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唐朝、宋朝的书法家对欧阳询评价不如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高,而明清推崇欧阳询?

字画娱乐圈

上行下效,唐太宗喜欢虞世南。首先要说这几个都是书法大家,在艺术上的成就都是势均力敌的。但唐太宗为什么喜欢虞世南呢?因为唐太宗喜欢王羲之。唐太宗对王羲之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虞世南师从王家后人智永和尚,唐太宗认为虞世南的字尽得二王遗风,还要虞世南教自己写字。

皇帝喜欢的字大臣们自然也就模仿、推崇。据说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刻成以后:“车马填集碑下,毡拓无虚日。”每天都有官员去拓印虞世南的字。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曾经感叹从此无人可与之论书矣。而褚遂良就是因为字很像,唐太宗也很喜欢,成为他政治生涯的一个筹码,在虞世南之后,颜真卿之前,唐代的书法基本是褚遂良的天下。颜真卿更是从唐引领了书风一直到现在。

关于欧阳询,其实唐太宗是喜欢他的字的,且欧阳询的名声也是远播番邦。当时高丽遣使来求欧阳询的字,唐太宗说:“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意思是说你看到这样的书法是不是觉得写书之人是一个形貌魁梧的美男子?《新唐书·儒学传》记载欧阳询“貌寝侻,敏悟绝人”。也就是长得丑,但是很聪明。所以欧阳询最大的缺点是长得不帅!而唐太宗是有点颜控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都是出名的美男子。

宋代其实跟唐代对书法的审美意识相差不太大,黄庭坚夸孔子庙堂碑:“虞书庙堂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宣和书谱》说:“当时与欧阳询皆以书称,议者以谓欧之与虞,智均力敌,亦犹韩卢之追东郭魏也。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但是,说唐宋代对欧阳询评价不高是错误的,米芾在他的《书画史》里说:“(欧)笔力皆率真可爱……唐末学欧尤多。”

至于明清时期,印刷术的发展,木字活本的技术已经很高。且还有了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等。相比于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的外柔内刚,欧体的筋骨外露,更适合早期作为印刷的版面。同时,随着科举考试的风格逐步紧缩,能自由发挥的空间少。有了所谓的“台阁体”“馆阁体”也就是考试的标准字。馆阁体讲究“乌、方、光、大”,欧体相对而言更“方”。但是其实明清也不一定就推欧阳询,比如康熙推董其昌、乾隆喜欢赵孟頫。除了客观技术的发展,皇帝的喜好是主要因素。


考古系大师姐

我是孽海泛舟,笔墨爱好,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批评指导。

对美的感受,本来就是很主观的。然而唐宋时对欧阳询的评价是有其历史影响的,容易被舆论导向。



找来一些古人的评论:



  • 张怀瓘如下评论: “欧之于虞,可谓智均力敌,亦犹韩卢之追东郭邠也。论其成体,则虞所不逮。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
  • 朱长文也说:“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故其为书,气秀色润,意和笔调,然人合含刚特,谨守法度,柔而莫渎,如其为人;虽欧、虞同称,德义乃出询右也。”

  • 梁巘说:“欧阳询险劲遒刻,锋骨凛凛,特辟门径,独步一时,然无永师之韵,永兴之和,又其次也。”

这些言语则更为尖刻,在他们的影响下,“抑欧扬虞”的观点就成为时风之所向。生活在相同时代环境下的两位书家,他们的书法地位却迥然不同。


再说颜鲁公,在我看来欧公的基本技法是剩过颜鲁公的,要不也不会有人拿卫夫人的话来说颜鲁公之字是为“墨猪”。这肯定是不对的,比较俩人的优缺之处,唯一可说的就是艺术成就了,颜鲁公的艺术成就明显高于欧公,从颜鲁公的行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等碑帖不难看出明显高于《仲尼梦奠帖》。颜鲁公对书艺之创新可以说是盖过欧公的。世有公认,颜鲁公艺术水平可比肩书圣。



