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代幣,背後的經濟邏輯是什麼?

什麼是token?

各位讀者,下午好!本篇文章將為大家解讀何為Token與Token經濟。

Token這詞大家都不是很陌生,但它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我們去做個問卷調查,估計會有很多的答案。常見的答案有:令牌、代幣、獎牌、代金券、通證等。那麼目前來說最為合理的應該是“通證”這一翻譯了。絕大部分的人會認為Token就是“代幣”,這裡解釋下。Token可以是代幣,但代幣不能代表Token,是一個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在區塊鏈網絡中,Token應該包含著積分、資產、利益等,也就是說Token代表著持有人的一切權益。

Token≠代幣,背後的經濟邏輯是什麼?

Token不僅僅是代幣這麼簡單

為什麼會很多人認為Token=代幣呢?這個是由於市場的環境所造成的。隨著區塊鏈的火熱,平臺類的共聯也崛起,代表有:以太坊。(EOS現在主網剛上線還不夠穩定,因此沒列入)。那麼在以太坊(ETH)上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難度有多大呢?難度等級:輕而易舉。正常來說一個人花個十來分鐘就可以在以太坊上發行自己的代幣,而且發行數量不設限制,如果你想要發1000億枚幣也是完全OK的。因此2017年後半年很多項目就寫一份白皮書,發了幣開始募錢了,圈到錢有的項目失敗了,有的跑路了,有的就是純粹的空氣幣項目。在他們鼓勵用戶購買他們的代幣時,就宣傳所購買的代幣就是區塊鏈中的“Token”。Token=代幣也就這麼的被市場教育出來了。還有一個原因是目前區塊鏈還不夠完善,Token的權益大多情況下只有“代幣”能被兌現,所以大家說Token就默認為代幣了。

在說到“幣”的時候,其實大多數人都被模糊了。比特幣大家都知道它是“加密貨幣”,對應的英文是“cryptocurrency”。另外一個就是“代幣”,現在用Token去表示它。加密貨幣很好理解,它起源於比特幣,目的是要成為支付的貨幣。但Token上訴就說明了不是單純的“代幣”這麼簡單了。

Token 經濟

Token經濟看起來好像很高大上,像是一樁生意或者是一個經濟模型。Token經濟其實是指網絡中整個生態的經濟,將Token所附屬的一系列特徵都融入到整個生態中,且整個生態與實體經濟是有聯繫的。這裡筆者強調一點,如果區塊鏈的應用只是發發幣,只是應用在虛擬世界中,那將是一個極大的浪費與失敗。

Token≠代幣,背後的經濟邏輯是什麼?

在區塊鏈網絡中,Token“權益”化了很多事物。因此,在Token的作用下市場會有更高的自由度。任何人都可以發佈自己的服務權益,且整個權益是全網絡認可的並運行在區塊鏈上。簡單來說,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成本的降低了很多,我們不必再依靠中心化機構來給各種證明證明“我是我,我的是我的”等。

Token會不斷的流通,且流通速度也是快速又高頻。那麼Token就很快會有了相應的價格,有了價格便有了更完善的市場。

只能合約也是極大降低了人與人信任的成本,Token也將圍繞著只能合約,或者說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將信任的成本降低了,成本節省了便是利潤。以前這塊大額利潤是被第三方中心化的機構所佔據的,那麼這塊利潤將會重新分配給生態中的其他相關利益角色,比如生產者與消費者。

今天出差就寫這麼多,感謝各位讀者的閱讀,非常感謝!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與關照!

Token≠代幣,背後的經濟邏輯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