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信訪工作要抓好四個方面

一、突出預防,把信訪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信訪工作更要抓好預測防範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變被動為主動,變“救火”為“防火”,增強信訪工作的主動性、超前性和實效性。要強化市、鄉、村三級信訪網絡體系的建設,自下而上、部門之間形成“互聯網”,尤其要把工作重點放在最基層,在農村、企業配備信訪信息員,及時預報反饋信訪動態,保證信息渠道暢通,反應快速敏捷。要狠抓信訪隱患的排查調處,定期組織集中排查活動,進廠、進村、入戶實行“拉網式”排查。對排查出來的問題,及時梳理分類,全部消滅在萌芽狀態。要加強預警預案,在各級開展重大活動前和出臺一項群眾比較敏感的政策前,由信訪部門牽頭,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問題進行全面分析、預測,有針對性地制定出防範、化解預案,防患於未然。

二、重視初訪,提高信訪一次性處結率

一些信訪問題,之所以小事變大,大事變難,很大程度上是沒有抓好初信初訪。為此,各級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群眾的第一次來訪,重視接訪的第一人,在機關幹部中實行信訪首問責任制,凡是到機關辦事、來訪、問事的群眾第一個找到誰,誰就是首問責任人,就要把來訪人的姓名、時間、反映的問題等事項詳細記錄在案。是自己本職範圍內的事情,立即解決,給予圓滿答覆;不屬自己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及時把來訪人送到相關部門。對首接失職、互相推諉扯皮、沒有及時答覆和辦結群眾反映事項的機關幹部,直接追查責任。要增強基層辦信辦訪力量,在區全面推行黨委書記負總責,分管副書記牽頭,紀檢、信訪、司法、民政和經管等部門共同參與的“五位一體”辦信辦訪工作機制,設立專門的接訪辦公室,成立專門抓信訪穩定的隊伍,促進群眾來信來訪及時、公正解決。

三、開展會戰,化解重大疑難信訪問題

多年未結、結而不服的信訪積案涉及面廣,處理難度大,是影響社會穩定的主要因素,也是信訪工作的“老大難”問題,僅靠個別部門的力量難以奏效,必須調動縣、鄉(部門)、涉案單位三級的積極性,開展信訪問題集中會戰,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處結。納入集中會戰的每一起信訪案件,都確定一名縣級領導包案、一個牽頭部門負責、一套工作班子承辦,包調查、包處理、包答覆、包結服。對有道理、有條件的,立即解決;對需要進入司法程序解決的,積極引導上訪人依法解決;對要求過高,一時無法解決的,做好思想工作,引導上訪人自覺接受合理的處理意見。

四、主動下訪,鞏固信訪工作成果

變上訪為下訪、變坐門等訪為出門接訪是減少復訪、纏訪的有效措施。特別是區級領導幹部,經常帶頭深入農村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不僅能夠促進信訪問題解決,緩解基層信訪壓力,還能夠促進工作作風轉變,密切黨群幹群關係。要建立區級領導幹部公開下訪接待制度,開展下訪,看一看基層單位的整體信訪工作做得怎麼樣,信訪案件處理得怎麼樣,是否需要幫助、指導、協調解決;還可以直接接待群眾來訪,面對面地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對已處結的信訪案件,牽頭處理部門要負責對上訪人進行回訪,直接與信訪人見面,通過交流了解,看一看處理意見是否落實,反映的問題是否徹底解決,信訪人是否真正滿意,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把信訪成果鞏固在穩定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