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胡琏的军事水平到底怎么样?

1195125793

烟酒阁大学士国军将领系列一:金门防卫司令官、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胡琏。胡琏是国军著名战将,军事作战能力居国军众将之首,几乎无败绩。同僚能打的将领张灵甫太张狂、邱清泉太硬气、廖耀湘不够果断,唯独胡琏军事才能最全面,攻防得当果断冷静、机智多谋。毛主席评价:18军胡琏,狡如兔、猛于虎。是对胡琏军事能力非常客观的评价。抗战期间胡琏指挥的石牌保卫战堪称中国的斯大林格勒,爆发了中日战场最大规模的肉搏。内战中胡琏18军为5大主力之一,以18军为核心的第12兵团,是国军三大主力兵团之一,淮海战役中被围歼于双堆集,胡琏只身逃出,并奉命重建。金门战役时,胡琏任命为金门防卫司令,率12兵团于金门登陆。

胡琏,原名从禄,陕西华县人,1907年出生于农家,25年进入黄埔军校成为4期生,与林彪、张灵甫同期。分到步兵科第三连,成为陈庚的学生。毕业后任20师连排长,11师副营长、营长,32年任18军特务营营长、特务团团长,11师团长,37年任67师119旅旅长、11师副师长。41年任预备第九师师长,42年成为王牌师11师师长,成为陈诚土木系主力大将和心腹。43年任18军副军长,委员长侍从室军事参谋,44年任18军军长、整编11师师长,48年任12兵团副司令官。12兵团被歼灭后,战场逃脱的胡琏任闽浙赣边区司令官及第2编练区司令,重建12兵团,十月任金门防卫司令,54年任第一军团司令,陆军二级上将,58年任陆军副总司令官,64年任驻南越大使,72年升陆军一级上将,74年退役,77年病逝于台北,享年70岁。


胡琏一路升迁,从连排长成为百战名将,是一路打出来的。黄埔军校毕业后,胡琏参加过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其后参加第3、4、5次围剿。抗战开始参加了淞沪战役、苏南游击战、第一次湘北会战、枣宜战役,1943年指挥著名石牌保卫战,保障了鄂西大捷,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胡琏率18军在华东、华中作为国军主力,一直担任主战场救火队角色,多次与解放军主力作战,一直是解放军最想歼灭的对象。48年以18军为主力组建12兵团,由于白崇禧与胡琏不和,不同意胡琏担任12兵团司令,最后由黄维出任,胡琏一气之下,以养病为由离开部队回家。淮海战役开始后,黄维中解放军进了包围圈,全军覆没。12兵团将领哀叹:如果是胡老头指挥部队,我们怎会到这个地步,可见胡琏在军中影响力之深。胡琏命大乘坦克逃出了双堆集,在闽赣地区以解放军释放的12兵团老兵为主,重建12兵团,其后调派金门。

胡琏的指挥,以沉着冷静、谨慎多变、注重战术细节著称,既能打硬仗恶仗,也能打巧仗,所带部队攻防兼备,最出名的战役要数石牌保卫战和章逢集争夺战。抗日战争中的石牌保卫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被誉为东方斯大林格勒(夸张了点),中日战场转折点。中国历史上统一战争都是由北向南或由西向东。日军想自东往西攻占重庆,必须掌握长江,而掌握长江必须占领南岸的石牌。石牌两岸均为断崖绝逼,长江水宽仅100多米,是天然屏障。1941年日军曾兵分两路从江北宜昌正面进攻过石牌,以失败告终。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拥有2个师团1个旅团的日本第11军集结10万大军准备攻占石牌,采取大兵团迂回战术从石牌背后发起进攻。十八军奉命坚守石牌,即下令以11师为石牌要塞核心防守部队,18师、118师在外围策应。

