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在被日劇每季“催婚”、“催育”神劇轟炸的日本人可以慶幸喘息的是,現在韓劇也緊跟步伐,正面開始轟炸那些想“不婚”、“獨居”的韓國年輕人,而且切入點鮮明 – “大齡獨居女青年”。

據中國曆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一人戶”家庭數量明顯上升,全國的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0年的14%。而更是據國家統計年鑑,2013年的數據是14.6%;而全國“一人戶”佔比最高的上海市,每四戶裡竟然就有一個一人戶。人口遷徙,跨城工作,多代家庭減少,城市化發展等都成為獨居人數翻倍的原因。

當然,所以的數據都表示,“一人戶”的基數中,75歲以上獨居老人最多。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人漸漸成為城市“一人戶”的主力軍。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里南伯格曾在《單身社會》中這樣寫道:

單身社會,正成為一次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而本期推薦的韓劇《上門丈夫吳作鬥 데릴남편 오작두》(2018),其中白浩民導演的意圖很直白,就是想通過劇情引起韓國“不婚主義”者的共鳴。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韓勝珠,35歲,什麼都不缺的單身女青年,知名PD,正處在事業的上升階段,信奉“和工作結婚,金錢就是老公和小孩”。因為策劃傳統伽倻琴紀錄片而與男主吳作鬥相遇,命運之輪就悄然在兩人之間轉動起來。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先是因為網上分享住宿讓前來旅遊住宿的女人被殺害,可當警察的深入調查,才發現罪犯的最終目標其實是她,而那被殺害的女人只是“被誤當作了自己”。深夜,站在依“保護犯罪現場”為名封閉的家門前,被猝不及防竄出的蒙面男人施暴。雖然最終被湊巧而來的吳作鬥相救,可是韓勝珠卻因此患上了“恐慌症”。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因為恐懼而不敢回家、不敢一個人睡覺,因為“發生殺人事件,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錢買下的房子將可能被低價甩賣”。更是回想著孤獨逝去的姑姑,她萌生了一個瘋狂的想法 – 找一名上門丈夫,給他所需要的金錢,而自己得到想要的安全感。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吳赫,以吳作鬥之名隱姓埋名著,作為伽倻琴名人吳金福的孫子,不知何種緣由隱居山林15年。無意間和女主韓勝珠產生了交集,當得知自己隱居的山地的主人是韓勝珠,為避免被女主弟弟開發土地將自己趕走,而有求於女主,並聲稱“只要能讓自己留在那裡,他什麼都能答應她”。而正因恐懼無助的韓勝珠,在曾相救過自己的吳作鬥身上看到了希望,那個萌生“

找一名上門丈夫”的希望。

雖然有自己喜歡的人,可卻因為爺爺的被害,獨自躲避Eric趙的尋找而隱居的他,為避免再次被人找到,只得答應了韓勝珠的提議,成為女主的上門丈夫。

而劇中提到的伽倻琴,亦稱朝鮮箏,是朝鮮民族的彈撥絃鳴樂器。朝鮮語稱嘎呀高。流行於朝鮮半島和中國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伽倻琴已有2000多年曆史,相傳是伽倻國嘉悉王仿照中國箏製成。形制與箏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現使用的伽倻琴有二十一弦,音階排列有七聲及五聲兩種,所用右彈左按的技法基本和箏基本一致,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特點和豐富多彩的演奏技巧。既可以獨奏、重奏、合奏,還可以彈唱。

據《三國史記》記載:“伽倻國嘉實王制十二絃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國樂部箏而為之。......伽倻琴,雖與箏制度小異,而大概似之。”

伽倻琴到新羅以後得到發展,成為新羅大樂,為以後的宮廷樂奠定了鞏固地位。到了八世紀左右(或更早些時間),伽倻琴從新羅國傳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倉院至今還收藏著三臺伽倻琴(即新羅琴)。因為,伽倻琴是從新羅傳到日本,同時又用於新羅樂,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稱之為新羅琴。

到十九世紀末,伽倻琴音樂出現了高峰,這是伽倻琴藝術的轉折時期。音樂從緩慢的宮廷樂,逐漸轉變為輕快而活潑的散調,原來流傳的伽倻琴,因不適合演奏散調的快音而改制成散調伽倻琴,流傳至今。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重男輕女的觀念稍有改善的當代,社會卻開始隱性的對單身女性存在“柔性的偏見”。更是有數據顯示,對於“獨居人群”的犯罪記錄中,“獨居老人”和“獨居女性”佔受害群體中的絕大部分。

《上門丈夫吳作鬥》:如果我不是單身,是不是一切就不會發生

雖然劇中有些抹黑“中國製造”,但是其題材的社會性還是值得關注的,如“由結婚到戀愛的相親式逆行愛情”,以及抨擊社會對女性,尤其是單身女性的偏見,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獨居人士”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