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牧不被赵王赐死,他和白起谁会赢?

海大公爵

如果李牧不被赵王赐死,是不是就拥有了超能力,然后复活死了三十年的白起,来一决高下?

假设这种东西其实是非常不靠谱的,无论你怎么说都难免有失偏颇,毕竟战场瞬息万变,况且两国交战拼的不仅仅是军队实力。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秦国的白起和王翦,赵国的廉颇和李牧,从未在战场上对战过。即便有机会一战的白起和廉颇,王翦和李牧,也因为反间计完美的错过了。

所以如果非得要分出这四个人的强弱,只能看他们的战绩。那么假如我们暂时忽略两人不在一个时代的事实,白起和李牧对战,我认为赢的是白起。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人的经典战役:

李牧 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

李牧驻守在在代地雁门郡的时候,自给自足,士兵每天的任务就是骑马射箭看守和侦察敌情,一旦匈奴来犯,一个字“撤”。如此几年,匈奴数次来犯,李牧都假装不敌,让匈奴认为他很胆小,但匈奴也并未占到便宜。

终于李牧觉得时机成熟了,布下奇兵,诱匈奴大部分来袭,一下子歼灭十几万匈奴兵。

公元前233年,赵王迁将李牧从边关调回,迎击秦军,李牧与桓齮战于肥下,李牧采取坚壁不出,伺机出动的策略,桓齮企图将赵军引出营垒,而李牧不为所动,最终寻得机会,趁秦军不被杀出,围歼秦军十万人。


白起 伊阙之战 鄢郢之战 长平之战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秦军在伊阙与韩魏24万联军开战,大战在即,韩魏两国谁都不愿意先出战,都想保存实力,白起将其加以利用,采取故布疑兵,各个击破的作战策略,用少量兵牵制住韩国,然后主机突袭魏军,韩魏大败,白起全歼韩魏24万联军。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秦军攻打楚国,此战对秦军来说极为不利,一是长距离作战,二是孤军作战,所以要想获胜,必须争取速度。

为此白起命令斩断后路,攻打鄢城的时候遭到了楚军的顽强抵抗,白起采取水灌鄢城的策略,最终攻占鄢城,并进一步攻下郢都。

公元前262年,长平之战进入胶着状态,秦国派人使出反间计,使赵国派出取代廉颇,而秦军换上了白起。白起为赵括量身定做了的一套作战策略,截断赵军的粮道和退路,诱使赵括走出营垒进入白起的埋伏圈,进而赵括被杀,白起全歼赵国降卒四十万。


比较两人来看:

李牧谨慎,隐忍,注重寻找战机,战则必胜。

白起战术千变万化,注重战前分析敌情,制定作战策略,在最短的时间内占据主动,目的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未有败绩。

如果单纯考虑军队的因素,那么两人实力差不多,很肯定陷入僵局,对于这种僵局,李牧很可能坚壁不出,沉下心来寻找机会,而白起则会创造机会,寻找李牧的弱点,最终打败李牧。

再进一步说,战争拼到最后是拼的综合国力,很显然,即便赵国和秦国的军事力量差不多,将领水平差不多,但仅就粮食来说,赵国远远落后于秦国。


萧晓四姑娘

我认为李牧会赢。强秦打弱赵,白起三年里在长平居然没有拿下困兽廉颇。最后还用奸计弄走了廉颇,才险胜。后来赵国几乎无兵可用,白起依旧拿不下邯郸,还被打出了赵境。看来白起这个战神的名号在赵国面前不好用。

反观李牧,战国后期强秦如神一般的存在,而弱赵天灾面前更加衰弱了。在强上加强的秦军面前,李牧调度弱上加弱的赵军,两次在野战中打败秦军。注意是在野战中大破秦军,不是守城耗死对方的噢。后面老辣的王翦,举全秦之力依旧拿不下李牧,最后依旧用奸计才除去李牧。可见李牧是货真价实的第一战神,非白起所能匹敌的。

题外话,怎么后期的赵王尽出些傻子呢,那么容易就能上当呢?


yirong249

又是一个关公战秦琼的问题。题主应该说是假设李牧和和白起打谁会赢。而不是说李牧不死,和白起打谁会赢。

要知道白起是在李牧之前死的。长平之战结束之后,秦昭襄王要白起举兵伐赵,结果白起认为不是好时机,伐赵必败,再秦昭襄王再三的命令之下,白起依然不出兵,最后在公元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


