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話事人 連鎖反應遊戲 GET一下?

一、你所在的媒體有沒有什麼都涉足了,但卻什麼都沒有達到期待效果的狀況?

⒈想起了魯布·戈德堡機械遊戲

你的領導有沒有不斷要求對欄目進行升級改版,不斷要求拓展新的欄目新的媒體產品?

媒體話事人 連鎖反應遊戲 GET一下?

那麼,在員工努力去達成他們的KPI的同時。媒體的話事人是不是應該更多一些任務的因和果?任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採用什麼樣的工序與結構,採用什麼樣的績效標準才能讓所有努力朝既定方向運動?

這讓我想起了魯布·戈德堡機械遊戲。

連鎖遊戲除了多米諾骨牌,還有一款精巧的魯布·戈德堡機械遊戲。前者只要一啟動,就不可逆地會推倒整個結構,而後者,魯布·戈德堡機械則是設計了複雜的連鎖反應機關,讓滾珠(或者其它遊戲元素)向既定方向前進。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用這麼複雜的機械去完成這樣簡單的動作,但是,我們也可以換一個視度換一個立場把問題更改一下:一個媒體一個實體,如果不能通過“複雜的”流程工藝設計,讓事情向既定方向前進,結果又會怎樣?

媒體話事人 連鎖反應遊戲 GET一下?

⒉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傳統媒體的工作有必選項,那就是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必須做的本職工作:傳統媒體自有平臺的節目生產(如果有政府採購資金的投入,也可能包括APP客戶端的生產)。

有備選項:主要是新媒體生產,包括能夠相對獨立自主運營的一端:APP,兩微,和在頭條等信息流平臺上運營的各種號),外延涵蓋面更廣一些,還包括現場活動策劃以及社群運營等。

必選項非做不可,備選項就值得問一問:要不要做?怎麼做?各板塊能夠且應該起到什麼樣的作用?各板塊之間怎麼關聯怎麼配合?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除了守土有責的傳統生產以外,媒體從事各項活動運營各種各樣的新媒體運營,初心是什麼?

首先當然離不開社會責任,除此之外,大家更關心的主題是生存,現在隔不久,就會傳出某某商報將停止運營的消息,媒體話事人當然不能僅僅為了興趣或社會責任去開拓新的疆域。

那麼,媒體策劃項目的初心,就是在履行媒體傳播正能量的社會責任的前提下,在移動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儘可能多地拓展產業,這才是媒體從事新媒體工作以及其他相關工作的初心。

二、我有一個不成熟的媒體版魯布·戈德堡機械遊戲設計

⒈第一推動力:有效接觸是長江之源,首先讓滾珠動起來。

全體員工的線上朋友圈擴展,和線下的社區見面會地推,是媒體除了打開電視等媒體行為之外的最經常的用戶接觸活動。項目推動從朋友圈分享+社區地推活動開始。

媒體話事人 連鎖反應遊戲 GET一下?

媒體除了進行傳統欄目和新媒體節目生產以外,會經常組織展會或走社區地推活動,我們經常會在媒體計劃中看到百場走社區活動的規劃。媒體通過這樣的活動來進行品牌和節目宣傳,順帶帶領商家,通過文藝搭臺經濟唱戲的形式,宣傳自己的品牌與節目,並推薦報刊等附屬產品。我們經常會看到某臺主持人出現在小區門前的舞臺上,但,這樣的活動,舉辦多年以後,人們也會漸漸習以為常,社區地推活動會因為沒有新的利益點和審美疲勞,效果持續下降。

所以,地推活動如果不能導流到可以持續交往的社交平臺上,曲終人散,留不下可以在將來持續運營的聯絡方式與社群基礎,現場再轟動,活動也將是過眼雲煙。

媒體話事人 連鎖反應遊戲 GET一下?

