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大運營商提前取消漫遊費 用戶感覺卻並不明顯?

等了那麼久,漫遊費終於取消了。就在昨天(27號),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宣佈,9月1日起取消國內手機長途費和漫遊費,比原定的10月1日提前了一個月。這意味在中國實施了20多年手機國內漫遊費將成為歷史。

業界對此事也是褒貶不一,有聲音說,提前一個月取消漫遊費讓用戶感受到了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的誠意。也有聲音認為這並不是多大的“喜訊”:本來漫遊費就是零成本,再收就是讓消費者話冤枉錢。

那麼網速怎麼提?資費怎麼降?三大運營商出臺了哪些舉措?到底用戶能省多少話費?讓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張由中國政府網出品的長圖:

為什麼三大運營商提前取消漫遊費 用戶感覺卻並不明顯?

數據顯示,中國地區的手機費已佔居民收入的5.43%,而在年收入不到1萬元的中低收入人群中,這一比例更高達10.31%,手機資費每人每月平均為71.72元。

在這麼多手機費裡,其實漫遊費所佔的比例已經很小很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運營商的話費套餐裡,很多早就自行“取消”了漫遊費,改以“全國主叫一口價”的形式統一收費。另一方面來說,傳統的語音通話在社交APP的衝擊下日漸式微,無論是對於用戶還是對於運營商來說,重要度都在下降。有專業人士算過一筆帳,國內漫遊費收了20多年,到現在成本已“幾乎為零”。所以也確實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

為什麼三大運營商提前取消漫遊費 用戶感覺卻並不明顯?

資料圖

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次取消漫遊費對話費的影響其實並不大。因為許多消費者的賬單裡,早就沒了漫遊費、長途費的字樣,取而代之的是套餐費及固定費、套餐外語音通訊費、套餐外短信費以及流量費等。

真正受益的用戶主要是一些老用戶。通信行業專家項立剛表示,“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目前三大運營商出售的很多新套餐都是‘長市漫一體’(長途、市話、漫遊一個價),這些套餐無所謂長途漫遊;第二,一段時間內,大量用戶在高速轉化成4G用戶,即從老用戶轉化為新套餐用戶。”

為什麼三大運營商提前取消漫遊費 用戶感覺卻並不明顯?

對於用戶來說,對話費來說影響並不大,同樣這一舉措對於三大運營商來說影響也並不大。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三大運營商話音業務收入在電信業務收入中佔比19.6%。到了年中,即1-6月佔比降至19.4%,比上年同期回落7.1個百分點。與此相反的是三大運營商流量收入在快速增長。上半年,三大運營商移動數據及移動互聯網業務收入實現2746億元,同比增長29.6%,佔電信業務收入的42.6%,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10.3個百分點。

有業內分析師認為:“這部分收入的變化三大運營商完全能承受得住,而且三大運營商話音業務本來也是在持續下滑中,未來收入主要靠流量經營。”

現在的人們對流量的需求早已多於通話,公眾對於流量漫遊費的“痛感”要比通話漫遊費大得多。流量無地域限制、流量無限量,才是用戶更關心的。通話漫遊費沒了,那手機流量何時才能真正實現提速降費不漫遊?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