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喊累叫窮,爭相逃離講臺擠入管理和後勤的社會原因是什麼?

逢時而生

目前,廣大一線教師確實又苦又累,許多老師不堪重負,含淚逃離辛勤耕耘的講臺,擠進管理和後勤有其難以啟齒的深層次原因。



時下,老師逃離講臺的根源所在,無非就是地位相對低下,待遇相對較差,壓力相對太大。前日,國家出臺了《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無疑是新時代教師地位和待遇提升的最強音,教師渴望已久的夢想有待成真啦!

教師地位相對低下。就目前而言,只要教師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指責,甚至謾罵,不排除有些教師人身和肉體同時遭到攻擊。老師成了弱勢群體的代名詞,老師名副其實的就是“老實”,老老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媒體可以口誅筆伐,家長可以肆意指責,甚至學生都有許多越格的行為。《意見》明確提出: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特殊法律地位,教師假以時日,地位將得到顯著提升。

教師待遇相對較差。現今,教師作為事業單位的在編在崗技術人員,工資由財政全額撥款。儘管收入穩定,按時開支,但與教師的辛勤付出比照還不成正比。《教師法》的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於或者高於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還沒有完全得到有效落實。教師的職稱評定製度的不完善,教師績效工資的不公正……這一系列問題讓教師苦不堪然。

教師壓力相對較大。教師教書育人,承擔神聖職責和使命,讓教師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教育的臨界點。教師承擔社會的重託,教師身肩學校的重任,教師懷揣家長的期待,教師滿載孩子的渴望……這一切讓教師,滿負多重的壓力和責任,不敢有絲毫懈怠。過大的壓力下,老師不得不做出無奈的選擇,希望大家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支持。


俺油菜

筆者曾有一句比較偏激的話,“教書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書”。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能夠改行,應該盡力爭取;倘若不能改行,也要盡力爭取不直接面對學生。這才是教書的最高境界!




筆者這句話源於另一句話,“人多沒有好湯”,這是真理。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人口最多的群體,待遇低,工作累,沒權沒錢,不被尊重。我國農民和工人兩個群體人最多,所以這兩個群體普遍地位不高。在工廠中普通工人最多,所以這類人待遇最低;而技術工人和管理者少,所以他們待遇相對較高。

教育行業是目前人數最多的的事業單位,正因為人最多,除了有限的公用金費,又不能收錢和罰款,所以教師待遇很難保障,因為沒錢,所以不可能配備足額的老師,導致老師編制緊張,人均勞動強度大,教師們普遍很累。



在學校內部來看,仍然是人數最多的科目老師最累,語數外理化等科目老師普遍比體音美老師要累,因為體音美老師教師需要的人數少。同樣,在一線教學又比後勤管理的要累一些,同樣是後勤管理人員不多。

脫離了一線,進入後勤管理崗位,課程會減少,教學壓力相對減輕,備課批改等常規工作量會減少。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後勤也好,管理崗位也罷,也逐漸事情多起來。各項檢查越來越頻繁,各種手續越來越複雜,各種資料上傳頻次越來越多,處在後勤和管理崗位上的人也很累,有時候比在一線教學還要累。

我們這裡有一句俗話,“條條蛇咬人”,意思是每一個崗位都有累的地方,沒有做過就不能體會。筆者做學校中層21了,當主職8年,體會是做校長比當副職累,我們學校管後勤的每天也要上課,也很累。



可能有些老師想著幹後勤、當領導,當一旦幹上了,你才會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現在要我選,我還是願意當回一個普通老師,單純,除了教學和有限的事務,雜事少,再就是假期基本不會受打擾。當校長,放了假有時候象沒放假一樣。

要你選,你會怎麼選?


文軒閣

先講一個真實的段子:

有位同事,五十多歲了,身體不好,學校安排他到後勤打雜。有一天,他去教育局領教輔資料,請板車拉回來。上坡的時候,同事在後面幫忙推,出了一身汗。

上完坡,板車師傅很感激,對他說:“您這麼大年紀了,還在後勤幹活,怎麼不找領導拉拉關係,爭取上講臺教書呢?”

