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61篇原創首發文章

近期,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似乎令人難以招架。筆者接觸到的多數國內外基金經理幾乎處於同一種無奈的狀態:

  • 美元漲得快,該見頂了吧?然而美元一路狂飆;
  • 風險模型早就顯示要加倉新興市場貨幣了,但波動太大就是加不進去;
  • A股該見底了吧?然而巨震持續。

經歷了2017年全球齊漲的大好光景,2018年的確挑戰著所有市場玩家的心臟。然而對於2019年,似乎有人認為擁有更加悲觀的理由。

先是今年初的冬季達沃斯,全球第一大對沖基金(1700億美元規模)橋水掌門人達利歐(Ray Dalio)預警2-3年內大衰退在即;期間經歷了幾次全球市場閃崩後,在6月初,橋水聯席首席投資官Greg Jensen在最新一期每日觀察報告Daily Observations中寫道: “2019年已經被設定為危險的一年,因為財政刺激在逐步減少,而美聯儲收緊貨幣的影響將走向巔峰。”他還寫道,“我們看空金融資產,美國經濟在邁向週期尾聲,流動性已經去除,市場卻沒有體現大環境變化,而是持續反映最近的環境。”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究竟什麼主導了2018年的劇烈波動?2019年等著我們的又到底是什麼?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強美元下的“在劫難逃”

知情人士稱,橋水4月虧損了1%,當月在股市和新興市場外匯倉位上蒙受虧損。但橋水Pure Alpha fund今年前四個月斬獲了4%的回報,同期對沖基金業內平均回報僅有0.3%。可見,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要理解今年的市場鉅變,先要理解美元走勢的鉅變。

去年,美元對歐元走軟近10%,也就在今年初,傲慢的市場以為一切都將持續,美元仍然是強弩之末。然而,你沒看到的東西往往才是最可怕的。美元從今年4月開始暴漲,一個月漲幅高達4%,近三個月來已經累計漲了近7%。美元的變化牽動著全球金融市場的神經。

如何理解這個市場邏輯的鉅變?其實,年初,全球經濟同步增長,這使得市場認為其他貨幣比美元更具吸引力,即使美國經濟仍表現良好。早前更有觀點認為,危險的晚週期財政刺激(減稅),可能會提前使得美國經濟週期終結,並留下巨大的財政赤字後遺症。

然而,過了幾個月後,市場發現美國經濟增長實在是太強了,使得多年來讓市場相信“中性利率更低、本輪加息週期的利率不會高於3%”的美聯儲也開始拋棄了這個舊故事,開始考慮加速加息。同時,歐洲、中國、日本經濟增速又開始放緩,而新興市場隨之陷入巨震,尤其是受到貿易爭端、資本外流的夾擊,這在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印度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疊加美聯儲縮表,此前不斷湧入新興市場的過剩全球資本開始撤出。

也就在就在5月7日~20日的兩週內,對美元而言,馬來西亞林吉特貶0.8%,菲律賓比索貶1.2%,印尼盾貶1.5%,印度盧比貶1.7%,墨西哥比索貶3.5%,巴西雷亞爾貶5.5%,土耳其里拉貶值幅度更是高達6%。如今,貶值勢頭仍在持續,連今年抗壓能力極強的人民幣也跌破了6.5,抹掉了今年以來的全部漲幅。

截至北京時間6月21日,美元指數報95.03,較年內最低點大漲近8%。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歷史上,只要美元走強,似乎危機就難以避免——強勢美元週期曾引發了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經濟危機,以及始於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目前,美聯儲的加息進程遠未結束。如今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區間為1.75-2%,近期美聯儲不但將今年加息3次的預測上調至4次(即今年還將加息2次),同時刪除了“聯邦基金利率將在一段時間內低於長期水平”的措辭,並提升長期中性利率(3.125%)以及今後兩年就業、通脹的預測。

一般而言,強美元下,新興市場貨幣在出口方面更具優勢。然而,之所以如今強美元引發全球動盪,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於——“美元和美元計價的跨境銀行貸款存在負相關(美元荒)。此外,國際清算銀行(BIS)的研究也顯示,一國貨幣對美元貶值將打擊新興市場的實體投資動能。這都將抵消出口帶來的好處。

以金融危機後期為例,在雷曼破產之後,真正導致美元升值的市場原因,是全球銀行業所產生的全球性美元短缺。在危機開始時,歐洲銀行對短期美元融資的需求數量巨大,截止到2007年中期至少為1萬億~1.2萬億美元。以歐洲銀行業為代表的全球非美銀行業,在2008年9月雷曼破產之後,脆弱的美元融資渠道被打破,美元的全球性短缺最終發生,並推動美元匯率強勁上漲。

具體而言,貨幣錯配和期限錯配都是關鍵問題。貨幣錯配在於,在美元走弱時,新興市場傾向於大量舉借美元債務,這在美元升勢重啟時將觸發債務集中清償、推動美元進一步走強;另一個融資風險是期限錯配,指銀行能夠直接從銀行同業拆借市場借入美元,也能夠通過外匯互換(對手方為銀行或非銀行機構)獲得美元,融資的平均期限很短且來源不穩定,這就是為什麼在金融危機真正發生或美元持續走強時,會產生全球性美元短缺,導致全球流動性進一步趨緊。

