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早已是“出人頭地”的標配

關注遵言,我要用文字陪你度日。

大學,早已是“出人頭地”的標配

Photo by Giammarco Boscaro on Unsplash

這是 遵言 第82篇文章

沉了好幾天,這幾天在辦人生大事,開心~

2018高考在即,今年有接近1000萬考生參加高考。

寫下這篇文章,打一些鼓吹“讀書無用論”的臉,從一個“文盲”的角度來看高考這件事。

那麼,開始吧!

以前,我是“讀書無用論”的支持者

和大家說說我自身的故事。我從小就不太愛學習,大多時間都花在逃課去上網、和同學打架,在學校早戀上面。有一部分家庭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讀書的時候自己沒能重視讀書的意義。

除了語文我勉強得到老師的稱讚,其他課沒有一個老師說過我一個好字。

初中的時候我就有了“讀書無用論”的想法,雖然當時並不瞭解“讀書無用論”是什麼,但當時認為讀書沒多大用處。由於生活環境,周遭沒有幾個讀書逆襲的人,反而更多逆襲的是做些小本生意發了家。

開個茶館、擺個攤賣滷菜,當時在我看來,這樣的生活也蠻不錯的。

後來發現,那時有“讀書無用論”的想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學校裡接觸到什麼樣的同學。

一群成績差的同學天天呆在一起,不是想著去哪打遊戲,就是想著去哪抓魚摸蝦,成天就知道玩,學習又能好到哪裡去?

當然,我並不是說被同學帶壞了。只是一個人在一個圈子裡久了就很難再爬起來了。

初中的生活是怎麼過的呢?我努力回憶了很久。

每天上英語課和數學課就睡覺,然後被老師叫醒,再睡覺,再被叫醒。久而久之,老師也懶得搭理我了,畢竟一堂課就40分鐘,不可能為了一兩個學生耽誤其他幾十個同學的學習時間唄。

後來,初二下學期。

“你們是要讀技校還是繼續讀初中備戰中考?”

老師的這句話讓當時只知道吃吃喝喝的我一臉懵逼。

技校,就是如今的職高。在07年那時候,讀技校更多的男生都選擇了機械工業方面的專業,簡單來說就是學門技術,進入廠區工作。

中考,對當時的我而言太遙遠了。畢竟自己的成績幾斤幾兩很清楚,我自認自己沒有憑藉1年就能拉回成績水平的能力。

一面是讀完後就可以出來參加工作賺錢。另一面是繼續刻苦學習在接下來三年後迎接高考,在然後是大學。

我當時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讀技校。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還是受到了“讀書無用論”的影響。

當然,那時的我依然不明白讀書的重要意義。

技校不是不好,是不夠好。

技校,有人說它也像是‘大學一樣’,有一個自己選擇的專業,然後奔著目標狂奔下去。

我讀技校那時候,技校給人的映像更多的是“成績不好的學生聚集地”,在那個年代鎮上有人考上大學都要放鞭炮慶祝,親戚朋友鄰里都要來道賀。而技校呢?更多的人都不願意提起。用四川話來說就是“瘟豬子才去技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選擇技校的人,大多也是學業生涯中的失敗者。

但要說技校好不好?回望技校那幾年,我可以明確的說:好!

它讓成績不太好的學生有了一技之長,說白話點“成績不好?成績不好那就早點掙錢。”

但技校也是不夠好的,就算是十幾年後的今天,大多數家庭都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去讀技校,有能力誰不想讀大學?但孩子的成績也著實沒有辦法在短期裡提升。所以有條件的家庭會選擇留級重讀或者高價讓孩子進入高中,沒條件的依然只能進技校。

技校,給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一技之長。但相比於大學,它顯得並不那麼好。

大學能帶給人豐富的知識,在度過青春期迎來青壯年階段,能夠開拓人的眼界,認識有趣的同學成為將來步入社會後的朋友、夥伴。

但這一切最根本的,還是大學的學歷。一個大學生,無論將來是否從事和自己學生時代相關的工作,學歷,都是進入社會後找工作的敲門磚。

當今社會,沒有大學學歷找工作的範圍就會窄很多。

而技校呢?如果從事學校所學相關工作那當然最好,畢竟學有所長。但一旦跳出這個範圍,技校的時光也會變得非常空洞。

我在技校畢業後就進廠實習工作,原本學機械加工的我卻成為了一個貼合格證的流水線工人。

我心裡很不甘心,當然,我並沒有貶低流水線工人的意思。只是覺得我才剛出校門,乾點啥不好?我有了一門技術,卻又偏偏幹著和這門技術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

就我所知的,現在技校出來還在堅持本專業的同學,也就那麼幾個人了。

這也就是“讀書無用論”最大的‘特點’,大多數鼓吹此言論的人掛在嘴邊的總有一句:讀書有什麼用?工作後和你讀書的東西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就算你不讀書,很多工作也能做。

那時候我心底也有這樣的想法。然而當時我也開始犯起嘀咕...

“讀書真的沒用嗎?”

“如果我當初認真學習了呢?”

“是不是現在的我也可以考上一所好大學?成為家人的驕傲?”