聽的人都哈哈大笑,笑完之後卻有些心酸。外行人不懂,能有機會去後勤打雜的,算是運氣好,或者是上面有人罩。大多數老師,只能一輩子站講臺。

工作這麼多年,也算是閱人無數了,接觸過的同行中,真心喜歡教師這個崗位,願意幹一輩子的人,非常罕見。

對這個群體中的絕大多數來說,教書,不過是一份賴以謀生的工作,談不上熱愛。更多的,是無可奈何的將就。

如果有機會逃離講臺,很少有人會猶豫。甚至,很多老師的人生奮鬥目標,就是逃離講臺。

能改行成為公務員當然最好,做生意成功然後辭職也不錯。沒有本事離開這個行業的,也都在奮力往行政、後勤崗位擠。

站講臺的老師,有諸多痛苦:

1、教學任務重。社會上對老師有很多誤解,認為老師每天只上一兩節課,非常輕鬆。很少有人瞭解當老師到底有多累。從早自習開始來校,到晚自習結束回家,時間跨度超過12小時。備課、上課、改作業、處理班級事務、開會、學習培訓……每天忙得像陀螺。

2、排名壓力大。教學成績落後,學校批評、家長責怪、同行鄙視,經濟利益也受損。但就算所有人都很努力,也會有人排名靠後,這就是老師們擺不脫的宿命。

3、安全責任重。學生上學放學、課間打鬧、體育運動,都有可能發生安全事故。一旦有事,老師就吃不了兜著走。哪天少查一次班,哪天心裡就不踏實。

4、績效分配少。學校的績效分配方案,一般是向行政傾斜,後勤按平均數計算。這樣,大多數一線教師的績效工資就會低於平均數。

5、社會地位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教師工資整體上低於社會平均工資,又沒有其它額外收入(不要說補課,那是極少數),社會地位自然低。另一方面,在學校這個小社會,一線教師也處於最底層。校委會領導自然高高在上,就算是一個小小中層幹部,也可以在老師面前指手畫腳。至於後勤人員,多數是有背景的,在老師們面前更有優越感。

6、危險係數高。當老師有三重危險:

一是來自學生。網絡上毆打甚至殺死老師的案例層出不窮,身邊被學生打過的老師也不在少數。

二是來自家長。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些家長特別護短,批評或是體罰了他的孩子,可能直接攻擊老師。

三是來自上級主管部門。教師管理學生過於鬆懈,會批評你工作態度有問題;過於嚴格,體罰了學生,被家長舉報了,一定會處分教師來平民憤。

而進入學校管理層之後,上述種種不如意大多可以遠離。帶少量副課或不帶課,沒有壓力和責任,危險也比較小,收入卻高很多。後勤工作人員更不用說,基本是拿錢不怎麼幹活,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人或動物都懂得趨利避害,老師們自然也不例外。因而在學校裡,出現很多削尖腦袋往管理和後勤崗位擠,試圖逃離講臺的老師,也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毫米

這是學校現行的工資考核制度造成的。雖說高校裡教師的收入似乎比管理和教輔崗略微高一點,但也是教師積極申請轉管理和教輔,很少有管理和教輔申請轉教師(輔導員除外)。主要是因為教師崗壓力大。

1.教師崗對老師的學歷和專業水平有較高的要求,管理和教輔崗要求不高。教師一般研究生以上才能當。教師要保證上課質量和完成科研任務,學校的對教師的考核非常嚴格。比如:一分鐘也不能遲到,上課期間一般不許坐,不許不拿教案、進度表、大綱,講課嚴格符合大綱和進度規劃,試卷題型、分數章節分配、改作文次數、改卷子的符號……還有學校督導組、學校院系各級別領導不定期聽課督察,學生評教師,同行互評……科研每年大約一篇核心……每一項出問題都是罰!當個好老師是很費心力和體力的。但是管理和教輔崗的工作,是沒人監控考核的,只要天天去就完成了任務。教師工作需要體力和智力,是技術活;管理和教輔技術含量小,按照上級指示做些事務性工作就可以,不需要太費腦力,所以這些崗位學歷低的多些,也是關係戶的集中地。

2.雖然兩個崗位對專業技術能力要求差別大,但是收入差別並不大。現行考核制度,佔教師收入一半的是績效工資,是按實際完成工作量和職稱考核的。但是管理和教輔是按照級別和職稱拿全校平均值的。總體看,教師平均收入不低,但是就個體而言,收入差別比較大。也許一兩個鳳毛麟角的科研牛人,一人科研量超了十人。課時費最高的一般是體育老師,這個在高校也是個怪現象。體育必修,而且可以同時很多人上課,也沒人聽課。還有英語政治這些公修課,一個內容,一週重複十多個班就完成了工作量。專業課老師就鬱悶了,專業課不好備課,人數少,不重複,最有技術含量的專業課老師反而課時費最少。教師的收入裡面,很多專業課老師就拖後腿被平均了。

