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北大才女的《卖米》,写了一篇《卖瓜》,卖瓜不比卖米容易

看了北大才女的《卖米》,很想写一篇《卖瓜》。又担心自己没有她那样的才情。写不出父母实际的辛劳。父母《卖瓜》真不比飞花《卖米》容易。

我小时候,家里的地有好地(黏土地),有沙地(沙土地)。好地种麦子什么的收入可能会比沙地产量多一些。但是需要精耕。我们家一口人五六亩地,一家四口就是二十几亩地,劳力只有父母二人。精耕忙不过来。所以,除了少量的地种点小麦,够吃的。其他的就都种成了我们那边的主要经济作物:西瓜和花生了。

清楚的记得,有一年西瓜熟了,赶上了雨季。黏土地里一些西瓜都被雨水泡了。如果不赶快捞出来,很容易坏掉(yin jie)。可是,因为下了雨的缘故,地里面特别滑。我爸妈一人拿一个尼龙袋子,一步一滑的走进田里,妈妈负责摘瓜,爸爸负责把瓜背出来。妈妈摘完了,也和爸爸一起背。一袋子有四五十斤的西瓜,背身上佝偻着腰,手抓住路边的草和树枝,一点点的走到车边,把西瓜放到马车上。身上全是泥水。这样,一车瓜要背十几趟。吃完午饭去摘瓜,到了晚上天黑了,才能摘满一车的瓜。晚上把瓜拉家里,第二天天不亮起床进城去卖。价格特别便宜,三五分钱一斤。遇到个大主顾,买几十斤上百斤,是需要你给送家里去的。大部分的西瓜,都是这样被我爸扛着,穿过几条街,爬上五六层的楼,给送到家里。有人买50斤瓜,5分钱一斤,不说种瓜、配花、浇水、施肥、管理,只说瓜熟之后,经历摘瓜、背瓜、拉瓜、上楼送瓜,才卖2.5元钱!如果再除去种瓜的成本,能有1块钱的收益吗?搁到现在,50斤的东西,给1块钱让人帮忙给你送上楼,恐怕都没人愿意吧。爸妈挣钱真是太不容易了。

看了北大才女的《卖米》,写了一篇《卖瓜》,卖瓜不比卖米容易

卖瓜不比卖米容易

怪不得我小时候上学,每次学校让交学费的时候,我爸都叹气。我初中的一篇日记中写着我险些辍学的经历。一个周末我回家,跟爸说学校要交14.8元买书,我爸在饭桌上发牢骚:又要交钱,又要交钱,前几天不是刚交了20的学费?今天又要交15的书费,我看,你这个学,别上了罢。我当时就哭了。后来妈跟我说,“你爸逗你呢,怎么会不让你上学?你喜欢上学,砸锅卖铁也会让你上的。何况家里也还没到那个地步呢。你上学的钱,家里有。你好好学习就行了。。。”

日记中,还有一次我过生日,我爸给了我1毛钱。我高兴的去小卖部花了5分钱买了一包瓜子。回到家,被我爸直接抢过来,摔到了门上,撒了一地。一边对我咆哮“败家子,不懂事!给你钱是让你乱花的?是让你买笔买本子的…”,一边作势要打我。吓得我大哭着跑到厨房正在烧柴火做饭的我妈背后……

我一直很自卑。包括上大学我每个学期都考专业第一的时候,我还是很自卑。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家长过分节俭会让孩子自卑。回家跟我妈说。我妈说,你是没有受过我小时候受的苦。又给我讲了一遍她小时候穿着破烂衣服,爬火车讨饭,自己差点被送人的经历。

我很迷茫。

我很感谢父母,感谢他们在缺衣少穿的时候,没有少给我爱。倾力供我读书,没有像村里大多数人一样,让孩子读完初中就不给读书了。然而,父母的一些行为,的确对我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是父亲要强的性格让我成为我们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有了现在许多人羡慕的工作。也是父亲暴躁的不知道何时就会被点燃的脾气及悲观的性格,也传给了我,让我至今虽然看似美满,但却时常不快乐。现在,我除了是女儿,还是妻子、母亲、老师、导师。我知道,我还需要很多的修行。让我自己变得阳光,才能照耀我身边的人。当我出现负面情绪想要抱怨父母对我影响的时候,我想,我也许应该想想我爸妈在泥泞的西瓜地里面摘瓜、背瓜的画面;当我不知足的时候,我应该想想我爸妈拉着一车瓜去城里卖,一天卖不掉,在路边睡一晚上,忍饥挨饿第二天继续卖的经历。对父母,除了感恩,也许,应该学会宽容、理解和谅解。也许,这是让我解开心结,扫除阴霾,走向阳光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