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你清单式的教育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看了很多关于教育孩子的资料,感觉现在的大多数教育孩子的方式会让孩子变得一团糟。

阻碍了他们个人特质的培养。然而这种育儿方式在大多数家长的潜意识里是理所当然的,我想说的是,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去担心孩子的成长,父母却没有足够参与到孩子的人生当中去。大多数家长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却基本上不关心孩子究竟一天经历了什么?

担心孩子这是本能,但是如果走上另一个极端,也会有很多坏处。

不要用你清单式的教育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比如家长认为孩子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除非父母可以随时保护和纠正孩子的错误。关注孩子的每一件小事,掌控他们的每一个细节,直到他们进入名牌大学,找了好工作。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倾向让我们孩子过一种清单式的童年。

清单式的生活就是我们确保他们安全健康,吃好喝好;然后先让他们进入好的学校,并且是好学校的好班级,在好学校的好班级中同时取得好成绩并且较高的荣誉,还要参加运动,活动告诉孩子不要只是参加社团,还要创建社团,因为这是走向社会的基石。

不要用你清单式的教育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却从来没有问过孩子们的想法?总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做到最好,而且所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做家长们希望中的完美。

我们希望我们孩子能够做到完美,而我们却没有要求自己。我们没有做到,所以要求自己的孩子要成功,我们忙着跟每个老师、校长,教练、推荐人沟通,搞得像是孩子的管家、像私人管家、秘书,然后对孩子、我们宝贝的孩子,我们要花心思来督促,哄骗、暗中帮忙、唠叨、甚至讨价还价。确保他们考上顶尖大学,进入世界500强企业。

我们都很清楚,名牌大学都是万里挑一,所以大部分清单式的童年长大的孩子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他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整天都在学习做作业上补习班,总觉得任何事情都要充实起来。去规划他们的时间,每一步,每一天,每个活动于我们对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成败攸关,我们不让他们做家务。甚至不让他们有充足的睡眠。

只需要他们把清单上的事情做好。在清单式的童年中,我不可否认希望他们开心,但他们放学回家,我们通常第一件事就问询他们的手头是否有作业和成绩。

他们从我们脸上看到的我们对他们认可,我们的爱,看他(她)们的价值却是来自成绩单上的结果,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就像动物园上的训兽师一样,让他们跳的再高点再远一点。

日复一日,等上了高中,他们不会问我们该对哪些课外活动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们只会问辅导员“我们怎样才能进入好的大学?”,然后当他们拿到成绩单。如果拿了一个中等分数的时候,他们会狂躁的给同学给老师发短信,有谁考这个分上了好大学吗?

不要用你清单式的教育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然后我们的孩子们,无论是高中毕业的时候的结果怎么样?

都会被压的喘不过气,心里十分脆弱,精疲力竭。他们比实际年龄显得更老成,盼望大人告诉他们“你已经做的够多了,小时候这么努力已经足够了。”,他们却现在在高分的焦虑和沮丧中慢慢枯萎。更甚有的孩子会想这样的人生最后究竟有没有意义?

我们做父母的当然认为这样都有意义。我们所表现出来的给他们的感觉就像如果他们进不去我们希望的,最好的大学或者找不到好的工作。他们就没有未来或者仅仅是我们认为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就是这样。他们是为了你们而考大学。

但是如果你看看这形势的后果,你有勇气看的话。你会发现这不只是孩子认为它们的价值来自于成绩和分数线是他们在正在成长的意识里。就像看的电影《傀儡人生》或者《恶棍天使》里的查小刀一样。我们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号:嘿,孩子,没有我,你什么都干不成。

随着我们过度的帮助,过度的保护,工作指导,过度的关怀,我们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能效的机会。自我能效(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准则远比通过父母赞美的自尊更重要。这是当一个人看到自己通过的行动,才能达成的成果建立起来的。

而不是你们先把路铺好带着他们做出的行动。是他们自己的行动产生的结果。极而言之,如果我们的孩子要建立他们也必须要建立自我能效。就是需要自己更多的为他们的人生。做出更多的思考,规划和决定、行动,期望,应对实验,犯错,梦想以及体验。

我现在是不是再说每个孩子都很努力,都很积极,都不需要对他们的人生有干涉和关心。我们应该退后,任其发展呢?

当然不是。这并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当我们把成绩,分数,荣誉和奖励,看成他们童年奋斗目标,当我们带孩子,去追寻理想中的大学,找到理想中的工作。

这种对于成功的定义太过狭隘了。其实我们通过这种过度帮助来让他们获得一些短期的成功,比如帮他们做作业儿拿到好的成绩,在我们帮助下,他们可能会成为一个更好初中高中简历,我没有说的是这些会让他们在我们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孩子要上哪些名牌大学,而需要更多关注他们的习惯,心态,技能,身心健康。有了这些,他们在哪都能够成功。我要说的是,孩子需要我们少一点痴迷于成绩和分数,而且他重点放在打造一个能帮助他们拥有自我能效,有主见的童年上。

比如凡事亲力亲为,这是有根据的。历史上最有话语权的人类研究被称为哈弗格兰特研究。这项研究发现,专业技能上的成功往往是孩子们小时候做家务留下的基础。越早开始这种挽起袖子开干的心态,这种心态代表着我会尽力去改善整件事情,这就是让你在工作中找到新奇的东西。

我们都清楚这个道理哦,在清单式的生活的童年里,我们不让孩子做家务等等亲力亲为的事。当他们长大进入职场,还在等待着一个清单。但这个清单,并不存在。

更可悲的是他却把爱是对于工作的爱,而不是对人的爱、我们的配偶,我们的伙伴,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庭。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如何去爱。要爱别人,他们要学会爱自己,想要他们爱自己,我们就给予他们无条件的爱。

所以放下对成绩和分数的关注,当我们亲爱的孩子放学回家,或者我们下班回家,我们要关掉电子设备把手机放到一边看着他们的眼睛,让他们看到我们脸上洋溢的喜悦。就像第一次看到我们出生的孩子。然后我们应该说“你今天过得怎么样?”“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吗?”然后你孩子会说“午饭”,虽然很想听到的是学习,考试,但你还得表现出对午饭的兴趣。你要说我今天午饭哪里比较棒,他们需要知道分数并没有很重要,不止他们的学习成绩。

好,你可能会想,大学看的就是分数和奖项。

但我告诉你们,是的,那些最有名的学校需要这些分数。但是如果你换一个想法,为什么这些就是好学校?往往是走出来的人有伟大的成就,而不只是伟大的学校造就成功的人。

不要用你清单式的教育方式毁了孩子的一生

不管他们进入什么样的学校,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有没有主见,有没有处理事情的能力。那些商业上的成功人士,成功点不是他考上多好的学校,而是在学校中他们有自己的主见,在职场上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而不是书呆子,一个考试机器,一个等待发号指令的程序。

你们的孩子不是什么名花名草,是一株野花,一株未知名的花,他们经过风吹雨打,谁能保证不是稀世珍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