建言:

②最好能夠讓後面將要出現在直播環節中的主播或者候補網紅出現在活動現場,推出其個人IP;

③合作伙伴招募環節與主播招募與培訓推廣環節應成為社區地推活動的一部分。

④加粉之後需要有好的培訓體系和分潤體系。將部分用戶吸收成為合作伙伴。

⒉支流匯大江,充分利用信息流平臺,多渠道導流。

⑴ 是否要自建應用平臺,要根據體量與投入產出比定,不能一概而論。

相當多的媒體,在要不要做APP等等事項的考量上,比較糾結。弄不好就成了政治任務與雞肋。

大型媒體不用過多糾結,體量足夠大,機會足夠多。自建APP平臺,流量很難獲得,但主權自主,並且有相對的可擴展性。

如果不是國字號平臺,不是有政府資金資助的省級以上平臺,都需要慎重。尤其是在資金投入量和人力資源安排上,需要考慮投入產出比。

所以,出於安全的考慮,能夠算得攏賬的前提下,擁有一個自有平臺是可以考慮的一件事情。

它至少可以提供一個很官方很正式的證明,那就是:這句話是我說的。並且如果說是自主平臺的話,只要我不違反相關的政策法律,只要我樂意,沒有人可以隨意刪除我,或者讓我在互聯網上消失。

但是自有平臺會面臨一個無比殘酷無比現實的問題,那就是流量的問題。

⑵信息流平臺能夠帶來豐富的流量,但,有其符合其自身利益的運營規則,這些規則未必與媒體的價值觀完全一致。

這件事之所以成為新聞,還是因為東方網的媒體地位與話語權,其他人被封號連臨死前叫一聲的機會就不會有,更談不上有機會叫板。

信息流產品能夠為從業者提供比較大的流量池。但信息流的推薦算法與規則與媒體的三觀以及正能量的傳播標準不完全一致。在人們笑談某瀏覽器品牌有個震驚部這時候,其實這種譁眾取寵的做法已經成為了行業標準。

信息流產品的推薦邏輯,基本上是迎合三四線城市草根的價值標準的,相當多的情況下是標題黨的天下,相當多的情況下,平臺為了吸引流量,是默許三俗的。

在快手或者是抖音上面被大量病毒式傳播的短視頻或者聳人聽聞的文章,在主流媒體的價值觀和傳播理念上是不能被公開宣揚的。

使用多平臺廣佈局的策略,在整個互聯網發佈信息,是沒有傳媒資源的機構常用的操作辦法,媒體如法操作,分佈式的全網布局,利用信息流產品,通過全網將信息發佈出去,是傳統媒體生存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必由之路。它能夠讓自己的信息更快更廣泛的全網傳播,但僅僅止步於此,依然是蒼白的。

通過信息流產品的推進機制,能夠接觸更廣泛的潛在用戶。但是如果沒有下一個環節的運作,配套的社群運營,結果多半還會是為平臺打工。

媒體話事人 連鎖反應遊戲 GET一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其他機構上信息流平臺是為了展示為了平臺獎勵,媒體上信息流平臺,如果不是為了後面的工序做導流,將信息流產品得來的流量引流到一個被平臺所允許的流量池,意義是不大的。

建言:

①除非是類似於人民網中青網這樣的大媒體。自辦APP只是作為信息安全和權威發佈的信源。

②信息流的全網分佈佈局是一種必須,重要程度相當高,只有信息流平臺(而不是自建APP平臺)才能完成將信息推出去的任務;

③不要陷入傳統媒體人的慣性思維,不要用流量和粉絲量標準來考核團隊,對從業小組要有相當的寬容,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對三俗化的文章處理要有容忍度和容錯度,給從業人員適度的從業安全感;

⒊高密度接觸,社群:換個場景辦欄目。

隨著社群的多群直播,在文字音頻以及視頻方面的突破。實際上,社群已經漸漸演變成了一個富媒體的,與傳統媒體欄目更為接近的一種傳播手段。

媒體話事人 連鎖反應遊戲 GET一下?