胡琏11师部署是:31团驻大朱家坪,部署在阵地最前沿;33团守石牌核心阵地,32团防守33团两翼。石牌是鄂西会战的关键,如同徐州会战的台儿庄,蒋介石多次发电报至第六战区,要求死守石牌,并指出石牌关系到重庆安危,勿失歼敌良机。胡琏战前立下五封遗嘱,决心与石牌共存亡,并将指挥所前置到离前沿很近的虫客蚂包,亲临指挥。

胡琏防守作战非常注重利用地形特点,战前详细了解石牌及周边地势地形。石牌附近悬壁万仞、古木参天、易守难攻,11师构筑坚固工事以逸待劳。5月28日,日军第3师团首先向南林坡阵地发起攻击,石牌保卫战打响。战至黄昏,守军11师31团3营官兵死伤惨重,接连打退日军5次冲锋,日军阵亡数百。第二天黎明日军在炮兵、空军配合下继续攻击阵地,依然被守军击退。同日日军第39师团主力兵分2路,1路向11师牛场坡、朱家坪阵地发起攻击,另一路迂回牛场坡守军,守军与数倍日军激战数日,最终寡不敌众11师被迫放弃牛场坡、朱家坪阵地。石牌保卫战异常激烈,29日胡琏发布军令:从明天开始,我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战至最后一人,把敌人枯骨埋葬于此,将我们的英名与血肉涂写在石牌石岩之上。5月30日日军在空军支援下突破外围阵地,开始攻击石牌核心阵地,战斗中只要守军露出一点缝隙,日军即以密集队形攻击。在大小高家岭,日军以催泪瓦斯攻击守军,双方竭力死战以刺刀肉搏,在阵地上全歼日军,毙敌近2000人,11师官兵阵亡1500人。据报道:宜昌西岸全线战斗已达激烈,每一据点均必死拼搏。由于守军意志坚决,日军久攻不下,5月31日日军东撤,此战损失人员7000余人。



国军18军是陈诚的起家根本,在兵员素质、武器配比上优于所有国军,如18军军官全是黄埔军校优等生、重武器数量全军第一(坦克数十辆、汽车几百辆,同期74师只有10几辆汽车)、当别的部队还吃不饱肚子时候伙食是美军战地罐头食品、18军实弹训练的弹药是其他部队5倍以上。这样的待遇下18军超越其他国军战斗力毫无问题,但是在胡琏指挥和其他将领指挥的18军战斗力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

  1. 胡琏用兵谨慎、预见性极强。国军部队中攻击能力最强的是张灵甫74师、邱清泉第5军,18军次之。但是18军是攻守兼备,利用地形打防守战是胡琏强项,石牌是教为典型的防守战,包括后来章逢集、南麻争夺战也是,胡琏总能预见危险,跳出包围而去,所以胡琏被称为狡如兔的原因。
  2. 胡琏的18军火力强大、攻击性能力强,善于捕捉机会。刘邓中野大军过关斩将,挺进大别山,异常艰辛,压力最大的就来自18军。
  3. 与一般国军将领不同,胡琏非常重视战术细节(所以胡琏是将才而不是帅才)。但是指挥官过于纠结战术技巧,反而在战略层面始终被解放军压制。如以18军为核心组建的12兵团,12万精兵8万多件轻重武器、数十辆坦克和数百辆汽车,从来不把中野放在眼里,却在双堆集被围。中野15万对黄维胡琏12万,胡琏除了利用汽车加强防线、反突击争夺粮食,别的也毫无办法破解危局。


