2017年營業收入雖有好轉,但淨利率只有4454萬元。

儘管在過去的十年當中,盾安集團的資產實現了60億到600億的增長,但是盾安集團卻開始陷入投入的費用卻大幅增加的地步,然而收益卻不斷降低的惡性循環。

資料顯示,2014年到2016年,盾安控股集團營業利潤分別為15.28億元、14.03億元和13.38億元。而與之對比,盾安集團每年的財務費用支出逐年增多,2016年,盾安集團利息支出為19.65億元,到2017年上升至21.17億元。

於是,盾安的麻煩開始最終出現了,也就是盾安集團的債務問題開始爆發。

為補充流動性,盾安集團從2016年開始發行了大量的短期和超短期債券,上海清算所顯示,盾安集團在2017年以來共發行11期超短期融資券。在共計113億元募集資金中,大部分用途為補充流動資金、償還貸款及債券或置換貸款,僅有9.5億元為補充綠色項目建設資金。

由此可見,盾安集團多元化擴張的本質則是用帶息債務支撐了下游的銷售和投資擴張,但因應收賬款的回收時間不確定,而長期投資回收時間長,一旦應收款不能及時回籠,就會造成資金鍊斷裂。

而2017年、2018年的融資困難則讓這個風險逐步加大,風險積累到一定程度,最終在2018年爆發。

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而曾經的競爭對手三花智控,則因專注於主業從而逃脫一劫,甚至在2015年以來的空調大牛市裡收益頗豐。

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盾安環境在牛市之後不停下跌,市值縮水厲害。

盾安對主業的判斷不能說是錯的,只可惜,運氣差了一點。

盾安的2017年

多元化是一個手段,絕不是毒藥,世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隻幹一件事。不要在企業陷入困境的時候就一棍子打死。這些企業家無論成敗與否,依舊魄力十足。

盾安事件的轉折點發生在2017年。

這次陷入困境的是盾安集團層面,GPLP君仔細觀察盾安集團層面的投資情況。

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2017年,盾安集團的投資收益率突然之間暴跌,而作為母公司量大核心資產的江南化工和盾安環境,2017年的利潤並不低,實際還是增長的。那麼,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2017年,盾安集團新增加了投資10億元。

這10億元,投到了哪裡?

謎底揭開了,2017 年 4 月,江南化工發佈公告,其控股股東盾安控股集團的旗下子公司收購了華創風能82%股權。投資金額6.5億元。然而,數據顯示大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公司營業收入26.81億元,淨利潤虧損2.24億元,所有者權益-6.81億元。到了年末這筆長期股權投資又變成了8億元,沒辦法,已經投入了只能繼續輸血。

但是,別忘了,盾安自己早已經自身難保,更何況藥救一個奄奄一息的病人——換言之,盾安控股用了6.5億元,買了一個虧損的資產。

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再比如盾安新能源的投資收益。

盾安新能源板塊實際投資金額約為70-80億元,假設GPLP君拿去買理財4%的收益,則是2.8億元,實打實的現金收入。而2016年盾安新能源的毛利率僅僅為2.08億,還不算上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如果2017年再加上一個高價買來的華創風能,直接給予盾安新能源板塊一個暴擊。

就是這個導火索引爆了盾安集團的整個危機。

事實上,自從2013年以來,盾安集團的貸款已經全部是為了償還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是的,如果這些債永遠不用還,該多好?可惜,正如領導人所說:做生意是要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這些債務在2018年都將到期!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而2013年以來的投資,都躺在鋼筋水泥裡,動彈不得。

清倉式甩賣能否拯救盾安集團?

盾安陷入困境早有預兆

還原心路:盾安為什麼要投資

如果當初不拿下華創風電,盾安是否會陷入危機?

可惜沒有如果。

GPLP君已經無法瞭解盾安當初絲毫不考慮經濟成本,高溢價拿下華創風能的理由。但是,有一些事情終究沒有理由。

浙江近年有很多因為互保倒閉的企業,倒閉的背後是因為決策,感情激動的時候則完全沒有理由,

1、感情激動:

浙江有一個企業家因為2000萬的互保,企業倒閉了。

談起原因,他回憶說,當時對方坐在自己家門口,死也不走,又是哭又是求,逼著拉一把,並且描繪了美好的未來,說這筆貸款一定會賺的。他一時間想了想,多年的朋友了,幫一把吧。於是就答應簽章了,睡前很後悔,可是面子拉不下,就這樣糊里糊塗入了坑。

事後,對方最終倒閉,該企業因為2000萬的擔保而宣佈破產。

2、經不起誘惑

浙江又一個企業家因到一個貧困縣投資,最終倒閉。

據說,當初決定投資的原因,則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時候好好的,滿嘴幫扶和承諾,於是,企業家簡單測算了一下,雖然運輸費高,但是政府補助挺高的,而且土地還便宜,於是就來了。結果,上了船就下不來!

人,不能禁不起便宜的誘惑。

3、因為利益和貪婪

曾經有一個企業家告訴GPLP君,我明知道購買這個資產是虧的,可是為了送一個人情,幫領導解決歷史包袱,我也要做啊。以後,這些國企、這些領導還不會給我方便麼?

盾安購買華創風能的過程及理由我們無從知曉,意外的因素,誰也不知道。

民營企業,如果在企業達到數百億規模的時候,不能用合理的制度規避風險,這才是最大的問題。不要把多元化歸結為盾安這次危機的原因,也不要把流動性緊縮歸結為這次危機的元兇,這些都是表徵。多元化也有做得好的,流動性緊的時候也有處之泰然的企業。

選擇是自己的,結果正是選擇的代價,盾安,為自己的魯莽付出了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