社群不是媒體欄目,但成功的社群運營,卻有相當多的類媒體屬性,媒體在這方面,有天然的積累與經驗,可以大有作為。目標準確,方法得當,可以充分發揮其固有的優勢。

建言:

①以社交軟件為聯絡工具與紐帶,客服以及用戶服務聯絡工作社交化, 以建立社群,服務於特定人群為標的;

②社群分享欄目化運作。

③從各個渠道過來的粉絲,最終導入到第四環節,也就是直播平臺,同時,一般的分享,也可以直接只在社群中就完成深入互動與可視化展示。

④聯絡與互動需要與有良好分潤體系的軟件系統結合在一起,最終促成消費。

⒋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在別人的地盤裡生根發芽。

以電視媒體為例,為了聯繫移動互聯網情境下的城區用戶,推動農產品電商項目的發展,媒體話事人會怎麼做?一般來說,開發一檔新欄目在地面頻道上首發並要求其具備移動互聯網的諸多特性,會是策劃人的思維定勢。

但是,在現在的傳播環境下,一個涉農地面頻道,能夠通過一檔這樣的節目來打通城鄉聯絡的任督二脈嗎?

曾經創造過《中國好聲音》的燦星,已經越來越多轉向開發《這就是街舞》這樣的網綜。

原本就沒有電視頻道的《新京報》,通過與騰訊視頻合作,打造《我們視頻》IP,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在移動互聯網的環境下,以一檔收視率得不到保障的節目,拼盡洪荒之力運作,其效果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與效果?

即使是一線衛視,很多節目,觀眾都是從愛奇藝等等視頻網站上看到的,那麼,策劃者又怎麼能確定自己的某一款節目,能有基本合格的收視率呢?

如果目標是需要用戶當場下單,如果採用電話等傳統電視購物方式,一個地面頻道操作項目的經驗可能還比不上電視購物頻道。而如果是採用電商平臺方式,除了要解決收視率的問題,還要面臨跳轉率問題,只要涉及到平臺跳轉,只要是需要用戶在看電視的過程當中,還要拿起手機來掃碼操作,這樣的跳轉,其打開率會下降到20%左右。跳個一兩次,跳轉率就會接近於0。

相當多的人的消費都是即興消費,如果說將節目的電視視頻用於移動端產品的再傳播,其效果往往會因為缺乏即時性和互動性而打折很多。

最佳的切入移動互聯網的方式,往往應該是電視人或者專業的視頻製作者來去從事直播或者是視頻方面項目的創業。

城裡人對來自農村的事物有著天然的新鮮好奇,這也是類似於抓泥鰍這樣的視頻能夠在直播平臺上形成爆款的原因之一。

但是如果說不僅僅只是為了博眼球,而且是還要促進其電商平臺的運作,那麼在選擇平臺的時候就必然要選擇擁有直接下單功能的少數幾個平臺,比方說一直播,淘寶直播,蘑菇街直播,或者某些在YY頻道上的某些類目的直播?

媒體在解決影響力擴展的問題的時候,應該探索建立自己的直播公會的思路。

傳統電視媒體,在化妝、燈光、拍攝以及主持等等專業方面有著遠遠強於一般社會團體的明顯優勢。通過培育主播,與合作伙伴合作,或者培訓合作伙伴的主播,以組建公會的形式,在各個有交易功能的直播平臺上,來去做自己影響力的拓展,似乎是一種比開辦一檔新的節目更為恰當的拓展之路。

建言:

①由某電視臺出品,並不一定意味著一定要在電視臺上面播出。

②如果目標導向是實現電子商務,那麼選擇有直接交易功能的直播平臺是最好的首選。

③建立合作機制,以公會的形態出現,有可能是一條捷徑。

三、魯布·戈德堡機械遊戲媒體版就是要匯聚傳播的力量,聚沙成塔。

我們常提到媒體人的焦慮,這個時代,許多人都面臨生存的壓力,媒體只是沒有例外而已,很多人都會有焦慮。

移動互聯網是以基於社交軟件的直接交往為基礎,移動互聯網擁有很多原本只屬於媒體的展現手段,媒體人在許多方面其實是有優勢的,如果把握得好,媒體人可能更有發揮的能力與空間。會活得更加滋潤。

如果斷章取義,只是因為某軟件很流行,看的什麼有意思什麼流行就去做什麼,力量不夠且分散,結果可能不美妙。之所以有一項任務,準備組織幾個人手來嘗試抖音創作的工作,是因為大家都在說兩微一抖,還是因為我們的的確確用得上用得好抖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