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停牌次数看上市公司质地

从停牌次数看上市公司质地

作者 | 木盒


2018年6月15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15日表示,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进行修订,公开征求意见。

上市公司治理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准则,涵盖控股股东、股东大会、监事会等层面,核心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特别强调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性。

公司治理对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由于股份制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或者控股股东则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及信息优势,侵占中小股东权益甚至掏空上市公司,保千里就是难以超越的典型案例。

股市投资有投资,炒股需谨慎。如果遇到公司治理不好的公司,很有可能就是“鳄鱼进去,壁虎出来”。对于投资者而言,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投资一家公司的前提条件。

从停牌次数看上市公司质地

国际MSCI同样重视公司治理,任意停牌成不可碰的红线,这是大摩对A股公司最头疼的一点。MSCI规定:一旦拟获纳入MSCI中国指数的成份股在生效前停牌的话,则会被取消纳入资格。比如海航控股、南京新百、万华化学和中天金融就从“入摩”名单中剔除掉,这些个股停牌时间超过50天。

风云君认为,A股上市公司任意停牌可以作为观察其公司治理优劣的有效观察点。

2018年6月19日即将面临贸易战大跌的环境下,兴业矿业、达华智能、必康股份、富春股份、御家汇等公司识相地找了个原因早上就临时停牌,当天停牌的公司高达24家。

从停牌次数看上市公司质地

以捷顺科技(002609.SZ)为例,6月12日股价突然“闪崩”,开盘后半小时便放量下跌,“躺”在跌停板上。次日股价直接“一字”跌停,成交量也快速萎缩。14日,捷顺科技早间临时停牌,称拟披露重大事项。15日,公司又宣布“筹划购买资产重大事项无法协商一致”,决定当日复牌。可复牌后,股价再度“一字”跌停,19日早上再次宣告购买资产停牌。

当然不排除这些停牌的公司的确有重要事项而停牌,但大部分公司都是害怕股价下跌而紧急停牌。当天停牌的24家上市公司总体上股权质押比例很高,超过75%的有14家。

这一幕不禁让人回想2015年6月股灾期间A股市场出现千股停牌的奇观,这些公司主要是为了避免股权质押或员工持股信托的爆仓,大部分这些个股的公司治理都值得怀疑!基本上股价一有风吹草动公司就如惊弓之鸟而停牌的公司大多都是有问题的。

风云君统计了2015年6月15日到7月6日总共停牌281家上市公司,158家上市公司有质押率数据,平均质押率为52.16%,平均跌幅40.17%。

281家上市公司从停牌日至今的涨跌幅小于零的有252家,占比高达90%,平均跌幅51.23%,说明随意停牌是判断公司治理是否优劣的一个有效指标。

从停牌次数看上市公司质地

从停牌次数看上市公司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