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藥出現之前,古代「攻城戰」要怎麼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火藥出現之前,古代「攻城戰」要怎麼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古代戰爭中,城池攻防戰屢見不鮮。雖然在兵法中,攻城是最不可取的,所以一般選擇繞過城池不攻取,但是當遇到具有重有戰略意義,甚至是能夠左右戰爭勝負的城池時。攻城就成為了必要的選擇。即使是傷亡慘重,也要不惜血本地攻下城池。當然,隨著火藥的出現和使用,為攻城提供了不少便利,高大堅固的城牆在火藥的巨大威力下轟然倒塌。那麼在火藥出現之前,不採取強攻方法的話,攻城具體有什麼方法可用呢?

在古代,攻城通常都不太容易。影視劇中通常能看見攻城士兵在將領的命令下,帶著攻堅器具,冒著敵人的箭雨不顧一切地衝向城池,好不容易衝到城下,又得頂著敵人扔下的滾木、擂石架雲梯頑強地攀登城牆,或者是用衝車破壞城牆或城門,然後衝進城內,這樣做往往會在守城方的攻擊下死傷慘重。至於挖地道攻城,敵人發現後,只需要用很少的兵力守著地道口守株待兔,或者是用灌水,施毒,放火的方法就能挫敗攻城部隊行動。因此,強攻實在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辦法,在很多時候通常不會使用強攻的方法奪城,那麼除了強攻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攻城呢?還真有不少辦法。

在火藥出現之前,古代「攻城戰」要怎麼打?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殲敵於城外,順勢奪城

面對一座敵人重兵防守的城池,強攻無疑會導致自己損失慘重。所以,把敵人引出城外殲滅,然後再奪城就容易多了。公元426年,北魏攻打夏國國都統萬城,面對“蒸土築就,錐不能進”的堅城,北魏太武帝用計將夏軍引出城外,擊敗夏軍後趁勝攻入了統萬城,夏國潰軍根本來不及組織防禦便丟掉了城池。在這場戰鬥中,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示弱於敵,誘敵出戰,通過野外殲滅敵軍主力,然後再攻城的方式,避免了強攻造成的巨大傷亡,創造了只用騎兵就能攻拔城池的空前戰例。

藉助外力,瓦解敵人抵抗

在攻城戰中,能夠將敵人引出城外殲滅,然後再奪城是再好不過了。但是遇到堅守不出,依託城池負隅頑抗的敵人時,誘敵出戰顯然是行不通的。古代很多城池往往依水而建,或是建在水不太遠的地方,因為這樣方便獲得生產生活用水,發展交通。古代很多將領也注意到了這一點,進而想出了一個辦法——以水為兵,用水來攻城。這樣的例子還真的不少。

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領兵攻打楚國,在圍攻重鎮鄢城時屢攻不克。於是在城西邊百里處築堤蓄水,並修長渠直達郡城,然後開渠灌城,水入城為深淵,城的東北角經河水浸泡潰破,鄢城被攻破。後來秦滅魏國時,也因為魏都大梁城防堅固,強攻屢攻不克,秦將王賁開渠引黃河水淹大梁,等城牆崩壞後秦兵順勢而入,攻破大梁。魏王見大勢已去,被迫投降,魏國就此滅亡。當然,實施水攻要根據實際情況,如果城池所處的地勢很高,水攻的效果可能不盡人意了。

長久圍困,圍點打援,消磨守城敵人的抵抗意志

在自己一方掌握戰場主動權,勝券在握的形勢下,對於城防堅固,敵人嚴密防守的城池。並不一定要強攻城池,通過長期圍困,隔絕外援迫使守軍走投無路最終投降的例子也不勝枚舉。最典型的當屬唐朝武德三年,李世民與王世充爭奪洛陽的戰鬥中,王世充屢戰屢敗企圖憑藉洛陽堅城抵擋唐軍,李世民先是通過一系列外圍作戰,掃清洛陽城周邊的要塞關口,使洛陽成為孤城。只等洛陽守軍自潰就可以輕易奪取洛陽。後來,又在虎牢關之戰中擊敗前來救援洛陽的竇建德大軍,並在亂軍之中俘虜了竇建德後,將竇建德押解到洛陽城下示眾。得知援軍覆滅的消息,困守洛陽的王世充也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不久後出城投降,唐軍隨即佔領洛陽,定鼎中原。

當然,古代奪取城池的方式並不是只有以上幾種,有的通過奇襲,如三國後期,魏國名將鄧艾偷渡陰平,直搗成都,迫使蜀國後主劉禪投降,蜀國滅亡。唐朝平定淮西之戰中,李愬雪夜入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淮西,都是奇襲奪城的典範。還有裡應外合,攻破城池的例子,如靖難之役,燕王朱棣通過收買守城的將領,裡應外合奪取南京,最終君臨天下。

可見,城池易手與否,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沒有攻不破的城池,如果戰略戰術運用得當,再堅固的城池也可以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