烟酒阁大学士

胡琏是陕西华州人,和张灵甫、关麟征、张耀明、杜聿明、刘玉章等是老乡。不愧是八百里秦川,历来是将星云集。这是确实藏龙卧虎。

天子门生,核心嫡系

胡琏属于黄埔四期,这一期出了很多名将,谢晋元、张灵甫、李弥、刘玉章、林 彪 、杨杰 文强、唐生明、邱维达、潘裕昆、李运昌等。都是天子门生

从1928年开始就一直在11师任职,这是陈诚起家的老部队,也是国军核心精锐。靠着战功,先后任连长、营副、营长、

特务营营长、特务团团长、第六十六团团长。到抗战前和张灵甫一样都是国军主力部队的团长。

11师是十八军的核心,十八军是国军的核心主力。可以说胡琏一直在核心团队。

石牌会战,保障陪都

抗战期间,淞沪会战中,血战罗店;之后在苏南游击;再后来在随枣地区作战多年。

先后担任旅长、副师长、师长。到1942年担任11师师长。

1943年,在石牌要塞作战中取胜,保证了鄂西大捷,获青天白日勋章,并于7月13日任十八军副军长。

(石牌:成名之战)

石牌会战是屏卫陪都的重要作战,阻挡了日寇西进。胡琏也因此战进入国军高级将领预备人选。

后担任侍从室高参,1944年任18军军长,参加雪峰山会战,后在长沙受降。

土木不及一粟

解放战争开始后,作为五大主力之一的11师(18军整编为11师),自然充当了头号作战主力。在南麻、大别山打了不少仗。

(南麻:国府24经典战例之一)

在徐州会战中,任12兵团副司令,在黄维被包围在双堆集后,空降前线指挥作战。

毛泽东曾评价说,“18军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趋避之,伺机取胜。”而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中,居然有7篇电文都是专门针对18军及胡琏的。古宁头再战

战败后,胡琏感慨“土木不及一粟”,土木系再强,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双堆集作战)

古宁头作战

徐州会战后,胡琏在南方重新组建18军,先后转战江西、广东。

在1949年9月,在古宁头作战中,击败解放军,守住金门。

(古宁头战役)

总结:

胡琏是一位起点高,作战能力强的将军。硬仗(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防御战都有丰富的经验,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可惜没有站在人民的一面。

参考文献

程朝云.战时财政背景下的金门土地改革(1952—1957)[J].军事历史研究,2017,31(02):104-115.

张宁.胡琏将军在台湾的生活——专访胡琏将军之孙胡敏越先生[J].文史天地,2013(09):18-22.

张晖.金门登陆作战中国共双方的指挥系统[J].党史博览,2013(08):51-56.

刘常明. 国民党黄埔系将领的思想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12.

淮驹.黄维兵团双堆集被歼经过[J].文史春秋,2010(06):49-59.

刘立军.国民党悍将胡琏[J].文史精华,2008(10):37-41.

孟昭庚.胡琏:“王牌师长”五次死里逃生[J].文史春秋,2005(01):16-17+23.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关于军事水平的评价,就像艺术的评价一样,往往没有什么标准,你说你画的好,他说他画的好,真正把画拿出来,还真不好对比,往往是根据名气和画卖的高低与稀缺程度来衡量。军事水平也一样,往往也是根据名气和战绩来说话。

在淮海战役时,曾经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不用黄维而是让胡琏带领十二兵团,那胜负就不可知了,这个我们留保存态度,然而也从侧面反映了,胡琏的确有一定军事水平。

黄埔嫡系,陈诚土木

胡琏虽然不是黄埔一期,但是其能力和水平完全不属于黄埔一期,在我国,总喜欢拿资历说事,这个习惯很不好,黄埔四期也出了很多名人,除了我军方面的林 彪,还有国民党方面的谢晋元、张灵甫、李弥等人物,在后来的表现中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尤其是张灵甫,在国军中可以说是如雷贯耳,胡琏的发展还是挺顺的,由于其能征善战,战功卓著,得到土木系的陈诚的青睐,胡琏也成为陈诚土木系中重要的一员将领,随着陈诚的升迁,胡琏也一路升迁,在陈诚的起家部队,从北伐到抗战前,一直做到团长。

当然,胡琏的团长并不是一般的团长,胡琏所在的部队第十一师,也就是后来的十八军,一直都是国军的核心王牌部队,后来号称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陈诚是老蒋的嫡系,胡琏也是陈诚的嫡系。