而欧公则是二王法度,未有突破藩篱。




再说褚遂良的楷书,风格婉丽遒媚,笔法娴熟老到,结体松而不散,线条绵绵不断,气息若无还有,余韵袅袅不绝。他的笔是具有一定自由度的。精髓在于一个意。意在笔先,以意导形,用笔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舒卷自如,结体宽博,结构也没有那么紧密稳定,但整体上总会保持很微妙的平衡,通过疏朗的结构表达平静缓和的情绪,通过线条展示出柔和、舒缓又遒丽的美。通过作品,甚至能够感受创作者缓缓行笔的那份专注认真,与闲适自在。

对比欧阳询,结构上没有那么严谨,自在淡然,临习起来也更舒适。


封建社会不断发展,至清代倡导书风复古,推欧的有翁方纲,姚孟启,黄自元等。我认为他们也不是说倍为推崇,都是自己喜爱。

书法艺术发展至今,这些伟大的人物被推上历史的舞台,也不是你说好就好,你说不好就不好,历史时代人物对他们的评价我们也要辩证对待。

尔今书法培训班对欧也不怎么待见。老师大多以欧险绝,结构太精准,容易对后来学书产生禁锢为由,不习欧。

艺术的鉴赏还是要主观一些,评论也要百花争妍。爱欧,习欧,习禇,习颜都是自己的选择,最终,你总是要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这样才不枉自己对艺术的选择与热爱。


答得不好,还望方家指导,谢谢老师们。


孽海泛舟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明代出现了台阁体,清代出现了馆阁体。而欧体相对虞、褚、颜,更加规范,更接近台阁体、馆阁体的风格。而台阁体、馆阁体就相当于今天的印刷体,缺乏艺术生机。但是,要说明一点,欧体和台阁体、馆阁体还是有天壤之别的,首先要肯定欧体的艺术成就。
馆阁体官方代表,沈度作品

唐宋时期,欧的影响不如虞、褚、颜,也有一定原因。唐朝,君王更喜虞世南书法,唐张怀瓘《书断》将欧阳询与虞世南相对比,评道:“欧若猛将深入,时或不利;虞若行人妙选,罕有失辞.虞则内含刚柔,欧则外露筋骨,君子藏器,以虞为优”。褚遂良,唐代书法的广大教化主,中唐颜真卿、宋代米芾,皆学褚遂良,颜真卿,晚唐柳公权楷书主要取法对象即是颜真卿,五代杨凝式学颜,宋四家行书都深受颜行影响。究其原因,还是时代文化造成的,唐宋时期是我国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期,对文人束缚相对较小,不像明清时期,大兴文字狱、考科举必须台阁体、馆阁体。
馆阁体官方代表,刘春霖作品



馆阁体代表,黄自元作品


古风书法

从唐末五代开始,其实书法就开始受颜真卿的影响了,五代有一个被称为杨疯子的书法家杨凝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他就是典型的学颜真卿的。

宋四家之一蔡襄,在宋代初年书坛是有很重要地位的,他很喜欢颜真卿,把颜真卿的书法推向一个很高的地位,像后来的苏东坡、米芾、黄庭坚都学习过颜真卿的书法。颜真卿的书法对于宋朝的尚意书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明清时期推崇欧阳询书法,是和科举制度分不开的,其实不仅推崇欧阳询,也同时推崇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

因为这四家的书法都比较工整,适合参加应试考试,颜真卿的适合入门,柳公权的可以练习骨力,赵孟頫的书法使用笔更加灵活,欧体的结构最好,“馆阁体”就是从中分化出来,所以表面上看,更加推崇欧阳询的书法。

后来之所以碑学兴盛,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大家看腻了千篇一律的馆阁书法,审美太过于统一。

你觉得呢?


不二斋

宋代是文人书法,随性而写,看上去很自然但是缺乏庄重与厚重!所以具有形式美、厚重感以及仪式感的欧阳洵的书法,在宋人看来十分的古板!而到了明清时期,文人深受八股文恶俗影响的文人,就想突破宋人的窠臼,于是溯源而上,更注重欧阳洵的仪式感的书法!其实明清文人是复古的,特别是清代,因为甲骨文的发现,开启了甲骨文、金文、篆书的学习热潮!所以清代的书法家多是此类的书法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