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也有自己的「李飛飛」,她帶給了 AWS 新的智慧與強大

亞馬遜也有自己的「李飛飛」,她帶給了 AWS 新的智慧與強大

摘要:AI 正驅動著雲計算服務的戰爭。

將近一年前,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身價超越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一年後,亞馬遜的市值也悄悄逼近了蘋果——距離成為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亞馬遜只差七百億美元。

無人敢判定這家電商起家的互聯網公司是否會先於蘋果觸達「萬億市值」的巔峰,但投資人和分析師們都相信亞馬遜才是那個更「有未來」的公司,而撐起這份未來的,就是正在成為其營收王牌的雲服務 AWS(Amazon Web Service)。

在 2017 年,AWS 的營收增長了 43%,達到了 175 億美元,佔據了亞馬遜整體營收的 10%,僅這一項收入就讓亞馬遜成為了商業軟件行業排名前五的巨頭。分析師認為,這項業務將在 2018 年實現 38% 的增長;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師還預測,在 2020 年,AWS 將會為亞馬遜帶來超過 400 億美元的收入。AWS 的 CEO Andy Jassy 曾直言,他認為 AWS 將會在未來成為亞馬遜內部最大的業務。

但在多年以前,AWS 剛剛創建起來的時候,它卻並不被外界所看好。

亞馬遜也有自己的「李飛飛」,她帶給了 AWS 新的智慧與強大

AWS CEO Andy Jassy;圖 | 視覺中國

「瘋狂」的點子

2003 年,亞馬遜的網站流量激增,但網站的基礎設施卻剛剛被升職負責網站工程團隊的本傑明·布萊克(Benjamin Black)寫了一篇簡短的論文,討論重建亞馬遜網絡基礎設施的可能性。在文章結尾,他提到了將出售虛擬服務器作為一項服務的可能。

布萊克的頂頭上司,公司負責 IT 基礎設施的副總裁 Chris Pinkham 帶著布萊克將這份論文交給了 CEO 貝佐斯,他們向貝佐斯描繪了一幅未來圖景:大學生憑藉亞馬遜的服務在寢室裡就可以創辦起一家公司。

貝佐斯非常欣賞這個想法,很快讓 Pinkham 帶領團隊打造 EC2(彈性計算雲)。三年之後,EC2 作為初版產品之一在 AWS 的發佈會上亮相。

「當時我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布萊克回憶說,「很久之後,我麼你才意識到,這實際上掀起了一場變革。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並不明顯。」

在 AWS 研發初期,亞馬遜還是一家剛剛盈利兩年的上市公司,在公司的股東會上,不少股東對 AWS 的業務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這與亞馬遜電商公司的屬性毫無關係,但堅信 AWS 價值的貝佐斯並沒有理會股東們的建議,他要將 AWS 做下去。

在 2006 年 AWS 正式發佈的時候,大多數人對此仍不理解,他們認為這是狂人貝佐斯的又一個燒錢的妄想。在當年十月彭博商業週刊的封面報道《傑夫·貝佐斯的豪賭》(Jeff Bezos' Risky Bet)裡,一位華爾街的分析師抱怨說 AWS 這條業務大概不過是貝佐斯想要分散外界對其電商業務注意力的障眼法罷了。但也有人對貝佐斯的「豪賭」表示讚賞,著名媒體人 Tim O'Reilly 就很早跟上了貝佐斯的想法,他認為在日後與微軟和 Google 的對抗中,亞馬遜會成為那匹脫穎而出的「黑馬」。

十多年之後,O'Reilly 的預言成為了現實,憑藉 AWS 業務的強勁增長,亞馬遜的股價一路水漲船高,市值漸漸趕上甚至超越了曾經遙不可及的微軟和 Google。

迎面的敵人

對亞馬遜而言,搶先競爭對手進入一個市場「已經成了亞馬遜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後來的智能音箱還是其他種種業務,亞馬遜都在努力爭做開闢全新市場的那個先行者。

對待曾經媒體和投資人的不滿,在 2006 年彭博社的那篇封面報道里,貝佐斯也曾吐露過心聲。「我們對於不被理解這件事非常適應,早就已經習慣了,」貝佐斯說道,帶著他一貫的仰首大笑。多年以後回過頭來,人們發現當年外界的不理解其實對亞馬遜並不是一件壞事,在很長的時間裡,沒有人意識到雲計算服務的重要性,亞馬遜也得藉著這個空檔,一路搭建起了自己的雲計算帝國。

