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我當爹,我卻要和他做朋友

孩子把我当爹,我却要和他做朋友

孩子把我当爹,我却要和他做朋友

當時我提出做朋友的出發點是

希望小米能跟我不設障礙地講講心裡話

滿以為他會很爽快地答應

結果卻被殘忍地拒絕了

正是孩子的拒絕

讓我重新考慮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孩子和父母是無法做朋友的

想一想平時我們是怎樣對待朋友的

再假設把朋友換成我們的孩子

然後看看我們還會不會

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我有一個朋友

不知是抽的哪股風

突然說要參加司法考試

他怕自己不能專心備考

就請求我做他的監督員

孩子把我当爹,我却要和他做朋友

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因為以我對他的瞭解

這個事兒根本不靠譜

但又不忍心打擊他的積極性

最終答應督促他

後來,他果然找各種理由逃避學習

為此還自罰請我吃了頓飯

最終我也只是吐槽他幾句

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這就是朋友之間的關係

雖然親如兄弟

但我沒有權利要求他必須怎麼做

也沒有義務為他的行為負責

但如果是孩子

我還能這樣不了了之嗎

孩子把我当爹,我却要和他做朋友

作為父母,我們不會放任孩子不管的

也沒有商量的餘地

我們必須想盡各種辦法

確保孩子完成學習任務

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

這個固定關係誰也無法改變

我們可以提取朋友關係中的重要特質

應用於親子關係的溝通中

但一定不要忘了做父母的本質

1

父母是孩子內心秩序的建設者

很多父母認為,能和孩子平等相處,有利於發展良好的親子關係。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孩子無論是在心智發育上還是情感表達上,都無法與父母平等對待。孩子在心理上需要父母作為生命中的權威,在親子互動中學習和建立內心的秩序。

孩子把我当爹,我却要和他做朋友

也許有父母會擔心,對孩子太嚴厲了,他們會害怕,然後就會關上和我們溝通的大門,拒絕和我們交流,我們將無法聽到孩子的心聲。沒錯,孩子會因為害怕父母而放棄溝通,但也會因為害怕而約束自己的行為。

害怕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就看孩子害怕的對象是什麼。如果是害怕父母的殘酷和粗暴,那孩子心中將會投下無法擦除的陰影;如果孩子害怕的是家長所代表的行為規範和道德準則,他就會逐漸建立內心的秩序,找到自己行為的邊界。

孩子把我当爹,我却要和他做朋友

比如我家小米曾經有隨手亂扔垃圾的壞習慣,而我每次都會很嚴厲地要求他,撿起來扔回垃圾桶,並罰他站在原地反思1分鐘。後來他再犯同樣錯誤,都會驚恐地看著我,然後不好意思地迅速把垃圾撿起來。那一刻他是害怕我的,但他其實害怕的並不是我這個人,而是害怕他的不文明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因為他心裡清楚,我不會對他怎樣,但隨地亂扔垃圾是不被允許的,他可能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的。

2

同理心不影響我們作為父母的身份

雖然孩子無法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和我們做朋友,但這不影響我們以同理心去理解孩子。有很多父母反映,不跟孩子做朋友,孩子都不信任他們,他們在外面捱了欺負,受了委屈,寧願在網上跟陌生人說,也不願意告訴父母。而我認為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不是因為父母的身份造成的,而是父母缺乏對孩子的同理心。

孩子把我当爹,我却要和他做朋友

同理孩子並不是要我們放下父母的威嚴,而是在表現權威的同時,接納孩子情緒和感受。同理心本質上是心與心、情感與情感的聯結渠道,我們允許孩子傷心、難過、憤怒和愧疚,正是在情感上給與孩子認同,而孩子的某些行為不被允許,是通過父母的權威來控制的。

孩子把我当爹,我却要和他做朋友

孩子想吃冰激凌的感受是不分對錯的,但感冒還要吃冷食的這個行為是不能被允許的。我既不能無視他真實的心理需求,嚴詞拒絕給他買冰激凌,也不能為了討他開心就答應給他吃。很多家長正是在這個環節的處理和把握上出了問題,要麼孩子越來越不信任自己,要麼就被慣上了天。

我們很多家長都誤解了

教育專家“跟孩子做朋友”的建議

認為把孩子當做朋友

凡事都要跟孩子商量

甚至事事尊重孩子的意見

刻意做一個溫和、民主的父母

而事實上,跟孩子做朋友

是要我們從心理上

接納孩子的想法和情緒

而孩子的行為和做法

家長該嚴格要求還是必須要嚴格

我們和孩子之間可以有友誼

但比友誼更珍貴的是親子之情

我們通常所說的和孩子做朋友

核心不是要建立和孩子之間的平等關係

而是在告誡我們

不要對孩子濫用手中的權柄

如果你有家庭教育的困惑和經驗

歡迎和我們共同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