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看見下圖這塊碩大的“帝王紫”紫翡,大家會覺得心動嗎?

一位大爺就為了它花了十萬塊積蓄,還激動的不得了,以為自己撿了個大漏。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帝王紫”掛墜

畢竟聽商家說,帝王紫和帝王綠一樣,都是極品翡翠,價值不可估量,只是帝王紫現在知道的人比較少,市場還沒打開,所以價格才這麼低。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傳聞中的5萬元“帝王紫”

和他相同遭遇的還有一位大媽,花了5萬塊錢,買了一條據說是“帝王紫”的翡翠項鍊,更是覺得撿了大便宜。

但事實上呢?

“有帝王綠就有帝王紫?”

很多人知道帝王綠,往往是聽過的賭石傳奇中瞭解的,什麼一刀下去就出了個帝王綠,瞬間就成了千萬富翁。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帝王綠原石

但是,故事歸故事,市面上能達到“濃、陽、正、和”的帝王綠,非常的稀少很珍貴;哪怕只是一枚小小的戒面,往往也只會在拍賣會上才會露面,價格更是天價。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帝王翡翠結合鑽石項鍊,價值6000萬港幣

也就是因為“帝王”兩字,太過吸引眼球,就是少不了商家來蹭熱度。

尤其是本來就很受人喜歡的紫翡,加個“帝王紫”的名頭,是不是更有紫禁城中皇家紫氣東來的貴氣?

“醒醒!紫翡沒有帝王紫”

紫翡當中,自然也有頂級的顏色,但可不是叫做“帝王紫”,而是“皇家紫”!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皇家紫翡翠

皇家紫是濃豔純正的紫色,飽和度也比較高,而且皇家紫同樣稀少,非常具有收藏價值!

除了皇家紫之外,根據紫色色調深淺不同,還劃分成了紅紫、藍紫、粉紫、紫羅蘭色,以及獨特的“春帶翠”。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或是濃稠純正、或是華麗優雅、或是清淡秀美.....

無論是哪一種紫色,都仿若美妙的煙霞,貴氣襲人,宛若貴妃般高貴美豔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而且不同於傳統的綠色翡翠,浪漫靚麗的紫色更是頗受年輕女性的青睞,在拍場上風頭也是絲毫不遜綠色翡翠,頻頻拍出高價。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紫羅蘭翡翠項鍊 成交價1354萬港元

可能大家覺得,上面這串紫翡怎看上去顏色也不是很濃、水頭也沒有特別足啊,怎麼也這麼貴?

實際上,紫色的寶玉石,在大自然界本就少見。

而在翡翠之中,這種特別的顏色也出現的少,而且一般而言都會比較淡;色又正又濃的紫翡,自然更是難得。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已經算是很驚喜的紫翡料子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大自然賦予了紫翡如此少見、動人的紫色,但同時紫翡的水頭普遍會比較短,質地也會稍粗。

好水頭與濃郁紫色,往往都不可兼得。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切開後暴漲600多萬的“堂堂春”紫翡原石

像曾經的賭石之中,出了這樣一塊“堂堂春”(紫色呈塊狀、團狀分佈)的料子,即使種水很一般,但是也是非常大的意外之喜了。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紫翡戒指(黃玉麒珠寶)

所以,真正優質的紫色翡翠價值不讓於綠色翡翠,“紅翡綠翠紫為貴”這七個字一定是愛玉之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了。

“仿冒達人 紫玉髓”

也正是由於紫翡正以其優雅知性和潤澤,更是從“養在深閨人不識”到今日“守得雲開見月明”。

作為翡翠最常見的“山寨品”之一的玉髓,在之前就用綠玉髓冒充過綠色翡翠,等紫翡在市面上大受歡迎之後,紫玉髓也悄悄冒出來了。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別認錯!這可不是翡翠原石,而是紫玉髓!

真正能到達如此飽滿的紫色的玉髓其實也不常見,也算玉髓中的極品了。

市面上也就因此有了一千多甚至幾百元的冰種“紫羅蘭”,以及只要幾萬塊的“帝王紫”,像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兩個“帝王紫”,實際就是紫玉髓。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紫玉髓

但玉髓就是玉髓,和翡翠是有本質差異的,價格更是不可能和翡翠相比。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人工染色的紫翡

更何況,市場中這麼濃還用來冒充紫翡的紫玉髓,往往都是染色後的紫玉髓,價格也就更低了。

千萬別見了“帝王”就激動!這樣的“帝王紫”,可坑慘了不少人!

但對於翡翠行業浸淫已久的行家裡手,或許可以從翡翠的光澤、紋理、脆性上分辨出真假。

但是對於不夠了解其專業知識的寶友們,切莫“貪便宜”,一定要找準能出示權威機構檢驗證書的靠譜商家,才好把住真假質量關,以防一不小心就“吃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