亞馬遜也有自己的「李飛飛」,她帶給了 AWS 新的智慧與強大

在 2018 年第一季度,AWS 貢獻了亞馬遜全公司運營利潤的 73%,這讓它成為了公司最賺錢的業務之一。貝佐斯對此感到非常滿意,他在季度財報中表示,「在 AWS 遭遇同行的競爭之前,它享受了長達七年的非同尋常的優勢,而且我們的團隊從來沒有怠慢,正因如此,AWS 是目前最先進、功能最多的(雲計算)服務。」

貝佐斯說的當然是事實,就現階段各家雲計算提供的功能和服務而言,早早起跑的 AWS 依然是最佳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亞馬遜在雲計算市場上就完全沒有壓力。

在 2014 年,Google、微軟和 IBM 等等巨頭公司都已經在雲服務領域有所佈局,但比起亞馬遜的體量,這些尾隨者在當時甚至不值一提。當時,亞馬遜一家獨大,其份額是市場上第二到第十五名總和的五倍之多。

可到了 2016 年第一季度,亞馬遜的市場份額已經降到了 30% 左右,微軟、IBM 和 Google 緊隨其後的三家一起則佔據了超過 20%。

兩年之後,亞馬遜依然維繫著三分之一左右的市場份額,但微軟和 Google 也一直在迎頭趕上。根據 2018 年第一季度的數據,微軟雲服務 Azure 的市場份額從去年的 10% 增長到了 13%,Google 則從 5% 增長到 6%,小步向前邁進。

微軟、Google 等巨頭入場後,傾全公司之力投入雲服務的基建和研發,一點點蠶食亞馬遜的市場份額。對亞馬遜而言,要遏制住這樣的趨勢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它要擔心的絕不僅僅是現階段的市場份額。

雲端的 AI

依靠基礎功能和數據中心的體量拼市場的雲計算時代已經過去,在 AI 風行的今天,企業們常常對有著 AI 計算能力的雲服務有著更多的需求,而在人工智能這一領域裡,研究基礎更強的微軟和 Google 比亞馬遜要更有發言權。

尤其是後來者中成績最好的微軟,在將雲服務與 AI 的整合上動作不斷。在五月的 Build 大會上,微軟發佈了 Project Brainwave,幫助雲服務 Azure 的客戶在雲端部署人工智能的處理任務。

對亞馬遜來說,部署雲端的 AI 刻不容緩,正因如此,在 2016 年的年底,李飛飛加入 Google Cloud 的消息傳出的同一時間,亞馬遜宣佈來自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C Irvine)的 Animashree Anandkumar 博士加入 AWS,擔任首席科學家一職。

亞馬遜也有自己的「李飛飛」,她帶給了 AWS 新的智慧與強大

Animashree Anandkumar;圖 | YouTube 視頻截圖

Anandkumar 博士是深度學習領域的學術「大腕兒」,她最廣為人知的成績是解決了機器學習領域的非凸問題(non-convex problem),並且在張量研究領域也有不少建樹。

Anandkumar 博士加入後不久,亞馬遜就發佈了三個部署在雲服務上的機器學習應用:圖像識別服務 Rekognition、語音合成服務 Polly 以及聊天機器人服務 Lex。

隨著橫跨學界、產業界兩端的 Anandkumar 博士帶領著團隊在 AI 普及到雲端的研究漸漸深入,AWS 的人工智能屬性也受到了客戶群體裡越來越多的好評。在 Anandkumar 博士看來,部署在雲端的 AI 工具只是一個開始,AWS 需要 AI 幫助它「跑得更快更好」,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亞馬遜將能夠提供更有效率的雲端服務,AI 將從雲計算的基礎服務層面做出優化。

可以看到,未來雲計算的戰場上不僅僅是算力和基礎功能的博弈,它需要更多技術含量的加持來保證不斷更新的客戶需求得到滿足。而人工智能,作為最前沿的技術領域之一,將成為這一戰場最強大的推動力。

7 月 21-22 日,在成都·東郊記憶,亞馬遜 AWS 首席科學家 Animashree Anandkumar 將來到極客公園 Rebuild 2018 大會的現場,為我們講述人工智能將如何在雲計算時代助力企業的成長。


現在,你有一個機會,與亞馬遜 AWS 首席科學家 Animashree Anandkumar、MIT 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 Daniela Rus、《區塊鏈革命》的作者 Alex Tapscott、美團 AI 首席科學家夏華夏、鏈家貝殼找房副總裁惠新宸、歡聚時代 CEO 李學凌、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李斌和錘子科技創始人&CEO 羅永浩面對面,聽 Google、Udacity、小米、京東和大疆的新想法。他們將齊聚極客公園 Rebuild 2018 大會,為我們帶來他們在新技術與產業的縱橫中看到的下一個創業爆發的交點。

7 月 21-22 日,在成都·東郊記憶的極客公園 Rebuild 2018 科技商業峰會上,你會找到那個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