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靜之死,一場因爭風吃醋引發的冤案

在李淵起事過程中,有兩個人是最初的謀主,是他們一步步慫恿李淵走上了自立之路。他們一個是裴寂,一個是劉文靜,可謂是李淵的從龍之臣。

當時,裴寂是晉陽宮監,劉文靜是晉陽令,和還是太原留守的李淵往來甚密。一日,二人於月夜閒聊,見城上烽火繚繞,裴寂忍不住嘆息道:“貧賤如此,復逢亂離,將何以自存!”

劉文靜笑道:“時事可以預料,我們二人相知,何憂貧賤!”劉文靜一向看好李世民,趁此機會對裴寂道:“李世民非尋常之人,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紀雖少,但命世才也。”裴寂不以為然。

劉文靜既看好李世民,就偷偷的與他謀劃天下大計,兩人越說越投機,但暫時還不敢直接和李淵說。因裴寂和李淵關係最好,劉文靜先牽線搭橋讓他和李世民結交,三人漸漸達成共識。

劉文靜之死,一場因爭風吃醋引發的冤案

就這樣,在裴寂、劉文靜和李世民三人不停地慫恿、勸說下,李淵半推半就的同意了起兵,第一步計劃是奪取長安作為根據地。

強行擁立代王楊侑為皇帝后,李淵成為隋朝的丞相,以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司馬,最為核心的左膀右臂。但是,隨著兩人官位的變化,劉文靜開始不爽了。

公元619年,李淵已經稱帝一年有餘,裴寂官至尚書右僕射,實質上的宰相。李淵對他言聽計從,見面只稱“裴監”,從不直呼其名,恩寵滿朝文武無人能及。

而劉文靜呢,其實官位並不低,被任命為民部尚書,相當於財政農業部長。但在劉文靜眼裡,我和裴寂功勞相當,為何他成了宰相,我卻成了他的下級。

劉文靜之死,一場因爭風吃醋引發的冤案

人一旦心裡有氣,又得不到適當的發洩,那氣壓就會越來越高。所以,每當朝堂論事,只要裴寂贊同的,劉文靜必定反對,裴寂反對的,劉文靜必定贊同,經常讓裴寂下不來臺。

有一次,劉文靜和弟弟通直散騎常侍劉文起一起喝酒,喝多了後劉文靜牢騷滿腹,藉著酒勁拔出佩刀猛砍柱子,喊道:“一定要砍下裴寂的腦袋!”

不久,劉文靜的家裡出現詭異之事,劉文起召來巫師在星光下披散頭髮、口銜大刀施法。恰巧,劉文靜有位小妾因失寵對他懷恨在心,藉此機會讓哥哥舉報劉文靜謀反。

聽說劉文靜被指控謀反,李淵派出最為信任的裴寂、蕭瑀調查真相。劉文靜辯解道:“當初太原起兵時,我是司馬,裴寂是長史,職位聲望大致相當。如今裴寂位居僕射,住著大房子,而我的官銜和待遇與一般人沒什麼區別。況且,我還要東征西討,老母親留在京師無人照顧,確實有些不滿的情緒,因喝醉了口出怨言,不能自保。”

劉文靜之死,一場因爭風吃醋引發的冤案

劉文靜話都說到這個地步了,謀沒謀反大家心知肚明。但李淵卻對著群臣說:“聽劉文靜這番話,顯然是要謀反。”一時間,朝堂鴉雀無聲。

只有李綱、蕭瑀仗義執言,認為劉文靜不是謀反,李世民也在反覆求情,說道:“過去在晉陽,文靜先定起兵大策,然後才告訴裴寂,現在的任用和待遇相差懸殊,令他產生怨恨情緒是有的,並非想要謀反。”

但裴寂顯然不想再給劉文靜活路了,對李淵說道:“文靜的才智謀略在眾人之上,加上性情粗疏險惡,如今天下未定,留著他必定是禍患。”

李淵一向信任裴寂,沉思良久之後,最終同意了裴寂的意見,判處劉文靜和劉文起死刑,家產全部抄沒。

從事實來看,這是一起徹頭徹尾的冤案,但對於劉文靜來說,這一切難道不是自找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