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書《韜晦術》,看一遍,人生通達

千古奇書《韜晦術》,看一遍,人生通達

攻守進退之道

韜晦術被稱為"攻守進退"的枕邊書,

韜晦術也是所有謀略學中至具實用功效的一門學問,小用小成,大用大成。

楊慎《韜晦術》全文約兩千餘字,分為隱晦、處晦、養晦、謀晦、詐晦、避晦、心晦、用晦八個部分。

如若通讀全文,讀者朋友們應該可以感受到,楊慎的《韜晦術》是一部積極出世用事、建功立業、厚積薄發、擇機而動的做人、做事、處世的金玉良言。

《韜晦術》上中卷見前作

避晦卷六

易曰:“趨吉避凶。”夫禍患之來,如洪水猛獸,走而避之則吉,逆而迎之則亡。是故兵法三十六,走為最上策。避非只走也,其道多焉。最善者莫過於晦也。擾敵、惑敵,使敵失覺,我無患焉。察敵之情,謀我之勢,中敵所不欲,則彼無所措手亦。居上位者常疑下位者不忠,人之情不欲居人下也,遭上疑則危,釋之之道謹忠而已。如若避無可避,則束身歸命,輕則傷身,不可不深究其理也。古來避害者往往避世,苟能割捨嗜慾,方外亦別有樂天也。避之道在堅,避須避全,勿因小緩而喜,勿因小利而動,當執定深、遠、堅三字。

避晦卷六

易經上說:“人應該常在吉利的地方,而避開兇險之地。”災禍患難的到來,如同洪水猛獸一般兇猛,只有及時避開它才會安全。

君子不居危牆之下,否則,迎禍趕上是自尋死路了。

兵法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避禍並非只有躲避這一種方法,其實還有很多種,但最完善的方法沒有超過“晦”的。

利用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干擾迷惑對方,使對方失去正確的判斷能力,我也就沒有後患了。

只有先察敵之情後,才能謀我“晦”之勢,處處讓對方看不清,敵人就無法向我動手了。

高高在上者常懷疑下屬對自己的忠誠,因為人的尋常心理就是不甘居人之下,遭到上級的懷疑是極為危險的事,

解除上級疑禍的方法,也只有恭敬忠心不二而已。如果實在無退路可避,就乾脆置之死地而後生,主動向上級認罪請命,態度誠懇或有一線生機。

用晦避禍的原理運用,如果不得要領,情形重的會喪失性命,情形輕的也會傷筋動骨元氣大傷,所以避晦的道理,必須用心去深深思考!

自古以來躲避災害的往往避開塵世,選擇出家,如果能割捨斷自己對色名利的慾望,佛道修行也倒是別有一番樂天。

避晦的要訣,在於堅持久遠,避得全面,

不要因為表面的形勢緩和就心喜不已,

也不要因為可獲得小利益而心之妄動,

要認定避得深入、久遠、堅定,這三條規律。

千古奇書《韜晦術》,看一遍,人生通達

心晦卷七

心生萬物,萬物唯心。時世方艱,心焉如晦。鼎革之餘,天下荒殘,如人患贏疾,不堪繁劇,以晦徐徐調養方可。至若天下擾攘,侷促一隅,舉事則力不足,自保則尚有餘,以晦為心,靜觀時變,坐勝之道也。夫士莫不以出處為重,詳審而後決。出難處易,以處之心居出之地,可變難為易。廊廟樞機,自古為四戰之地,躋身難,存身尤難。惟不以富貴為心者,得長居焉。古人云:“我不憂富貴,而憂富貴逼我。”人非惡富貴也,懼富貴之不義也。興利不如除弊,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無事。無事者近乎天道矣。

心晦卷七

心生萬物,萬(事)物的根源皆在於心中所想,然後才指令行動變化出來。

在時事艱危之時,心更應該進入“晦”的狀態。

每次天下大亂之後,荒涼如同廢墟,時局就像患有重病的人一樣,既不能多事,也不能妄動,只能用“晦”的狀態來慢慢調養。

至於在時局混亂之時,自己想要有一番作為,如若力量不足,但自保還綽綽有餘,這時就要以“晦”為心念,靜靜觀察時局的變化,這才是最為安穩的取勝之道。

大丈夫想成就一番事業,莫不是以出(內明)處(外用)為重,只有內心明瞭才能對外行事正確,心(知)易,行難,如果能知行合一,就可以化難為易了。

權力中心是執掌機密的顯要位置,自古以來就是競爭者眾,勝出者難,站得穩則更難。只有那些不把富貴看得很重的人,才能長久安穩。

古人說:“我並不憂慮得不到富貴,卻擔心為了富貴必須要違心做一些不仁不義之事。”

有智慧的人們不喜歡富貴嗎?只是會怕為了富貴而有不仁不義之心。

(多少人為了名利,迷失了心性。)

興利不如除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事又不如無事。能做到無事發生就接近於上天運行的規律了。

有多難?如《曹選》中的“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赤忠者無誇誇之言。”

千古奇書《韜晦術》,看一遍,人生通達

用晦卷八

制器畫謀,資之為用也,苟無用,雖器精謀善何益也。沉晦已久,人不我識,雖知己者莫辯其本心。用晦在時,時如駒逝,稍縱即逝之矣。欲擇時當察其幾先,先機而動,先發制人,始可見晦之功。惟夫幾不易察,幽微常忽,待其壯大可識,機已逝於九天,杳不可尋矣。是故用晦在乎擇時,擇時在乎識幾,識幾而待,擇機而動,其惟智者乎?

用晦卷八

製作器物和謀劃計策,都是為了當作有力工具使用的。

如果不能使用,即使器物再精良完美,計謀再完善又有何意義呢?

沉入“晦”的狀態過久,就會變了模樣,有可能會自己都不認得自己了,即便是知已好友也很難認清他的本來面目。

使用“晦術”重在把握時機,時機如同白駒過隙,稍縱即失。

選擇時機應當認清事情的發展變化的跡象,先人一步,方能制於人,這樣才能顯示出“用晦”的功效。(否則時時落後一步,結果可想而知。)

可嘆的是時機很難被察覺,通常時機出現在細微之處而被人忽視,等它逐漸發展大到容易識別的時候,機會早就跑遠了。

所以用晦的關鍵在於選擇時機,而選擇時機的關鍵,在於認識事情發展的變化狀態,認清這種狀態後,擇機而動,這難道不是隻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做得到的嗎?

千古奇書《韜晦術》,看一遍,人生通達

如《孫子兵法》所言: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孫子說:“真正會打仗之人,首先會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以等待可以打敗敵人的機會,不可被戰勝,在於你自個兒,能否戰勝敵人,在於對方有沒有給你可乘之機。”

所以說勝利是可以預見,但不可強求。

換句話說,人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別人,先管好自己,再觀察別人,敵人如果無懈可擊,我們是沒辦法取勝的,此時,等待時機的轉變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千古奇書《韜晦術》,看一遍,人生通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