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幾個不讀書的理由?

你有几个不读书的理由?

在上週剛結束的“2017教育論壇”上,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的一個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說:閱讀從根本上講是一種人道主義行為,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著名攝影家解海龍先生。

早年間我有幸在解老師身邊工作過一段時間,

對他拍攝的“希望工程”系列照片如數家珍,

每一張照片背後的故事我都聽過無數遍。

那些大山裡的貧苦孩子,因為解老師的照片獲得了讀書的機會,從此改變了命運。

你有几个不读书的理由?

解海龍作品

在我小時候,村裡也有很多上不起學的孩子,

尤其是多兄弟姐妹的家庭,

其中必須有人放棄讀書的權利,才能保證其他的兄弟姐妹完成學業。

這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那些不能讀書的孩子,

他們失去的的不僅僅是機會,更多的是感受這個世界的能力。

你有几个不读书的理由?

解海龍作品

那個時候,即使是有機會上學的孩子,

讀書的資源也是相當匱乏的。

小學六年,我只有一本課外書,

就是天天帶在身上,被翻得破爛不堪的作文選。

中學時,每個月省吃儉用,

才訂閱了一本《中學生》雜誌,

這些都是我當年最最珍貴的精神食糧。

如今,社會快速發展,閱讀的資源遍地都是,

大多數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獲得讀書的機會,

孩子們反而不再渴望閱讀了,

甚至連我們這些曾經“缺糧”的成人,

也不再熱衷閱讀了。

週末我帶小麥去了一趟北京的閱讀體驗大世界,

偌大一個書店沒幾個人,孩子更是少得可憐,

更讓我驚訝的是,一群帶孩子置身書海的家長,

竟然不約而同地都在無聊地看手機。

而與此同時,遠在深圳的教育論壇上,一大批閱讀教育專家和老師們,

正在激烈而認真地探討著,如何通過閱讀重塑教育的未來。

從上個世紀人人渴望讀書,

到今天一部分人聲嘶力竭地呼喚大家讀書,

這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讓人們逐漸放棄了閱讀的權利?

1

“沒時間”是不是一個適當的理由

我有一個90後的同事,無論走到哪裡身上都會帶本書,

只要一有機會就拿出來翻看幾頁。

我曾問她:“怎麼有那麼多閒工夫看書呢?”

她很不解地看著我回答道:

“我忙得很,哪有閒工夫?”

“那你怎麼還有時間讀書呢”我又問道,

這時,她很認真地對我說“我正忙著讀書你,沒時間和你閒聊。”

你看,讀書是她的正事,是她生活的一部分,

而我們很多人卻把讀書當成了閒事兒,

所以,我們並不是沒有時間讀書,

而是以忙為藉口拒絕閱讀。

2

為閱讀而閱讀,被閱讀傷了感情

在教育論壇上,有位朋友對我抱怨了他的痛處,

他覺得讀書簡直是在浪費他的時間和生命,

每當他滿懷熱情地讀完一本好評如潮的書後,

都有一種被欺騙的後悔感。

我有過類似的感受,所以能理解他的那種心情,

讀那本書並不是他本身的需求,

只是因為眾人都說好,因此抱著很高的期望值,

希望能從中汲取一些營養。

當這本書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就會感到失望,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讀書的興趣和動力。

這一方面可以歸責到書本身的質量問題,

大量的爛書浪費了我們的時間和熱情,

另一方面,卻是因為我們無目的閱讀造成的。

在如今琳琅滿目的書海中,

我們遇到的不可能都是好書,

也不可能讀遍所有的好書,

而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有選擇性的閱讀。

我們也沒有必要每本書都讀完,

對自己來說,沒有價值和營養的書,

無論別人的評價有多好,都要果斷放棄,

而對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有幫助的書,和那些與自身興趣有關的書,則可以反覆讀。

3

學校教育給孩子的閱讀帶來多大的傷害?

到現在我還能清晰地記得,

朱自清的《背影》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幾段,

各段的段意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

多年以後,我還可以流利地背誦出《長恨歌》,

可以抑揚頓挫地來一段《岳陽樓記》和《愛蓮說》。

但我至今不理解,也不能很好的體會這些文章和詩詞的真情實感,

因為我只要會填空,能寫出標準答案就可以了。

而當我看到青青的麥田隨風起伏時的樣子,

我才真真體會到成語“翠色慾流”的妙處,

當我抬頭看到晴朗的天空時,

才實實在在理解什麼是“一碧如洗”。

我們的學校教育走到了今天,

依然還把孩子們關在課本里,留在課堂上,

大量機械性的作業訓練,

生生掐斷了孩子們閱讀的興趣,

即便有一些空餘的時間,

他們也不願意再碰閱讀這件“苦差事”

而是選擇相對比較輕鬆的電視和遊戲來放鬆。

4

父母為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

大量的數據和事實證明,

父母不讀書和家中無書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不會喜歡閱讀.

回憶一下前面我提到的圖書館裡的幾位家長,

他們帶孩子到圖書館的本心,

應該是想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但自己卻對身邊的書置若罔聞。

孩子們看到這些玩手機的家長們會怎麼想?

孩子不是天生的愛閱讀者,他們需要大人的陪伴和引導,

每當我談到父母對孩子閱讀的影響時,

我都會想到《偷書賊》這本小說,

書中的女主莉賽爾,因為繼父陪她偷偷地閱讀,

書成了比食物還要難以抗拒的東西,

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

讓她熬過了現實的苦難,

也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我深知親子閱讀的美好和力量,

也知道讓不讀書的父母重新把書拾起來有多麼的困難,

但我依然想做一步小小的努力,

哪怕帶動一位家長,一個家庭走上閱讀之路,

我都覺得是有意義的。

我相信,沒有不愛閱讀的孩子,

他們只是不知道讀什麼好書,不知道怎麼讀

只要有好書,有家人的陪伴,

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

閱讀是孩子應有的權利,

無論他們是怎麼丟掉和放棄的,

我們都有責任幫他們爭取回來。

PS:

我有一個想法,招募一個小小的讀書會,

名字就叫“5+5童成書友會”,

一起商討讀書的事。

如果你有家庭教育的困惑和經驗

歡迎和我們共同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