眼下,BIS認為,儘管新興市場具備更大的外匯儲備、經濟基本面較危機時強勁得多,但上述風險仍將是此輪美國加息週期下不可忽視的“頑疾”。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劇烈波動將成常態

其實,令各機構遲遲不敢加倉的原因,也在於貿易保護主義的持續抬頭。過去幾十年,全球的繁榮建立在一個開放、基於規則的全球貿易體系之下,儘管全球化存在其問題,但至少利大於弊。

如今,在頻繁的貿易摩擦和市場巨震下,也有交易員對筆者笑稱,其實可以用莎士比亞的經典語段來形容當前的市場狀況——充滿著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先來看看美國股市。似乎5月以來,美股受到的貿易摩擦衝擊反而較少,且不斷衝高。作為消費主導的國家,美國2008年以來特別是2016年以來的經濟復甦異常穩固,外部因素並非美國經濟的決定變量,在能夠確認貿易問題真實影響美國經濟,特別是影響美國企業利潤之前,美國市場的反應較為平淡。此外,經歷了之前幾次中美貿易問題的衝擊之後,美國市場受到的影響逐漸變小。

此外,企業盈利增速仍然是美股的關鍵支撐。美國企業第一季度業績亮眼,標普500指數公司盈利較去年同期增長近25%,而投資者在5月初對企業的佳績作出了回應,帶動美國股市收復年初至今的失地。同時,美國稅務改革大幅推高企業的資本投資。截至4月的企業財報顯示資本支出上升39%,為7年以來的最大增幅。

不過,受到今年頻頻閃崩教育的市場並不盲目樂觀,不乏基金經理已經開始清理美股頭寸。“美股盈利二季度可能見頂,科技股引領的美股行情可能走到邊緣,因此近期開始清理美股敞口,保留能源服務類頭寸,並買入標普500波動率期貨進行對沖。”某外資基金經理告訴筆者。

可以預見,當美聯儲持續加息,那麼股市估值擴張將受限,且國債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的吸引力將相對股票上升。

就A股來看,分析師普遍認為今年A股仍是“跌出來的機會”,儘管絕對估值處於低位,但市場情緒仍偏謹慎。

具體來看,值得樂觀的部分在於,A股的估值已經較低,絕對估值已經低於2016年初由於股市熔斷形成的2638點水平。儘管估值在短期內不能決定股市的漲跌幅度,但從較長時間來看,股市估值大致能反映市場的安全和風險程度。雖然目前上證指數仍比2638點高約10%,但是2016年、2017年上市公司的整體盈利增速都在10%以上,所以目前整體估值已經低於2638點水平,更何況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體盈利仍然增長,以目前情況觀察估值會更低。

此外,貿易戰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已接近充分釋放。股市經常會在短期內有放大效應,但長期還是會貼近經濟的真實運行狀況。儘管進一步殺跌的空間已經很小了,但考慮到股權質押的風險以及未來去槓桿的不確定性,機構在操作層面仍偏謹慎。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筆者也調查了外資機構的調倉情況,其紛紛表示當前A股估值具有吸引力,低於12倍的估值低於2016年年初水平,也低於過去12年來15倍估值的平均值,盈利增速仍具韌性(2018年預計每股盈利增速為22%,2019年預計為15%)。但外資對於選股也是很謹慎的,且似乎一致看好消費升級主題,特別是受美國貿易爭端影響較小的本地消費行業;同時,外資也看好那些具有強大領導力、基本面強勁尤其是具有充沛現金流的企業,這能保證企業在去槓桿環境下穩健運行。

同時,眼下港股的情緒也並不強,畢竟,經濟復甦後半階段總是先殺估值、再殺盈利,外圍風險今年也將影響港股。

下半年,港股的風險主要表現為,美元、美息同步走高,導致新興市場走弱;貿易摩擦、地緣政治風險回升;港元弱勢持續而港息加速上行、南向資金走弱以及新興市場資金流出,導致香港流動性風險增加。

其實,對於2019年來說,只要預先設想到的風險對市場而言就無需擔憂,因為預期中的未來在市場價格中早已體現,而最令人擔憂或導致橋水“唱空”的原因則在於市場的過於自滿,未將未來的風險充分計入,而一旦市場逆轉,那麼衝擊將是巨大的。

未來,正如橋水首席投資官Greg Jensen所說,流動性轉變和週期進入末端的動向給資產帶來危險,然而金融資產的反映(價格)似乎並未體現這種風險,因為金融資產還在體現經濟持續走強的所謂“金髮姑娘”環境(Goldilocks)——經濟擴張的同時,通脹溫和。而這種自滿就又讓危險形勢變得複雜(風險逆轉時將令市場措手不及、造成劇烈衝擊)。

Greg Jensen表示,市場此前認為通脹預期仍然很溫和,只是剛高於美聯儲的目標水平2%,期權定價顯示,幾乎沒有投資者需要對經濟泡沫破滅的風險保護。另一方面也顯示,幾乎沒有通縮的可能性。通縮很可能在下一次經濟滑坡才會出現。 橋水對這種預期持懷疑態度,Greg Jensen 稱“我們懷疑,這種已經體現在市場的平靜景象會不會真正成為現實。”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 資深媒體記者。專注宏觀經濟和金融。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橋水頻繁“唱空”背後:2019為何令人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