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烏雲下籠罩的數據中心

中美贸易战乌云下笼罩的数据中心

最近,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雙方反覆進行多輪談判,有妥協也有分歧,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中興”事件。從中興事件可以清楚看到,我國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跟美國的巨大差距,我們更多是作為一個設備和系統的集成商的角色存在著,核心技術的缺乏致使中興被牽著鼻子走。通信行業這個一直作為讓我們值得驕傲的民族產業尚表現如此,其它行業的現狀可想而知,這讓筆者想到了數據中心,這個一直處於科技前沿的行業,引起陣陣隱憂。

數據中心是信息技術的基礎工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互聯網這些一切的熱門技術最終都要落腳於此,基於數據中心的計算和網絡系統來實現。所以,這幾年數據中心也跟著火了,世界各地掀起了建設數據中心的熱潮,數據中心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我國更是如此,互聯網的數據中心建設此起彼伏,運營商的數據中心擴容不斷,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之外擁有數據中心最多的國家。

中美贸易战乌云下笼罩的数据中心

這些數據中心被用在百行百業中,包括金融、政府甚至軍隊等敏感行業。數據中心核心部分主要是由服務器和網絡、存儲設備組成,隨著我國科技企業的崛起,也出現了一些頗具競爭力的服務器和網絡、存儲廠商,國產設備在數據中心中佔用率正在逐年升高,不過關鍵節點的設備仍由國外設備把控,畢竟國產設備的穩定性和功能可用性方面還存在欠缺。

雖然大批量的採用國產設備,但剝開設備外殼就會發現,裡面有太多英文標註的器件,包括CPU、網絡芯片、存儲器、內存、Flash等等,除了PCB板我們自己設計,上面的大部分器件均來自國外,主要是美國,這樣的現狀怎能不讓人擔心,所有的核心部件都不在我們自己手上。而且,設備的大部分利潤都被這些核心器件廠商賺走,中興一個年銷售額近千億的企業,淨利潤卻少的可憐,大部分都要去支付核心芯片的採購費用。

中美贸易战乌云下笼罩的数据中心

當然,我們也可以使用國產芯片,但我們的國產芯片完全缺乏競爭力,且性能和可靠性都不夠高,作為用於數據中心這種高可靠性要求行業的產品根本不敢使用這樣的芯片。所以,即便利潤很薄,也不願意用國產芯片,怕將自己的牌子砸了。在這種情況,可以想象,一旦老美斷了中興、華為、浪潮等企業的芯片供應,整個數據中心行業建設就會陷入癱瘓。更可怕的是,這些核心技術具體的實現我們不清楚,數據中心裡大量的機密數據都在這些設備上運行,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

我們總在強調數據中心安全,其實核心芯片我們不掌握在手中,數據中心根本無安全可談,這可不是危言聳聽。這幾年,國家政府一度強制要求數據中心設備國產化,現在已經逐步做到了,但實際大家心裡都清楚,設備國產化的仍就只是一個外殼,有的甚至只是將國外的產品貼個國產的牌子就算是國產設備了。

數據中心的發展命脈實際仍掌握在美國手中,我國數據中心建設的越快越大,它們越開心,我們暴露給老美的核心信息可能越多,同時還給美國企業帶來巨大銷售額。中國希望美國對中國開放高科技,尤其是芯片領域,而美國則希望中國擴大進口,中國是美國最為依賴的最大的國外市場,誰都不想輕易讓步,這給數據中心行業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中美贸易战乌云下笼罩的数据中心

該怎麼辦?

第一,數據中心要繼續擴大國產設備的使用量,尤其是核心節點的設備,給國產設備廠商機會,讓它們成長,以中國人的聰明才智相信可以做出可靠的、性能優異的設備,這樣不僅可以降低採購成本,還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同時還能降低安全風險;

第二,數據中心設備廠商也要器件國產化,對國內的芯片廠商進行評估,或者引入除美國之外的芯片,多引入幾家芯片供應商,將控制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萬一遇到貿易戰情況,可以有所取捨,企業生產不至於受到太大影響;

第三,通過數據中心的巨大市場機會吸引更多的國內優秀企業投入到核心芯片的研發和設計當中,設計和生產出高優的芯片,從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比如阿里巴巴達摩院就已組建了芯片技術團隊,進行AI芯片的自主研發,阿里巴巴還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翱捷科技等芯片公司。華為的海思半導體從事網絡芯片的研發設計,華為已經在自己的手機產品上大規模採用自己的芯片。還有紫光集團,出手那就是上千億的投資用於芯片生產和建設,這些都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發展的希望。

第四,數據中心對引入的國外設備增強監管,最好採用的是國外合資企業的產品,這些產品一般是國內外聯合開發,知識產權共有,對自己的核心利益是一種保護。如果要設備整機進口,要簽訂嚴格的協議,不允許設備留有技術後門,採集到數據中心的核心機密數據,防止數據洩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