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花100美元和在中國花100人民幣相同嗎?

不同國家都有自己專屬的貨幣,消費模式和經濟效力。現在我們以普通民眾的角度來對比美元和人民幣消費上的區別。

匯率是各國貨幣的換算單位,根據各國經濟發展的走勢每天的匯率都不同。同樣面值的貨幣具有不同的購買力,也和該國生產力息息相關。在美國使用100美元和在中國使用100人民幣的效力有何不同?

在美國花100美元和在中國花100人民幣相同嗎?

根據美元與人民幣的匯率6.5來計算,100美元約等於650人民幣,但結合生產力、物價、消費模式、生活方式的不同,這個約等於號還在上下浮動。

在美國購買電子產品、化妝品、汽車等類生活必需物品,其效力要比人民幣高,特別是美國本土品牌,在美國購買一輛中等型轎車需要三至四萬美元,但同樣車型在中國的售價卻達到三十至三十五萬人民幣左右,在化妝品類中國自主營銷商業也新興形成一個職業——代購、海淘,因為化妝品在美國本地購買比中國專櫃確實便宜很多。這都是因為進口關稅的原因,中國銷售進口產品的售價是包含了商品關稅和引進成本的。

在美國花100美元和在中國花100人民幣相同嗎?

但在美國購買生活類物品、食品、食材以及娛樂消費都比中國昂貴。美國的生活用品產業鏈不及中國發達,很多產品都要往中國製造商來引進,例如一雙拖鞋在美國超市的標價是4至5美元,合人民幣30至35人民幣左右,所以引進成本、關稅也需要美國公民來負擔一部分。娛樂活動方面,美國娛樂場所、設施也沒有中國全面,他們的社交方式一般都是三五成群在家開Party或者玩網絡遊戲,一旦到公共娛樂場所,價格都比中國高一倍,比如電影院、酒吧、網吧等。

在美國花100美元和在中國花100人民幣相同嗎?

站在普通民眾的視覺,來探究貨幣效力其實是沒有一定準確性的,因為各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大相徑庭,生產力不等、收入比例不等、消費水平不等。我們需要在意的是,如何擁有經濟頭腦,合理處置自己的資產,使錢用的有意義,讓錢更值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