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信访工作要抓好四个方面

一、突出预防,把信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访工作更要抓好预测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变被动为主动,变“救火”为“防火”,增强信访工作的主动性、超前性和实效性。要强化市、乡、村三级信访网络体系的建设,自下而上、部门之间形成“互联网”,尤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最基层,在农村、企业配备信访信息员,及时预报反馈信访动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反应快速敏捷。要狠抓信访隐患的排查调处,定期组织集中排查活动,进厂、进村、入户实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梳理分类,全部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加强预警预案,在各级开展重大活动前和出台一项群众比较敏感的政策前,由信访部门牵头,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防范、化解预案,防患于未然。

二、重视初访,提高信访一次性处结率

一些信访问题,之所以小事变大,大事变难,很大程度上是没有抓好初信初访。为此,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群众的第一次来访,重视接访的第一人,在机关干部中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是到机关办事、来访、问事的群众第一个找到谁,谁就是首问责任人,就要把来访人的姓名、时间、反映的问题等事项详细记录在案。是自己本职范围内的事情,立即解决,给予圆满答复;不属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及时把来访人送到相关部门。对首接失职、互相推诿扯皮、没有及时答复和办结群众反映事项的机关干部,直接追查责任。要增强基层办信办访力量,在区全面推行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副书记牵头,纪检、信访、司法、民政和经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办信办访工作机制,设立专门的接访办公室,成立专门抓信访稳定的队伍,促进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公正解决。

三、开展会战,化解重大疑难信访问题

多年未结、结而不服的信访积案涉及面广,处理难度大,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也是信访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仅靠个别部门的力量难以奏效,必须调动县、乡(部门)、涉案单位三级的积极性,开展信访问题集中会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处结。纳入集中会战的每一起信访案件,都确定一名县级领导包案、一个牵头部门负责、一套工作班子承办,包调查、包处理、包答复、包结服。对有道理、有条件的,立即解决;对需要进入司法程序解决的,积极引导上访人依法解决;对要求过高,一时无法解决的,做好思想工作,引导上访人自觉接受合理的处理意见。

四、主动下访,巩固信访工作成果

变上访为下访、变坐门等访为出门接访是减少复访、缠访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区级领导干部,经常带头深入农村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不仅能够促进信访问题解决,缓解基层信访压力,还能够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公开下访接待制度,开展下访,看一看基层单位的整体信访工作做得怎么样,信访案件处理得怎么样,是否需要帮助、指导、协调解决;还可以直接接待群众来访,面对面地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已处结的信访案件,牵头处理部门要负责对上访人进行回访,直接与信访人见面,通过交流了解,看一看处理意见是否落实,反映的问题是否彻底解决,信访人是否真正满意,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把信访成果巩固在稳定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