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伐娱乐圈,已变成一场仇富的狂欢

崔永元和娱乐圈的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们开撕,吃瓜群众慨叹着“英雄枯冢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

莫言和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时候,吃瓜群众操心莫言、屠呦呦买不起北京的一套房,而明星在京城住着别墅洋房。

于是,歪理产生了。

搞科研的,不如卖唱的。实干的,不如露肉的。搞科研的都穷,当戏子的都富。

简而言之,穷,是因为入错了行,要是入行当戏子都富得流油。因此,拿个别明星的高收入来给科学家抱不平,来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成了深得民心的套路之一。

讨伐娱乐圈,已变成一场仇富的狂欢

在任何一个行业,只有处于金字塔顶端才有巨额收入,娱乐圈也不例外。横店影视城扎堆着数不清的群众演员,随叫随到,像萝卜白菜一样被剧组挑来捡去,大多数人一天拿着一二百元的收入,要演死人、抬棺材、戴孝、乞丐等不吉利的角色,因剧情需要被剃头、被挨打,演妓女被摸也就几十元的收入。而且群众演员的工作极不稳定,经常面临失业没钱挣的压力。年入10万以上的群众演员是极少数,像王宝强一样出身草根而大红大紫的概率比中500万彩票还低。

没有高收入的行业,只有高收入的个人。

我放弃教师的工作,成了化妆师。起初,很多人说教师多么体面稳定有地位,化妆师毫无地位。慢慢地,当我的收入是普通教师的数倍时,就很少有人说化妆师不体面之类的话了。不管是教师、医生、研究员、化妆师、演员,还是擦皮鞋、卖辣酱、摊煎饼、送快递,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都拿着三五千的月工资,各行各业的佼佼者都会有丰厚的收入。

三百六十行,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都不会穷。你真以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会穷?一部《红高粱》改编成电视剧,莫言就获得1000万。

批判明星的高收入,是个讨巧的话题。但明星拿高收入这个梗,真不能全怪明星。

我给你讲一个满脸褶子的老太太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她是怎么发现的,有什么复杂的药理作用,这么专业的研究,首先我一个门外汉能不能讲清楚就是个问题。即便我能讲清楚,你愿不愿意听下去?

我给你讲黄晓明和angelababy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新郎帅新娘美,说了什么感人的婚礼誓词,穿了哪个品牌的婚纱,戴了什么钻戒,你迫不及待打开手机图文并茂重复看几遍,然后感叹人生了。

讨伐娱乐圈,已变成一场仇富的狂欢

八卦绯闻自带流传属性。明星家事天下知,这怨不得明星,几千年来吃瓜群众就热衷于看热闹。

你天天在朋友圈晒娃可以,明星在微博上发个孩子的照片就成了“炫娃”?你家孩子过个六一儿童节化个妆跳个舞朋友圈都霸屏了,明星家的娃走个红毯拍几张美照就成了“炫娃又炫富”,这也太双标了吧。

一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因明星在那里拍了一部电视剧而大火,你说好端端的一片圣地让戏子玷污了。你是要抱着一堆古董穷死?还是因地制宜利用明星效应,迎接络绎不绝的游客旅游消费发家致富?

看到明星拿高片酬,再看看自己微薄的收入,实在没有可比性,就搬出科学家当幌子辱骂明星的高收入。真正的科学家不会穷,换句话说搞科研也是需要大量砸钱的,没钱投入就搞不了科研。至于个别科学家愿意穿着布鞋住着寒舍过清贫的生活,那是个人自由选择。明星的高片酬是投资方给的,投资方没有傻逼,既然愿意掏这个钱,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说明这个明星自带流量,观众愿意卖座,是高票房高收视率的保障,依然有盈利的空间。

社会万象的滑稽就在于此。

以前经常听实体店的老板骂马云,说马云的淘宝让他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后来我发现他们也经常网购,我问:“你们不是恨马云嘛,为什么还要在淘宝网购支持马云?”他们说:“网购更方便更便宜啊”。

骂马云的和骂明星的基本属于同一类,活在自相矛盾中。

市场经济中,物依稀为贵!物质高度繁荣的当下,琳琅满目的商品,不再具有稀缺性,很难卖出高价。明星依然具有稀缺性,要成为一个明星,除了高颜值和与生俱来的表演天分,从小到大上舞蹈班、乐器班,各种大大小小的培训、演出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很多明星,并不是花瓶,除了演技,还精通十八般武艺。比如,汤唯的英语、韩语纯正地道,书法也很棒;蔡依林是资深的美食家,拿到了国际最高逼格的蛋糕比赛一等奖;张钧甯是重点大学的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学霸;何炅精通阿拉伯语;谢娜精通服装设计。

没有一个傻白甜会成为大明星,能在一个小圈子里有点知名度都得有两把刷子,想在众人瞩目的舞台熠熠生辉,实力、运气哪一样都不能少。周迅的灵、刘嘉玲的冷、高圆圆的纯、范冰冰的艳是老天爷赏饭吃,除了好运,她们都十二份努力。

纵使出身低人一等,纵使收入差人一截,明星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出气筒,没有明星天生就欠着谁。

讨伐娱乐圈,已变成一场仇富的狂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