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華“九問”智能網聯創新(之一)

過去一段時間,我圍繞了出行服務、整車電商發表了三篇《九問》

,這次我再來問問智能網聯創新~~

過去10年是全球汽車產業智能網聯創新發展的10年,磕磕絆絆的十年轉瞬即逝,我們在網聯化看起來走在了全球前列,但我們又進入一個迷茫期,因為全球主旋律已經轉向智能化,我們搞網聯化反而不再熱鬧,按照技術S曲線,這10年仍然只是創新期,在這個週期裡,中小企業大量產生,但都難以獲得盈利,原因很簡單:市場需求並沒有大規模出現,無論你的創新多麼有價值,但根本無從體現市場價值。

伟华“九问”智能网联创新(之一)

從我個人的從業體會看,2018年已經面臨技術曲線的轉折點,在過去10年殘酷競爭中活下來的那些智能網聯企業有可能最終摘取創新的勝利果實,但也只是可能,市場從來不會按照正常邏輯出牌,那種憑藉歷史經驗揣測市場的,終將被打臉。

結合過去10年對智能網聯的觀察,我有這麼幾個疑問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問:智能和網聯的關係,行業供給和市場需求有確定答案了麼?

我個人認為這個並沒有確定。目前在車輛智能化的技術創新方面投資非常活躍,這導致全球形成高級自動駕駛很快就要普及的假象,汽車行外人士認為車企冥頑不靈,無視已經能夠商用的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這種把汽車技術創新類比手機的思維模式,嚴重影響產業走向。再加上各種科技媒體熱衷製造傳播噱頭,直接導致車企的決策層花費更多時間和資源在智能化領域,而作為智能化前置技術的網聯化反而不被重視。

伟华“九问”智能网联创新(之一)

如果中國市場上的高端車受制於架構、安全和標準,那麼普及和深度應用仍然需要5-10年的時間,何以作為後置技術的智能駕駛能夠在未來幾年普及呢?我認為未來幾年智能駕駛會在特定封閉場景下被大規模應用,甚至可能在海南這樣的特定省份大規模應用,但在常規道路的大規模應用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

當某智匯在用傳銷販賣車聯網概念的時候,車企的那點兒車聯網投入,根本就是無所作為。幾年前100塊錢都沒人要的東西,搞成傳銷標價1000多就有人搶,這種國情下,我們還在談汽車智能化?如果行業專家還在談車輛不聯網也能智能駕駛,是不是車企應該先別搞什麼智能駕駛,多花功夫解決普通人和行業專家的智商問題再說?

二問:智能網聯的總體架構,行業已經有答案了麼?

伟华“九问”智能网联创新(之一)

我不認為已經有明確的路線,至少真正的需求方還沒有。目前看,L2這個級別的智能駕駛在不聯網的情況下是可以實現的,本應大規模普及,但實際上也沒有。聯網之後的L2本應該有更好的用武之地,但如果不解決聯網的安全問題,有誰敢把網聯繫統和智能駕駛系統連接起來呢?如果連專家都認為不聯網的系統也配叫智能系統,這就是哲學討論,並非技術討論了。

在智能網聯的架構問題上,我做過一線,所以我有網聯的發言權,但在智能駕駛方面,我有限的經驗只是在聯網或者不聯網車輛的信息安全測試上。說到底,目前在搞智能網聯的專家們,有誰真幹過實車的智能網聯項目呢?如果連實際項目都沒做過,就敢直接搞全行業的智能網聯總體架構設計麼?

伟华“九问”智能网联创新(之一)

歸根到底,技術創新不能脫離市場,但也不能被市場綁架,搞智能網聯的總體架構,只能靠聯合創新,這個過程中,聚集哪些專家,以哪個平臺來推動,企業的角色是什麼,這些問題需要行業形成共識,不然就算專家們拿出一個架構,企業會因此就範麼?我認為沒有那麼天真的車企,現在沒有,未來也應該沒有。

伟华“九问”智能网联创新(之一)

關於智能網聯,涉及的話題專業範圍覆蓋非常廣泛,我慢慢寫,各位慢慢看。我認為聯網之後的汽車產業會進入真正的改革開放時期,車企一直想幹而幹不成的那些事情,一旦聯網,改革阻力會小很多,如果僅僅改革,哪來紅利?必須開放,原本封閉的車企生態,有了智能網聯,會掀起一場新的改革開放大潮,越是大的車企,越有可能在智能網聯這個戰役裡找到機會,當然,越是大的車企,推動智能網聯的難度越大,航母要掉頭,不容易,不然小舢板哪來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