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組圖/楊思傑攝

1958年3月29日,老舍名作《茶館》在首都劇場首演,從此,中國話劇舞臺上誕生了一部經典。“一部茶館,半部中國話劇發展史”。《茶館》在今年迎來了首演60週年。一個甲子的時間,《茶館》到6月16日將迎來700場演出。經典的分量,觀眾的熱捧,讓如今這代《茶館》人時刻不敢忘記身上肩負的擔子。不僅僅是繼承一個劇目,他們始終堅守的是經典的味道和戲比天大的藝術初心。

“導演焦菊隱、夏淳,復排藝術指導林兆華,復排執行藝術指導楊立新,主演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雷佳、吳剛、龔麗君、馮遠征等”,從《茶館》的主創陣容上就可窺見傳承的意味。近幾年來,《茶館》雖然年年上演,但仍然“一票難求”,觀眾的支持讓《茶館》劇組的每一位成員同時感受到榮耀與壓力,“要對得起觀眾”。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梁冠華:看著過癮,演著難

作為王掌櫃的扮演者,梁冠華已經是觀眾心目中當之無愧的《茶館》的當家人。憶起十幾年前接演這個角色,他開了個玩笑,“當時我跟別人說,《茶館》裡除了女角和王利發,其他角色我都敢演。”沒想到最後自己接演的恰恰是王利發這一角色。他說這是看著容易演著難,“直到自己演,才知道老先生們在劇中有多麼用心良苦,沒有生活根本演不出來。”“演了十多年,我覺得這個戲真的要讓我們活到老學到老,到現在仍然要去挖掘人物身上新的東西。”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濮存昕:感謝觀眾的參與、寬容與陪伴

結束《李白》演出的第二天,濮存昕就開始進入到常四爺的狀態,作為新一版《茶館》的元老之一,他時刻記著老藝術家鄭榕當年對他們接演《茶館》時說的一句話:“不怕沒演好,就怕糟蹋了。”“演了十多年,我仍然覺得要時常面對觀眾問自己,我演對了嗎?我們這一代的《茶館》的傳承是與觀眾共同創造的,感謝他們這麼多年來的參與、寬容與陪伴。我們永遠要去完善和進步。”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楊立新:人物要有根

從86年進入老版《茶館》,飾演賣耳挖勺的老人和學生等角色,到新版中接演秦二爺,再到如今不僅擔任演員還擔綱復排執行藝術指導,楊立新與《茶館》的緣分已經有三十餘年。“秦二爺為什麼要上場?”楊立新談及演出感受時首先拋出了這個問題,他直言自己創作角色是從源頭去找的,“演員的工作不是從臺詞開始的,要去尋找人物的根。知道戲是怎麼來的,就知道這個戲要怎麼演。”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吳剛:我們是躲在大樹下乘涼的人

吳剛扮演的唐鐵嘴讓人總是忘了他生活中的儒雅形象,可見角色的魅力。而他把這歸功於前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前輩們是大樹,我們這一輩是躲在大樹下乘涼的人。他們把這部戲立的那麼高,我們這一輩雖然到目前為止比起他們還有距離,但有責任去傳承。我們當年就是靠著老一輩的傳幫帶才有了今天,所以今天我們要把他們傳給我們的,再教給年輕人。把《茶館》一代一代傳下去。”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龔麗君:誰都不願意落後

“《茶館》讓觀眾看到經典是什麼樣的。”作為《茶館》中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康順子的扮演者龔麗君表示,演員需要傳承,觀眾也需要傳承。“我們為了拉開大幕對得起每一位觀眾,所以都在劇組裡較勁兒地排,每個人都在追求完美,《茶館》裡這麼多優秀的演員,大家都不敢放鬆,怕落後,希望自己要演的好。”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馮遠征:經典造就演員

“我們北京人藝的演員很幸運,有機會去演《茶館》這樣的經典,好的劇本是鍛鍊人的,經典可以造就演員。”松二爺的扮演者馮遠征表示,一代一代的青年演員需要這樣的經典。“我們這一代演員是跟著《茶館》一起成長的,從敬畏開始,整個過程都是在學習。這麼多年的演出角色已經化到了我們的心裡和血液裡。同時成長也需要時間,我們的年輕演員要去儘早學習,經典會讓人成長。”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蘭法慶:35歲飾李三,63歲是李三!”

同樣是從老版演出到新版的演員,蘭法慶進入《茶館》劇組已經有28個年頭。從最初的李三,到後來的大栓子,此輪演出他又回到了李三這個角色。他坦言,從35歲到63歲,對一個角色的理解更為成熟,“到了我如今的歲數,對於李三這個角色感覺更得心應手了,爭取隨著人的成熟,也把角色演得更成熟。一句話來說,對我而言,35歲飾李三,63歲是李三!”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雷佳、閆銳:劇院的傳統需要年輕人去繼承

近幾年的演出,觀眾逐漸在《茶館》中看到青年演員的影子,其中扮演劉麻子的雷佳和扮演龐太監的閆銳成為青年演員中的代表。在雷佳看來,老藝術家所說的“不會演戲的演戲,會演戲的演人”是對他的一種激勵,“我目前還在演戲,但在努力演人,要演出自己的風格。從開始的學生、大兵到現在的劉麻子,我進入《茶館》劇組的時間也不算短,要努力演出觀眾想看的那點味道。”同樣也是從群眾演員開始到龐太監,閆銳進入《茶館》劇組9年,演了累計一百場,“能在組裡演群眾都很榮幸,這個劇組滋養人,上課教學不如在劇組中跟優秀的前輩交流、演出,這也是我們劇院的一種傳承,對我們的成長很有幫助。幾年間,我從龍套演員到重要配角,這對我個人來說是一種成長。”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伴隨著此輪演出大幕的拉開,《茶館》也進入700場倒計時,6月16日,《茶館》劇組將共聚一堂,慶祝演出這一珍貴時刻。

珍藏:人藝《茶館》首演六十週年紀念(組圖)

組圖/楊思傑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