再看看李牧,公元前229年也是被人陷害,赵王赐死。李牧在白起死的时候还没有担任赵国的主要军职,还在打酱油。李牧在公元前246年,才开始在赵国崭露头角。所以说李牧和白起是不可能相遇的。

但是不得不说两个人都是战神,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他们两个应该是最厉害的,也是粉丝最多的。

白起一生无败绩,要知道整个战国时期战死的也就两百多万人,白起一人斩杀一百余万人,长平之战直接坑杀45万赵军,是何等的气魄。

李牧前期基本上就是在北方和匈奴打,而且也是大破匈奴,后来秦国伐赵,赵王不得已将李牧调回,主要负责对秦作战。李牧也确实让秦国损失巨大,最后不得已秦国用反间计,让赵王赐死李牧。


个人觉得这两个人都有所长,白起主要是指挥大军团作战厉害,就是说的在家就能决胜千里之外,而且秦军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确实依然成为战国最强大的。

但是李牧呢,这时候的赵国可是摇摇欲坠,经过长平之战,赵国损失45万大军,又来又和燕国打,之后又是邯郸保卫战打了三年。在这之后,赵国能过存活下来已经是奇迹了,而且在李牧的统领之下,还能大破匈奴,之后又能抵御秦军。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牧能够抵御秦国的虎狼之师确实厉害。

如果李牧早生几十年,和白起在长平之战相遇,相信历史就不是现在的历史了。


小伍讲历史

尊重历史事实,二个人不可能正面交战的。

白起死的那一年是公元前257年,而李牧在赵国担任官职那一年是公元前246年以后。

也就是说白起死的那一年,李牧还在社会上游荡,没有军官职务。两个人如交战就如同关公战秦琼一样可笑。

李牧一战成名时,白起已死去许多年了。

当然假若白起与李牧对决的话,我选择李牧。

两国交战,战的是国家实力,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如果论经济实力,秦国胜赵国;如果论军事实力赵国绝对不输给秦国,甚至还要强一点。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马还不能大量用于军事行动,当时的马矮小无力,不能负重。骑兵大量用于战争是汉武帝开始的事。

但赵国是个例外,赵国处在防匈奴的第一线,长期与匈奴交战,训练一支几万人的骑兵部队。

战国时作战,是以步兵为主,车兵为辅的战争。

所以在作战时,骑兵的强就胜其它国很多。而李牧训练的骑兵连匈奴人都怕,而秦人对匈奴也只是以防守为主,进攻为副。

不考虑其它因素,两军正面对决,秦人必输。

从个人才能看,李牧比白起要强,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出生在最强国,发挥受限制。

从李牧的作战特点看,非常适合赵国。

李牧以守正出奇著称,也就是长期防守不出,突然间会出骑兵突袭。

如果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大军对峙之时,赵国能有强大骑兵突袭秦军粮道,则赵军胜算很大,秦军将不攻自破。

赵军大军掩杀,秦国可能就亡国了。


新知传习阁

这问题有两个问题,第一李牧不是被赐死,而是被赵王迁派人暗中抓捕后杀死(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其次李牧的年龄比白起小,这问题应该反着来问吧,应该是垂垂老矣的白起如果不被秦王赐死,他和年轻气盛的李牧如果在250年左右交战能否复制长平战胜赵括的那一幕。

要理清的是,白起的活跃年代是早于李牧的,白起最早的军事记录,是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本纪》记录:“

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礼出亡奔魏。任鄙为汉中守。”

按照秦商鞅变法后的军功爵位,左更为第十二级。“更”指更卒,即轮流服役的士卒。白起在秦参军服役应有一段时间,姑且当为昭王七年,即公元前300年左右。

从约秦昭王七年开始,一直到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白起纵横天下达近四十年,其中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横扫魏国六十一城,攻陷楚国国都,长平之战坑杀赵军四十万,未逢一败。

而李牧呢,《始皇本纪》中有记载:“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参考杨宽先生的《战国史料编年辑证》,秦蒙骜击定晋阳为公元前246年,大致推算李牧登场的年代可以上溯约公元前250年。

而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然后李牧“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而此条后,跟着是“赵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3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从史料的记叙顺序,上从李牧攻燕上溯十余岁,可推算李牧约在赵孝成王执政前期(公元前256年)在代郡雁门一带与匈奴作战,并担任一定的职位。