但,人生哪有什麼如果。

後悔?也只是讓自己徒增煩惱。

說句逗趣的話,再過幾年00後都走出大學校門來和我“搶飯碗”了,眼下也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避免被時代所淘汰。

以前學生時代所有浪費的時間,都將在進入社會後加倍付出,才能堪堪彌補。

大學沒你想得那麼牛逼,但非去不可!

十幾年前,鎮上出個大學生要放鞭炮慶祝。

現在?誰家還沒個大學生?大學生已經不再是那麼“稀罕”了。

話雖這麼說,但我也時常後悔自己沒有正兒八經讀過大學,大學在我心底,其實也沒有多麼牛逼和了不起,只是對錯失美好的青春多少有一些遺憾和不甘心。

以前不屑讀大學的我,在進入社會跌跌撞撞後對知識和學歷無比的渴求。

我是很早就沒有堅持機械加工專業的學生之一,從廠裡出來後,我洗過盤子、賣過手機、賣過保健品、做過協警等。

說來也怪,雖然我成績不好,但我一直想做遊戲行業,也是隨著性子一直堅持。

但學歷在這時就發揮出了巨大的優勢。同樣是一張白紙,別人公司肯定會要學歷高的。

現在畢業進入社會的應屆生要說有多少人堅持技校或者大學的專業?我沒有今年的數據無法斷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不從事學生時代的專業,大學生也更有競爭力。

原因其實很簡單:你在學校學了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學習的認知和學習的能力。

就算一個大學生學的是計算機,也不妨礙他從事遊戲運營方面的工作。因為給人的感覺就是,大學生更容易接納和吸收知識,從而更快的適應工作環境,更能在工作中創造價值。

大學生這個光環,不單單只是說明一個人學習能力強,還能說明他的記憶力、適應力以及各方面的綜合素質。

雖說現在大學生到處都是,不再“稀罕”。但正因為現在到處都是大學生了,而你如果還是個中專生、職高生,你的優勢又能從哪裡體現呢?

我當年也是通過不懈的堅持和對遊戲的堅持,才堪堪進入這個行業。記憶中,當時同樣是白紙一般進去的大學生,薪資就是比我這個技校生高一些。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大學生’3個字,帶給別人映像的附加價值。

大學,非去不可!

社會終究會拋棄不喜學習的人

可以想想,我們爸媽那一輩,只要讀過小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就算你不是“文盲”了。

哥哥姐姐那一輩,只要讀過高中,就算你是個“人才”了。

我這一輩,你能有個大專才勉強算是不被別人“看不起”。

00後這一輩開始,不上大學,將來就不是看不看得起的問題,而是直接影響是否能在社會上立足。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相信已經工作的我們都深有體會。

現在,我時常會問妻子她的大學經歷。

對我而言,大學是我無比嚮往的。它早已不是我以前眼中一無是處浪費時間的存在,更不是小說中只會吃吃喝喝、談談戀愛、上上網的青蔥歲月。

這些年,因為學歷的事,我沒少受人排擠和白眼。

但我是心態好,所以扛了下來,一直走到前些年完成自己的小目標。再到現在為自己30歲的人生立下新的目標。

可能有人認為:這個社會真的到處都是歧視,技校怎麼了?職高怎麼了?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環,最終都是在社會中憑本事工作和生活,如果都去讀大學了,那些技校的缺口怎麼辦?不懂為什麼現代人那麼多偏見!

我想說:這不是歧視,只是順應時代的發展。技校雖然不好聽並不丟人,然而在更多人看來,技校也確實沒有大學好。

這個社會很殘酷和現實。大學的重要性說直白就是它能體現一個人“值多少錢”,更能說明一個人的潛在價值和在社會上的競爭力。

我們曾經或許都是‘問題少年’、‘不良學生’,但在社會中被洗涮幾年後就會有所體會。

上大學,真的是現在每個人必做的一件事。

因為社會,終究會拋棄那些不喜學習的人。

結語

上大學不一定有出息,因為是否出息取決於進入社會後自己的選擇和發展。

但不上大學很難有出息,因為學歷是你進入社會工作、生活的敲門磚。

至於不少人說大學可以開拓一個人的社交圈、眼界,我持保留態度。在我看來大學的社交圈和眼界只是一個社會啟蒙而已。沒有經歷過真正的社會環境洗禮,談何社會?

大學的主要功能,一直都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完成逆襲的地方。

以前我反感應試教育,認為它是不公平的。但現在我看來,應試教育無疑是一個實現人生逆襲的最好方式。

公平,一直都是相對而言,在適用於絕大多數人的情況下,高考足以改變人一生的軌跡與命運。

無數山裡、農村孩子通過中考、高考一步步完成逆襲,成為人生贏家。

那一張張薄紙上的分數,給了所有渴望學習的人公平競爭的機會。

一個人是否“出息”取決於自己掙多少錢,而掙多少錢又受學歷的影響。當你站在高處,你的起點也會更高,不單單是薪水,還有來自精神的富足與眼界和層次。

上大學,已然成為了當代“出人頭地”的標配。

社會,就是這麼“簡單”。

最後,祝所有考生放鬆心態發揮水平考出好成績!

大學,早已是“出人頭地”的標配

關注遵言,

我要用文字陪你度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