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取代崇祯皇帝可以扭转明末局面,从分崩离析到大明中兴?

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为明朝统一时期最后一任皇帝自尽在煤山,他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关外满清崛起,内忧外患,最终明朝灭亡。

有人一直试图证明,当时明朝若是换一位君主执政,比如雄才大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那么必能扭转乱局,重整河山,实现明朝中兴。

事实真的如此吗?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下面我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问题。

朱元璋取代崇祯皇帝可以扭转明末局面,从分崩离析到大明中兴?

首先我们要肯定,朱元璋是可以解决很多崇祯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比如财政问题。

明朝末年首要问题是财政危机,而财政危机的根源在于东林党控制的江南赋税地区收不上来税,这个问题又是因为崇祯擅杀魏忠贤,导致东林党在朝廷一家独大。

本来,明朝自洪武永乐之后,皆用宦官控制特务组织,用以制衡文官集团,效果还是不错的。

可以说,假如洪武皇帝朱元璋处在崇祯的位置,他断然不会轻易杀魏忠贤,废东西厂等特务组织,使得东林党一家独大。

东林党被压制,则江南赋税可以解决一大半,有了钱,明朝就能训练更优秀的军队,就能建设更加稳固的国防,也能安抚大部分流民。

朱元璋这种雄才大略的君主确实可以挽回一些局面。

那么,这样做是不是就可以完全解决明朝末年的所有问题了呢?并不是!

朱元璋取代崇祯皇帝可以扭转明末局面,从分崩离析到大明中兴?

明朝末年就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沉疴积弊。

首先,明朝的皇族后裔太多,成为了国家极其沉重的负担。

朱元璋建国初期,为了江山不落入外姓之手,规定凡是朱家子孙皆可世代享受俸禄,又有地方诸藩王控制土地财富。这个制度起初未见弊端,但是三百年后的明末,朱家后裔早已多如牛毛,史书记载,当时朱家的皇族后裔几十万人,成了国家最大的负担。

这一点即便是朱元璋站在崇祯的位置上,也无法改变,因为是祖宗家法,历代遵循,你强行变革,必然招致大乱。

其次,明朝外敌满洲人在万历时代就已经崛起,无可避免,而且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再到多尔衮,这些人都是精明强干,颇有头脑的领导人,比如皇太极每次入关进攻明朝都是在农民起义军处于劣势的时候,这是一种制衡策略,就是不让明朝灭掉起义军。

面对这样的敌人,即便是朱元璋复生,也无法一蹴而就将其消灭,因为敌人几乎不犯错误。

朱元璋取代崇祯皇帝可以扭转明末局面,从分崩离析到大明中兴?

第三,制度性的缺陷以及历史惯性不会因为某位英明君主而有所改变,历代开国之君的班底多是从患难中获得,但是继任者只能从官僚体系中选拔自己的团队,这种团队既脱胎于官僚体系,又怎么能像开国初期那样“单纯”呢?

明朝末年,勋贵集团,东林党,王族集团,宦官集团这些集团之间错综复杂,一个个都是根深蒂固,即便是朱元璋处在崇祯的位置,他也绝对无法像开国初期处理李善长、胡惟庸、蓝玉那样可以生杀予夺,予取予求。

因为朱元璋建立明朝,作为开国之君有绝对的威望和资历,但继任者即便再怎么英明神武,总归没有这样的威望资历,没有这样的威望资历还想要强行变革这些强大的利益集团,那么搞不好就要引火自焚。

比如明朝的正德皇帝,其实就是一位颇有才略的皇帝,但是却被各大集团搞的生不如死,最后不但不明不白的驾崩,还落下来一个昏君的名号,这就是利益集团的力量。

朱元璋取代崇祯皇帝可以扭转明末局面,从分崩离析到大明中兴?

所以,即便是朱元璋取代崇祯执政明末乱世,他或许可以不对驿站公务员裁员,这样或许就没有李自成,但是,当时的局面已经是内政上积重难返沉疴积弊,外部局势无法逆转只有硬抗,三百年制度和历史的惯性也不是哪一位英明君主可以一下子的扭转。

如果再考虑到所谓的“明末小冰河时代”的气候影响,就更难了。

朱元璋若取代崇祯,或许能延长明朝国运,但最多也仅仅是他这一代苟延残喘,不会有根本性扭转,明朝最终结局应该和历史上一样,不会有太大差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