李牧与白起作为战国后期最杰出的统帅,从现有史料上看是未逢一败。白起更是在网上被誉为古往今来第一战神,梁启超曾考证白起杀士卒达100万人,尤其在决定战国走势的长平之战,在面对老辣的廉颇死守,巧妙的利用离间计让赵国换帅,引诱赵军出战后以轻骑绝赵军的后路,最终坑杀赵军四十万。谋略、指挥、庙算、统御发挥到极致的地位,可谓人屠也。

而李牧,一生戎马,多次受命于危难之际。很可能在年轻时候,他就跟随赵武灵王时期驻守北境的牛赞抗拒北方匈奴等诸胡的侵扰,在多年的战争生涯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将军,而李牧在对匈奴决定性的用兵中,先示弱,引诱敌人的主力进入预定的地点,再以两翼包抄的大兵团作战方式,带领仅一万多的骑兵及十数万步兵,将拥有高机动力的不低于十几万匈奴骑兵包围歼灭。这个战绩可以说空前绝后。100年后的西汉时期,卫青、霍去病与匈奴的作战,都是利用大量的骑兵及战车,争取在战场机动上与匈奴持平,卫青霍去病的胜仗,大多数以击溃为主,少数通过武钢车的防御实施反击获得,鲜少像李牧这样包围聚歼匈奴的骑兵部队,可以说,李牧在对抗匈奴的战役中体现出完全不逊色、甚至高于后辈卫霍等名将的能力。

而且,李牧所带的军队,已非赵武灵王时期的百战之师,而是先有长平、后有武遂惨败的残破之军,以此军,李牧可数败强秦,破燕魏,以一己之力独撑赵的残缺江山,比起白起来更是难得。

我们开个脑洞,如果白起不是在公元前257年被秦王赐死。秦兵一如既往的败于邯郸城下后。李牧与白起同台对决,我相信,也许会这样:

赵悼襄王六年冬,秦使武安君白起伐赵,出井径。越二年,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起乃围宜安,赵人大震。赵谴使代,召牧为大将军,庞煖为裨将击秦。

至宜安三十里,牧使赵军据便地为壁,以庞煖为前师,配以有饥色士卒示弱尔。

秦将桓齮以牧劳师兵疲,欲击之。起曰:“不可,吾闻李牧者,世居雁门,多与匈奴习战,非括耳。今赵之粟困顿,多求于山东诸国。当以掘深沟、筑高垒,坚营壁之,使其野无所获,不至百日,将两将之头致於王前也。”乃令诸军不得战。

齮出,谓左右曰:“今吾此乘胜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牧军千里而袭我,师不宿饱,骑不可趋,当一鼓破之,武安君暮气深,不足谋也。”

於是齮引本队三千骑、习战者五万击牧。煖以千人委之。退十里,齮竞逐之,至赵壁,牧奇陈左右,开壁翼张击之,煖复逆击,秦师遂乱,遁走,齮虽斩乱卒不能禁也。牧纵兵追之,大破秦师,齮以身免。

秦师既败,起令军筑垒守之,牧攻其垒,败其四尉,夺其东垒。起复筑垒。牧再逐之,起复垒之,牧不得破。

时八月,牧敕军各持茅草,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连绵数垒,牧督促诸军蹙秦,逐垒死战,赵以怨起,势不可当。起大恚,曰:“今败,齮之过也,何罪于我至此哉?”又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今报应也!”乃投火而亡。秦军遂溃,生者十不余一。

既破,赵以骑兵踏起投之垒,平也。


凤妩一

李牧确实是战国后期非常重要的将领。有史家把他和廉颇、王翦、白起并称为战国后期的四大名将,可见他的实力。


(李牧)

战国后期,在军事上真正能够和秦国抗衡的,只有赵国。而赵国之所以能够在军事上和秦国抗衡,一是从赵武灵王开始,实施军事改革。这个军事改革的内容很多,最著名的就是胡服骑射,学习匈奴的经验,从装备和战法上彻底改变。二是从赵武灵王到赵惠文王到赵孝成王三代君王的积累。三就是因为有廉颇、李牧这样的军事天才。

