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转麦罢”

富平人的语言直接明了,把“送忙罢”叫“转麦罢”(音转mei pa),是个“小看大”(即女儿给娘家、外甥给舅家送)的节礼。各家的小媳妇、老婆婆精心地蒸出又大又虚泛的“油角角”、“油卷”馍,把女婿娃娃收拾干净“哦耶”(wo ye,俗语,整洁的意思),带上点心,远处的骑自行车,近处的背上布袋步行,大道村巷到处都是欢笑问候的招呼声。

富平“转麦罢”

富平“转麦罢”

馍和点心不是随意拿的,按亲戚家数,有长辈的一份点心,平辈一般不拿点心,馍要拿双数,每家准备四个馍,最后再多拿两个。客人到后,主家就开始下厨,拾掇招待的饭食,直到吃过午饭客人要告辞的时候,才能解开客人的包包(免的让客人说主家看拿的礼做饭哩),留下馍馍和点心,俗称“丢布袋”。馍馍留两个,最多四个,重要地是不能把客人包包里的馍馍拿完,讲究“布袋不空”,不然是很不礼貌的!有的人家还会用自家的桃、杏等瓜果等把包包装满,让客人“满载而归”,真个地“古风淳淳”。

富平“转麦罢”

火红的太阳推动时光的轮轴,不紧不慢的向前摇摆,催动的麦子上场,催动的颗粒归仓。辛勤的农人们收割碾打完了麦子,又种下了玉米、豆子等秋庄稼,就像打了场硬仗一样,总算“忙罢”了。“忙罢”是关中道一个仅次于过年的“节假”时段,甚至有的村唱戏,有的村过“会”,家家户户用新磨的白面、新榨的菜油,蒸馍馍,烙油饼,走动亲戚,招待客人,尽情的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富平“转麦罢”富平“转麦罢”

富平“转麦罢”

我小时候,最喜欢走亲戚,尤其爱到“老外家”(音Iao wei ya,父亲的舅舅家)去。我老外家就在本村的吴家堡,出了家门,向北上个坡就到。来往很是方便。有时父母忙地里的农活,就打发我去给老外家“转麦罢”送节礼,我虽然年龄小,但是三个舅爷、舅奶(我们叫老舅、老妗子)都很重视,家家都用富平农村最实在的待客之道--捏疙瘩(即包饺子)招呼我。经常是这家没吃完,那家又来叫,我按祖母的吩咐,每家都吃一点,可不能让舅爷、舅奶的心意落空哦。调皮懵懂的我,回去还会向祖母和母亲“汇报”,各家都做的啥饭,饺子包的啥馅,那家的好吃,那家的油水多…,如今想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

富平“转麦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走亲戚逐渐成了形式,先是馍馍被其它的“果子”点心取代,后来人们嫌走亲戚耽误时间,把节礼放下就走不再吃饭,人和人之间的亲近感也变的平淡。还好,这两年,生活富足的乡亲们,思想上开始回归,古老的“转麦罢”风俗像封存了许久的美酒一样,增添新意的同时,愈加醇厚了。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