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为王,“三夏”农机化新势力,高端、全程、共享、信息化!

“三夏”是我国农时最为紧张、农机作业任务最为繁重和集中的时期。夏收、夏管、夏种也是农机大显身手的舞台。

当前农机化向高端、全程、共享和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明显,做为农机人只有顺应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趋势为王,“三夏”农机化新势力,高端、全程、共享、信息化!

一是装备高端化提速。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强化对先进适用机械的支持导向,从事社会化服务的机手购机偏好从小型升级到中大型,从看重价格到更加看重性能,有效促进了粮食生产环节农机装备快速升级。2017年全国新增的5.7万台稻麦联合收割机中,多数是大喂入量的高性能收割机,比如河北省2017年补贴购置的6公斤以上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占比超过95%。老旧联合收割机已逐渐退出跨区机收队伍。预计今年全国参加跨区作业的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占比超过70%,且大多是机龄2-3年以内的新机,收获效率、质量更有保障。“三夏”农业生产在“窗口期”更加可控,黄淮海地区具体到1个县3—5天时间,一个地市 7天左右就能同步完成收获和播种任务,比过去缩短一半时间,为秋粮生产、农业结构调整赢得更多主动。

趋势为王,“三夏”农机化新势力,高端、全程、共享、信息化!

二是全程机械化添绿。随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深入实施,各类机具保有量的增加和机具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日趋成熟,各粮油主产区机收、机种、烘干、高效植保、秸秆处理等全程作业能力明显提升。以前“三夏”跨区作业以抢收为主,现在机械化全程作业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各地主推夏粮机收、秸秆处理和秋粮种肥同播“一条龙”作业模式,机械化烘干、植保同步跟进,促使“三夏”变“两夏”。预计今年“三夏”期间8个小麦主产省机收、机播“一条龙”作业服务面积将超过1.7亿亩。机械化将使“三夏”生产更加绿色化,适宜地区推行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洒覆盖还田—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配套技术,实现小麦秸秆还田全覆盖,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秸秆离田还田率将超过90% ,河北、江苏、湖北等地秸秆离田还田率将超过80%,秸秆打捆机、无人植保机、免耕播种同步分层施肥机械等新型高效机械的普及应用,将助推实现“绿色三夏”。

趋势为王,“三夏”农机化新势力,高端、全程、共享、信息化!

三是服务共享化增收。据部分省测算,目前平均每台联合收割机可服务70个以上农户,不需家家购置,服务人人共享,农机服务已成为农业产业里最典型的共享经济。随着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农机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效益不断提升。近年来农机合作社发展很快,合作社成员之间优势互补,作业、维修、供油、经纪分工协作,联合起来拿下耕种收全程作业大订单,以优质优价服务创品牌、谋长远发展。“三夏”前夕,大部分农机合作社与服务对象签订了作业任务合同,“三夏”农机作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日益增强。安徽亳州推行“全托管”农机作业服务,1064家农机合作社与行政村签约“一对一”服务面积615万亩,覆盖率达93%,农民省事又省钱、机手增效又增收。湖北襄阳双丰收农机合作社对农民提供耕、种、收、管、售等系列化服务,农民从种到收都不必自己管理,所需服务费在收购粮食时进行结算,这种全托管方式使得每亩土地农户增收200多元,农机合作社增收60元左右,参与托管服务的机手一年两季增收6000元左右,达到了三方共赢的效果。江苏泰州姜堰区近两年共投入资金4600万元,打造84座村级为农服务综合体,烘干机保有量达700多台,每季可为35万亩稻麦提供就近烘干服务。湖北仙桃开展共享无人植保机服务,可以满足60万亩次的飞防植保需要,农户携带相关证件,缴纳押金费用之后,便可就近租用无人机为自家农田开展飞防作业。

趋势为王,“三夏”农机化新势力,高端、全程、共享、信息化!

四是管理信息化增效。互联网技术在“三夏”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各地通过“农机直通车—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及手机APP等信息化手段,科学调度农机作业,有效促进服务供需对接。河北在24个县、54个农机合作社创建“智慧农场”,集成推广北斗定位和自动驾驶、作业智能监测技术,实现高速精量播种、变量施药、精准施肥、高效灌溉,让每寸耕地和每一粒水种肥药“物尽其用”。河南许昌“智慧农机”测亩计产终端安装数量已达到2400台,通过智慧农机信息平台,对农机分布、机收进度、粮食产量“一目了然”。江苏宿迁推行“嘀嘀农机”手机APP,可实现农户发布作业需求、农机手竞单和农机手发布农机信息、农户竞单服务等双向互动,并内嵌订金与作业款第三方支付、服务与信用评价等功能,真正实现“一(手)机在手、麦收不愁”。

农业机械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让农机作业更快更好,让农业生产过程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