3.教師崗收入上升壓力大。高校教師分為初級、中級、副高、正高四個職稱等級,職稱等級和收入成正比,和教學量成反比。職稱越高越有精力搞科研去評更高的職稱,收入會越高。職稱越低越沒時間搞科研評職稱,收入就越低。所以現在流行“高校青椒”這一自嘲稱呼。教師收入上升主要靠職稱,職稱太難評,青年老師的壓力尤其大。管理和教輔也要評職稱,管理崗有權急,評職稱時有優勢;監督崗評職稱要求條件低,相對來說好評。管理崗和教輔崗雖說行政級別不好升,但是考核時也能按職稱走,有就高不就低一說。老師,就華山一條路,擠破頭皮拼職稱。

總結一下,對於特別有科研實力的年輕人,做教師崗當然好。但對於大部分中等及其以下能力者,或者不想工作壓力太大的人來說,幹管理和教輔崗比較好,反正收入不高不低,工作難度不大。


饕餮的盛宴

老師累不累?我就說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吧。2007年12月,那時我是初三班主任,晚上9點下晚自習。下晚自習後,我回到家中,洗漱之後躺在床上,還沒等關燈,突然一個女生的家長打來電話,說他家姑娘到現在還沒回家。我嚇得趕緊起床,打開手機的免提,邊穿衣服邊問家長,他姑娘帶沒帶手機。他說帶了,但怎麼都打不通。家長本來是到學校來接她的,但是沒有接到,以為她自己回家了,可是家長到家一看,她根本沒回家,這才給我打了電話。我趕緊從家裡出來,打車去學校。因為我給學生交代過,如果家長說來接,卻沒接到,不要私自亂跑,就在學校門前的路燈下等著,那裡離門衛室只有幾步遠,晚上又亮堂又安全,然後給家長打電話,學校特意要求學校的所有教職工,當學生放學後因要聯繫家長向教職工借電話時,一定要借給學生。我乘車來到學校,只見校門前的路燈下,一個穿著校服的人坐在路燈下,我跑過去一看,果然是她,這才放下心來,問她為什麼不接父母的電話,她說她手機沒電了,我說你可以借門衛室工人的電話,她說她不敢借——我的老天爺!我趕緊給家長打了電話,然後問她,家長為什麼沒有接到她,她說肚子疼,放學就在廁所裡呆了半個多小時。等家長來接,我回到這家中,已是晚上10點半了。我非常慶幸,這次是沒出什麼事,如果出了事,我估計我的教師生涯也就從此結束了。

老師身累還在其次,更主要的是心累啊!而一旦教師擠入管理和後勤,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管理和後勤人員從來不需要提心吊膽地過日子,相反,他們手裡有很多的權利。班級衛生每天評比,管理和後勤人員負責檢查和打分,班主任老師看見他們得客客氣氣的,不然班級地上有一片紙屑,可以扣分,也可以不扣分——如果班主任不和管理、後勤的人搞好關係,評比結果,你們懂的。

管理和後勤人員,沒有佔用休息時間的培訓,不用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不必檢查學生的作業,不為學生的打架負責,不必和家長打交道……

有一天我遇到一位以前的同事,我問他是不是還當班主任,他說他現在已不在學校工作了,而是去教師進修學校工作了,說這話時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我真是十分十分地羨慕他啊。


松濤盛語

績效工資後這個現象更普遍。原因很簡單,現在的學校崗位配製很多是非教學崗,我們學校有4000學生的規模,如教務處,正副主任,加兩個全職教務員,四個半職教務員,兩個全職印刷管理員,學校還分五個部,每個部還配了個半職教務員,共5個。一個教務處管教務工作的就有15個人,分工很細,這十幾個崗位,除了印刷和管課程調度安排的工作忙,其他的平時就沒多少事。如專管教材的教務員就主要是開學收發教材,期末訂教材,管發教務通知的教務員就每天在線發幾條教學通知。你看到這樣的崗位你會不爭?這樣的崗位一週可讓你少上五節課,少面對一個班的學生。教過書的都知道哪一個更累!教師也是普通人,是工作賺錢養家餬口的,現實面前大家很實際的。錢拿的一樣,有更輕鬆的工作誰不想?說不上有什麼社會原因,就是簡單的教師利弊選擇。副帶說一下,我們學校有兩個很辛苦的後勤崗開學初總是沒人報名,沒人要幹,常常找不到人做,幾乎每學期都要換人。現實就這樣。


