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桔為什麼“跌落神壇”?下一個會是誰

砂糖桔是一種挺好的水果,雖然個頭小,但皮薄好剝、汁多而甜度高,在春節前後的水果市場上頗受歡迎。而最近的一篇報道則宣稱:中國砂糖桔跌落“神壇”!

沙糖桔為什麼“跌落神壇”?下一個會是誰

作為遠在北方的消費者,其實對於這一“跌落”並沒有明顯的感覺。超市裡的砂糖桔依然一直有貨,價格似乎比去年便宜一些——僅此而已。但從報道中,砂糖桔產區已經愁雲密佈:價格減半,仍有大量存貨積壓。

類似的事情並非第一次。中國各地打造的“XX產業基地”,這幾年來已經經歷過多次類似的“跌落”:蘋果、草莓、大蒜、獼猴桃、西瓜、柿子、大棗……都發生過某些地區“致富之路”懸崖的事情,網絡上時不時出現“大量優質XX即將爛在地理,幫幫農民”的呼聲。相對而言,這次的“砂糖桔跌落”尚還沒有那麼嚴重,“腰斬”之後收購價格依然高於生產成本,農民只是利潤降低了而已。

沙糖桔為什麼“跌落神壇”?下一個會是誰

這種現象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固然有“農業投機者”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或許還是各地政府的“產業發展思路”。許多地方政府都熱衷於打造“產業基地”,在轄區內號召甚至推動農民集中種植某種農產品。他們的思路很直接:種植現有的農產品,每畝利潤是X元;種植某某產品,畝產量是A,市場價格是B,種植成本是C,所以每畝利潤是y元;轄區內有多少畝土地可以種植,打造成一個多少萬畝的“產業基地”之後,就可以增加收入多少多少,從而帶到農民致富……

數學上一點問題也沒有,但純屬一廂情願。計算y所依據的A、B、C三個數字,A和C可以較為準確地估算,而B是無法維持的。農產品的市場需求總有飽和,像水果這樣的農產品,市場飽和之後就會開始下降——雖然水果是日常生活的“剛需”,但某種特定的水果並不是。消費者總是喜新厭舊的,再好的水果,新鮮勁兒過了之後消費量也會下降。

也就是說,某個時間點的價格是B,你開始大量種植, 種植出來之後價格就不是B了。中國幅員遼闊,對於新引進的農產品,不會只有一個地方適合種植。你在想建立“產業基地”,別的地區也在做同樣的打算。於是,一種“好產品”,很快就產量過剩,“跌落神壇”了。

作為產業發展的農產品,種植從來都不是最大的問題。在種子公司、農資公司和農技服務如此發達的今天,在一個自然環境適合的地區推廣種植一種農產品並沒有什麼難度。難的地方在於,種出來的東西如何銷售出去。而許多地方的“產業基地”打造,似乎總覺全國這麼大,只要有了好產品,就會有商家前來收購。

沙糖桔為什麼“跌落神壇”?下一個會是誰

然而,全國的消費市場雖然大,但可能的供應市場同樣也很大。計劃打造“產業基地”時所基於的供應與需求,在基地“打造”好之後可能完全不成立。商家可能來這裡採購產品,同樣也可能去其他產區採購。

一次一次地“跌落神壇”事件不僅是給“農業投機者”敲響警鐘,更是地方政府敲響警鐘。在推動打造“某某產業基地”的時候,不要只拿著計算器依據當前的數字去計算前景,更重要的是:深入地分析自己的轄區在該產品上有沒有“獨特”的優勢——比如歷史名氣、產品品質、種植成本、交通運輸等等,如果相對於其他“競爭地區”並沒有獨佔的優勢,那麼“打造”就會面臨著隨時“跌落”的危機。

砂糖桔只是一個又一個“打造——跌落”輪迴的例子。前有古人,也必然後有來者。只是希望各地政府和農民冷靜一些,不要在崩盤的時候又怨天尤人市場的殘酷。

最後,砂糖桔還是挺好吃的,降價了不妨多吃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