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四害”,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举国上下开展了以“除四害”为核心的爱国卫生运动。这场全民性的运动,曾被提升到卫生领域的人民战争的高度 图为1958年1月,演员们进行“除四害”的表演

说起“除四害”的种种场景,亲历运动的老一辈人都有难以忘却的记忆。清晨,大家拿着长竹竿、汽枪或鞭炮爬上房顶,手执旗子、扫帚、毛巾吆喝着,敲打锣鼓和脸盆追赶麻雀。家家户户用开水灌老鼠洞,用六六粉熏蚊子,集体去厕所、菜场等场所捕灭苍蝇……这场运动,留下的不仅是一代人的记忆,也给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卫生制度贴上了鲜明的时代标签。 图为1958年,上海市普陀区妇女举着成绩牌,展示“除四害”成果

“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粮食搞破坏。”伴随这句耳熟能详的顺口溜,青少年学生、街道里弄及农村不受组织约束的民众,也被纳入到组织范畴,男女老少各显神通,全力捕灭四害。 图为1958年, 居民一起上街搞卫生


在四害中,麻雀被称为“害人鸟”,有科学研究得出结论—全国被麻雀吃掉和损坏的粮食数量不比老鼠少。相比于其他三害的老鼠、苍蝇、蚊子,麻雀也是最容易被发现的,自然,这小小的麻雀也就成了人们重点剿灭的对象。 图为群众在树上驱赶麻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