獨行過客6

教師工資跟教學無關,跟職稱有關係,上課教師又累,學生難管,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搞不好還會下崗,你教得好,工資不會多一分,差也不會少一分,優秀教師也不是教得好的教師,是會送禮的,現在學校風氣,教師不願教書,願當領導,不上課工資多,還有隱形收入,所以領導比一線教師還多,中國教育病態嚴重,教師取向,社會風氣,教師工資有問題,當今社會是金錢社會,而教師工資和教學無關,請問哪位教師願意教學呢。


謝紀龍

1.工作壓力大。人口向城市集中,帶來了2個影響:一方面城市教育資源不足,班級人數超額,教師無論上課還是批改作業,工作量加大;另一方面農村師資不足,按理說人口集中城市了,農村應該輕鬆了,但是學生走了,生均教師比例不變,教師編制就少了,平均按照25個學生1個老師,有的學校1-6年級50多人,按這個比例才2個半老師,實際上有7-8名老師。6個年級20多個科目,這幾個老師工作壓力有多大。

2.家長企望高。普天之下,望子成龍。城市裡班級大,學生忙,成績提高難。農村家長說了,一個班就這幾個學生,你總能教好吧?想想一天有多少節課,怎麼教?

3.社會評價亂。1年有365天,期中360天在批評老師。最近幾天,一個關於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課外辦輔導班講的段子,在網上傳的有鼻子有眼,後來終於找到了源頭,是新東方學校的俞敏洪校長說的。為什麼俞敏洪這樣詆譭老師,因為他想讓學生們都去他的輔導學校。一個商業炒作竟然全國人盡皆知。

4.工資真的不高。教師工資一個月買不了一平方房子,其他就不說了。

5.職稱評定傷害了一線教師。代課越多,班級人數越多,越評不上先進教師,評職稱越無望。


澠池人

首先肯定現在基礎教育的管理模式既有不合理的地方,也得承認學校的各個角色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譬如,過去學校只設教導處、總務處。而現在又增加了政教處(原來政教由教導處管)。 90年代以後,學生違規行為、外界干擾越來越多,就另立一個政教處。教導處改為教務處。一般第一線的教師到中層住職都不想撂開原來的專業,多數仍然兼一定班級的課,甚至校級領導的副職也兼至少一個班級的課程。這既是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也是本人的自願。以備評定職稱和離職以後作準備。



為什麼教師要離開教學第一線,往管理層面擠呢?原因是:

(1)基礎教育(小學、初中、高中)教師壓力大。考核多,"備講批輔"任務重。時時刻刻處於緊張狀態。

(2)教師一生上講臺,35歲是巔峰期,40歲開始往下滑,50歲就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了。特別是初中、小學教師。

(3)上進心。兼一箇中層職務,總算是一個長進吧!


李彬文

累和窮不算社會原因,是個人感受,是嗎?但有一點提問得好的是老師為什麼要做領導或者轉行後勤。我是一線老師,太懂了。老師說話不算數,管不了學生,管了,又說變相體罰,家長不說什麼,領導同事各種好心提醒,讓自己不知道做什麼。心心煩意亂。久而久之,沒有成就感,尤其是那些個性溫柔,心底善良,又要求不落後的老師,他們追求如沒有學生衝突,心境平和,做不到,又不願意在別的行業討生活,捨不得學校有兩個假期,做個後勤,挺好的。做專門排課的,用個軟件,排完了,沒事做了。如果有老師想調課,還可以接受老師的請求好言好語,感受不錯。做個圖書管理員,更好了。看看書,心靈隨作家走,走累了,回家吃飯。哪用和學生爭鬥。如果做領導,可以指指點點,不用直接正面作戰,老師做好了是自己領導有方,做不好了,是老師能力有限。總之有個替罪羊。老師找誰替罪呢?沒有,單軍作戰,沒有特種兵的心理和作戰能力,在學生叢林難以生存。去做領導和後勤都一樣,不敢直接作戰,不敢戀戰,退回二線。這是深度的心理原因。社會原因,外在原因,就是社會脆弱的心理,提出了更多完美不合理的人性關懷,老師沒有享受到,就沒有源泉流出相應的完美的人性關懷。你看到最富有的人很喜歡做慈善,可以悲憫弱者,獲取精神享受。同樣,老師要有慈善之心前提是他富有。目前老師精神富有嗎?錄取師範生要成績最好,情商最高的,大學招生制度沒有!物質富有嗎?學校各種條件優越,老師工資最高。如果這樣,老師就是大家敬重嚮往的職業,絕對不會逃離。社會的分配製度使人趨炎附勢,遠離水深火熱的生活。這是人的本性。社會的分配製度造成老師熱衷領導和後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