罗店成名,抗战名将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在淞沪会战中投入了上百万兵力,由于罗店的特殊位置,在罗店附近的战斗,打得更是异常激烈,胡琏所在的11师被调到罗店进行增援,11师赶到的时候,罗店阵地已经丢失,在面对敌人有利的攻击形势,夺回罗店可谓异常艰难,胡琏组织了敢死队,在傍晚带着部队就冲上去了。经过血战,胡琏的部队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夺回了罗店,可谓一战成名。

在后来的日军反扑过程中,胡琏也是坚守阵地,通过各种各方的方式,防止日军夺回阵地,虽然最后因为双方军事力量的差距,最终撤出罗店,但是胡琏的确是在这场战役中,打出了自己的名声。

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旅长,在苏南开战游击战,也重创日寇,1939年胡琏参加了湘北会战,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1942年升11师师长,在次年的石牌要塞作战中取胜,保证了鄂西大捷,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胡琏可以说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应该还是可以的,主要还是资历太低,并没有成为太高的军官,直到1944年抗战接近尾声的时候,胡琏才升任为第十八军军长。

只能说,黄埔四期资历有点浅啊!

胡琏的军事水平

18军在1946年改编为整编11师,几乎和整编74师水平差不多,在解放战争初期,由于装备精神,指挥得当,整编第11师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尤其是在南麻战役中,胡琏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抵挡住了粟裕的进攻。

在淮海战役之前,本来应该是胡琏担任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司令,结果因为胡琏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怕镇不住,因此让黄埔一期的本不愿再带兵的黄维来担任兵团司令,胡琏为副,这让胡琏大为不满,于是请假离开部队,结果胡琏刚走一个月,黄维就带着十二兵团兴高采烈的走进了包围圈。

有人说如果此战是胡琏指挥的话,胜负未可知,也表现出国民党方面用人不当。

关于胡琏的军事水平评价,有人说是: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

还有人说:"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

胡琏悍、忠、谋都是表现在战术层面的,根本没有机会表现在战略层面,想来这也是对人物评价的一个漏洞吧!没真正打过战略层面的战役,又如何去评价。

所以,史论纵横认为,胡琏应该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然而没有机会展示罢了。


史论纵横


发喜帖

胡琏的一生追随蒋介石赴汤蹈火,征战无数,死里逃生,血满弓刀,人生跌宕。



胡琏在战场上的表现的确比其他国军将领略高一筹,有人评价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却比黄百韬多。他麾下的十八军,是国民党的五大王牌部队,蒋军中有“二胡”—胡宗南与胡琏,前者号称“西北王”,后者号称“金门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1943年,日军集结了10万纯种日军,准备通过石牌进攻重庆。守卫石牌的任务落在胡琏的身上,这一仗如果失败,日军则可拿下重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改变两国命运的一战。最终日军大败,胡琏在此次战役中表现沉着,冷静,视死如归,此战国军参战人数达15万,消灭日军2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最终他的部队获得了“吃人部队”的称号,此战后他被提升为十八军的军长。



1945年参加雪峰山战役,将日寇进攻湘西的唯一交通线湘黔公路截断,与友军配合将被围之敌悉数歼灭。




抗日战场上勇猛异常的胡琏,在解放战争中也表现不俗。他和他的部队被蒋介石视为“救火队长”,哪个地方情势危急,蒋介石就派胡琏去,以至于我军的很多部署被胡琏打乱,毛主席称他“狡如狐”,七次电令要活捉而不得。



1947年5月,张灵甫整编74师在孟良崮全歼,紧接着,胡琏本打算为他的老乡报仇,不料却被华野三个纵队包围在南麻,华野准备以优势兵力“吃掉“胡琏的整编11师。但胡琏刚进入包围圈,便明白过来,他赶紧命令部队立即停止前进,就地挖掘防御工事,并凭借地势设计了“子母堡”、“梅花堡”等堡垒设施,战斗打响后,他与数倍于己的华野部队展开了搏斗,最终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坚守住了阵地。



