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西方女哲学家眼里的医患关系

一位西方女哲学家眼里的医患关系

对于任何人来说,患多发性硬化症都是一场灾难,可是,对于美国德洲贝勒大学生命伦理学家、医学哲学专家图娒斯而言却是一次智慧的升华,她并没有因此而悲叹病魔的无情、命运的无情,而是以此引发出她对生命躯体、人类疾病的本质和医学目的的深刻思索。

患病中的外部世界以陌生的方式冲击着她,而她以扎实的现象学哲学素养与特有的慢性病体验,在她的疾病体验中完成了《病患的意义》这本医学哲学作品,并因此获得想象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奖。

最精彩的部分之一,莫过于她对医生与病人各自对病患和身体的不同看法的认真分析,她从医学科学和生活世界的不同角度看待病患对于存在着的生命的多重意义,并由此而得到的对医学目的进行审视。

她说,病患意义的区分对于改变现在医学纯科学化和客观化的医患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在医患各自分割的不同世界犹如搭起了一座对话的桥梁。

她认为,医生主要是按照解剖学、生理学的科学理解来解释患者生病时的生活体验,而患者却是按照活体的正常生活受到破坏来看待身体的失调。

病患的直接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医生和患者对疾病和躯体的理解方式有所不同,医患之间这种差异是临床中病人和医生之间常见的认识、情感、伦理和行为冲突的重要根源之一。她的认识也许从最基本的层次揭示了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另外,她还阐述了躯体被理解的几种方式如日常生活中的感性和理性层面、患病的生命躯体、患病中作为客体的躯体,以及作为科学观察对象的躯体。

现代医学的分析方法是将一个有生命的人体按自然科学的范畴转化成人体的病理机制,在科学化过程中,躯体从那个人身上抽象出来,具体的人体被理解成一个普遍的人类躯体的一个例证,最后,剩下更多的是医学术语的声音。

一位西方女哲学家眼里的医患关系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