1949年胡琏指挥的金门岛战役让解放军损失惨重。



喜欢的朋友请关注我,方便日后交流。


保健医生

现在对胡琏吹捧太多了,在国民党学者和果粉眼中,胡琏成了古今中外四野八荒最牛B的将领,但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

胡琏的军事才能分析

胡琏参加过国民革命战争,也参加了新军阀混战,石牌要塞守卫战成就他的战神美誉,金门王称号让他升级为国民党第一神将。

胡琏属于陈诚土木系,黄埔四期毕业,他带领的18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被称为吃人部队。

蒋介石军队中,还有一个人物是胡宗南,很早就担任第一师师长,最后成为“西北王”。可是国民党军队中有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胡琏在黄埔读书时,和谢晋元、张灵甫、唐天际、袁国平、刘志丹、伍中豪都是同学,胡琏一开始投靠了老乡关麟征,关麟征队伍并入陈诚部队,胡琏也成了土木系一员。

中原大战时,陈诚十一师面对冯玉祥,士兵们准备逃跑,被胡琏这个连长震住,从此胡琏成了陈诚的亲信。

抗战后期,日军攻陷宜昌,国民党政府陪都重庆暴露在日军攻击之下,唯一的屏障就是石牌要塞。

此时的石牌要塞是18军驻守,主力正是胡琏的11师。为了攻取石牌,日军投入了10万军队主力是日军唯一野战部队11军。胡琏守住了石牌,击毙日军7000人,被西方人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胡琏的黑点。

胡琏原先在冯玉祥的军队里当文书,有人介绍他去黄埔读书,但苦于没有路费。结发妻子卖掉嫁妆,买了娘家的青苗,凑齐路费让他去黄埔。胡琏很受感动,发誓一定报答。

胡琏发达后,当了陈世美,娶了曾文瑜,曾文瑜是国民党军官曾粤汉的妹妹,和蒋经国夫人蒋方良关系很好,成为胡琏飞黄腾达的贤内助。


历史知事

说到这个名字,我马上想到的是“狡如狐,猛如虎”的评价,可见其军事水平的厉害。 毛泽东也对他印象深刻,每次中原作战,毛泽东总是特别强调要拖住18军,钳制18军,使其不得加入战场,对其十分顾忌,《毛泽东军事文集》中有7篇专门针对18军及胡琏的电文,如《钳制敌十一师等部以利刘邓主力休整》等等。可是胡琏打仗真的是很猛吗?


大家看胡琏打仗其实没有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感觉,像彭德怀将军那样。(不过说实话彭总好多仗都是虎头蛇尾)而是很精明,自保第一,胡最得意的杰作就是研究日本的工事后创造自己的佳作环形地堡,子母堡!但是打仗不狠不行吗?当然不是,石牌胡琏就能守住!( 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

后来在淮海战役的双堆集,胡的18军118师“老虎团”33团(该团全部是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时凶狠顽强,罕遇对手,堪称是18军之精华)与解放军两个团血战大王庄,殊死肉搏,攻守双方几乎都拼光,此战为整个淮海战役中最残酷,激烈的争夺之一,战况之激烈,以至吓得旁边85军一个主力团直接投降了事!你说胡琏不猛?他的猛不是气吞山河的猛,而是有精有韧劲的猛!(华野和中野对胡琏一直非常忌惮,基本无胜绩)


再说几个小事看胡琏,大家胡琏战场上打仗就不怎么听招呼,保守是第一。(甚至还关闭电台)胡琏的战场感观在国军中属于前列,比如胡琏在战场上听枪炮声音就知道什么级别在指挥,在金门,一听就知道没有师级别在指挥,打的一团乱,后来国军喊萧峰的名字,很多人冒认。此役我军9000将士全部战死,成为解放军建军以来首次成建制全军覆没的败仗,同时也是胡琏对我军的最大胜仗!这是一个用脑子和勇气打仗的人,你说他军事水平如何?!


李三万的三万里

胡琏这个人军事能力还是超强的,一生中辉煌之战绩颇多,在抗日战争中他是日军所忌惮的国民党悍将,在解放战争中更是被称为“狐狸”,毛主席曾经就对中野下过通告:“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此人的军事水平,可见一般。



战争的胜负抛开军事实力不说,将领往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拿破仑曾经就说过一段颇有深意的话语,他说:“一个羊领一群老虎,老虎都变成了羊;而一群羊被老虎带领,羊也会变成老虎”,这句话用在胡琏身上在合适不过。这位在国民党后期发挥重大作用的将领,说起他的军事生涯,就离不开十八军。



胡琏是黄埔四期生,陈诚土木系的骨干心腹,是一位真正靠战功成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人物。在淞沪会战爆发时,时任团长的胡琏便在罗店于日寇展开血战,双方对同一阵地反反复复十几次争夺,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战,被日军方面称为“血肉磨坊”,而此一战十八军能够扬名立万,靠的正是以胡琏为代表的这些中坚力量。这位军事手腕强硬的悍将向来是以善打硬仗闻名,1943年日军妄图入侵中国的“斯大林格勒”,那就是扼守西南的石牌要塞,而这一防守任务便交给了已经成为十八军十一师师长的胡琏,当然这位悍将不负众望,战后获得青天白日勋章。



胡琏的军事能力可见一般,无论是智谋还是勇猛,貌似这位国民党将领都具备,所以在解放战争中他成为了解放军高级将领的一大劲敌。从中原战场到淮海战场,胡琏一直是解放军的心腹大患,但是每次都让其逃脱,当然除了运气外,肯定也有他自己的本事,军事水平当然超乎寻常。

在国民党败退之后,胡琏成为了老蒋的依托,指挥了金门战役,而此战的历史意义不用多说,影响直到现在。而国民党军史对胡琏的评价是十二个字:“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做为同时期资历并不算老的国军将领,后来却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一级上将,这应该是他军事能力的最好证明。


历史之绝唱

陕西抗日名将,胡琏,杜聿明,关麟正,刘玉章,张灵甫,郭景云,蒋委员陕西人是龙不是虫,秦人魏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4a110e2ddd0f5751bacb7765c999654\

大秦帝国14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胜利虽无把握,逃跑一定成功!”

这两句话说的就是这位胡琏将军。

国民党内有不少有才能的将领,但凡被大肆吹嘘的大体有两类:一类是战死的,比如张自忠、戴安澜、张灵甫,不管他们实际地位、军功、人品以及死法,总之既“认定”战死的总是值得一吹的;另一类是跑到台湾的,比如薛岳、胡琏、白崇禧,不管他们的历史有多么不堪,战功有多少水份,只要能“追随”党国(蒋介石)的,也是值得宣传一番。对于那些加入解放军的,住进功德林的,坚持反蒋的,拒不上岛的,甭管多么英勇善战,才干过人,总是不好意思吹的,起码党国方面就不便吹嘛。至于国粉嘛,纯属智商问题,党国吹再大的牛皮也能相信。

胡琏就属于跑到台湾的这一类,而且他是蒋公嫡系,这就具备了吹嘘的基本条件。 常言道,老兵吹牛一个顶俩,国军吹牛,十个都拦不住。薛牛皮第一次长沙保卫战连一个战俘都没抓到,就敢吹“敌军遗尸五万六”。杂牌吹的如此豪迈,蒋公怎甘心让嫡系不争争光,胡琏就给蒋公争了两回光。

这头一回就是著名的石牌保卫战,此战本不值一提,不过是日军占领宜昌后的进攻性防御,把宜昌附近的国军驱赶一下,防止他们威胁宜昌,整个抗战期间,日军经常这么干。然而,党国可不能这么简单的看待,尤其是日军没能占领石牌,那就更值得大吹特吹了。什么石牌是重庆的门户,什么东方斯大林格勒,什么史上最大规模的白刃战,豪迈之辞豪不逊色于薛牛皮。然而,稍微动动脑子就会发现这牛皮吹得比薛岳还厉害!石牌距离重庆还有好几百里地,中间隔着巍峨的三峡,连绵的大山,其距离之漫长,地形之险要让川汉铁路修了一世纪,让三峡大坝梦了一百年,这得多大的院子才能让石牌当了重庆的门户?!至于“东方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是通往高加索油田的必经之路,小小石牌怎么跟斯大林格勒比?日军只是进行一次防御性进攻,没有傻到翻越鄂西大山去进攻重庆,日军唯一一次进攻四川的计划是五号作战(后因故取消),主攻方向是从陕西方向进攻四川。把石牌保卫战吹成“东方斯大林格勒”比把孙立人吹成“东方隆美尔”还不要脸!至于白刃战?除了西北军的大刀片子有点名外,好像跟谁打都没什么优势,当然信则有,不信则无,反正我不信……

胡琏将军这第二回争光自然就是金门之战了。金门之战其实我军检讨的很深刻了,关键的问题是轻敌,战前准备不足,敌情掌据不清,部队东拼西凑,更不用说敌情突然变化,甚至连前线指挥员都不在岗位。渡江以来,攻无不克,摧枯拉朽,福建战役进展神速,敌人抱头鼠窜,全军上下士气高涨,轻敌思想严重,哪成想到会在金门折戟。总之,金门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毕竟我军输了,九千多人是我军罕见的“重大损失”(相较国军动辄几万,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损失,我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词了)。于是乎,这自然成了党国不可多得的辉煌胜利,大加吹捧,古宁头一吹就是几十年。金门也像石牌一样又成了台湾的门户(平潭岛哭了!我离台湾那么近,咋就当不了门户呢?)。而我们的胡琏将军,偏偏又率援军出现在这次战斗中,这又成了胡将军军事生涯的辉煌时刻。各位看官也许会问,你不是说胡将军“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胜利虽无把握,逃跑一定成功”吗?大家别急,这话虽不是我说的,但绝对是久经考验的历史事实,戴之奇、区寿年、张灵甫、邱行湘……凡是胡将军去救援的友军无一例外都被坑了,典型的猪队友。有人会说,胡琏孤身飞入双堆集与黄维老兄共患难吗?这倒不假,谁让黄维老兄太实诚,进军速度那么快,要是胡将军来指挥,估计淮海战役打完了,十二兵团还没走出河南。胡将军这回深入重围,与十二兵团将士共存亡的难得的英勇行为也算积了回德,最终还是实现了“逃跑一定成功”。那么金门之战也是这样勇敢吗?非也,十二兵团从潮汕撤退,被蒋公命令赶赴金门,上了船,胡将军可就没机会磨蹭了,只能乖乖的去金门,不过胡将军也留了一手,人家到了金门不上岸,在船上指挥,这就安全多了,逃跑一定会成功!等到金门大局已定,胡将军才摇大摆的上岸,“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不对!“我胡琏又上岸了!” 总之,胡将军的历史就是这样搞笑。

不妨再比较一下,水利部的傅作义,功德林的杜聿明,漂泊海外的李宗仁,与铁嘴水上漂的黎玉玺,大战之前多病号的罗友伦,每逢大战奉调离职的郝柏村,我不禁要问,国军到台湾后得势的都是些什么人啊!唉!也许这就是传统吧……

PS:在吹嘘胡琏时,经常会用到一句话“狡如狐,猛如虎”,人称这是毛泽东电报里形容的胡琏,然而很遗憾的是毛主席在战争年代指挥千军万马,留下的大量电文资料里,从来没有发现过这句话,甚至连胡琏的名字都没发现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