赵国最终败给秦国,客观上确实与廉颇不再受重用,李牧被杀有非常大的关系。白起坑杀赵国40万人,正是在廉颇被解职,而李牧又被杀的情况下发生的。可以说,如果李牧活着,或者说廉颇指挥这场战争,战争的胜负真的很难说。


(白起)

不过,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因素是非常多的,将领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也并不一定靠将领厉害就能够打赢。廉颇之所以被解职,根本的原因是他认为,赵国不适合主动出击和秦国对垒,而只能守不能攻。廉颇在这里说了一个很明确的事实,就是赵国的整体力量上是打不赢秦国的。如果和秦国硬打,肯定是会失败的。

那么赵国为什么和秦国硬打,打不赢呢?主要的原因是,赵国在综合国力上远远低于秦国。秦国当时为什么那么厉害?除了军事上成功外,他的国家是非常富裕的,秦国有百二秦川,这里出产非常丰富,粮食产量很高。同时水利设施也非常好。

说到水利设施,还不得不说郑国这个人。当时韩国为了拖住秦国的军队,派郑国去给秦王说让秦王修水利设施,秦王果然派了10万军队跟着郑国修水利设施,而且花了十年的时间来干这个事。但是虽然拖住了秦国10万军队十年时间,最终却让秦国成为鱼米之乡,为后期灭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廉颇)

除了这个因素外,赵国从赵悼襄王开始,国内发生了内乱,这个内乱让赵国自乱阵脚。本来当年之所以还勉勉强强能够和秦国抗衡,是因为有贤明的君王和卓越的大将。现在君王不贤明了,大将被杀的杀,死的死。最后在军事上败给秦国,几乎是一定的。

从这里的分析我们看出,就算李牧和白起在对决中能够打败白起,但那也只可能是一两场战争的胜利,最终肯定是会失败的。

最后,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李牧在战国后期打出名气,主要是他在对抗匈奴上,他和秦国的战争并不是很多,所以就算他和白起打,我们还真的不好评估,他了解秦国军队的程度,能不能够打赢。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不能,李牧可以做到战术优势,却无法改变战略上的差距。

秦国的强,首先是变法带来的国力,再其次是军功制度下民众对于战争的需求。

然后秦国的地理保障了他总是主动攻击一方,别人攻击他极为困难。而巴蜀作为大后方的物资主要供给地,也基本不会受到战争影响。

因此秦输得起,赵输一次就弱一次。就算能在局部取得胜利,也无法改变最终的结果。


方士的知识乐园

目前来看最有可能是平分秋色,李牧在长平之后面对非王翦所率秦军是完胜,早知道长平之后赵国青壮年基本全挂,秦国没有,拿这种兵源素质去打赵国竟然连败,其次,王翦对李牧都自觉没有胜算,王翦出兵是什么时候,赵国发生大地震,又是一次天灾,王翦率领优势兵力进攻,面对李牧竟然选择反间计,可见李牧能力高于王翦,不要跟我说什么王翦考虑伤亡,灭楚要60万的时候怎么不考虑了?


素月墨羽YH

这么说吧,当时的匈奴还处于发育期,远没有秦汉时期那种规模,所以现世评价李牧参考系是有所偏差的。而李牧的主要战绩都是在对匈奴,再有就是白起死后秦国新统帅换位的时期对秦的几次打击。

白起是以围歼战出名,伊阙之战、围攻出郢都都是以寡敌众兵力并不占优的情况下,而最出名的长平之战,则是双方势均力敌,对方占据地理优势的一战。白起和李牧最接近的一战,便是长平之战。有说李牧是因为匈奴战事吃紧而没有参战长平。那么三年后呢?赵王也知道这是决定国运一战,必然要用最强的将领,而推选的是廉颇和赵括,可以这么说,以李牧实力,当时没人认为他有击败白起的可能,要么找个人替代李牧也要把李牧和麾下铁骑拉回来打赢这一战……所以说,真打,李牧还是赢不了白起。而且当时后期已经是国力对拼,白起最终只是完成完美收官的任务。


点缀凡尘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白起死的时候,李牧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所以,这个问题没办法回答,但是王翦和李牧可以说一说,他们俩在同一时期。作为同一六国的大功臣,王翦的实力是无可置疑的,虽然王翦军事才能初出众,但是不可否认,秦国的国力强盛给王翦带来了很大的助力。李牧在的时候,不管是秦国还是外邦都不是李牧的对手,而当时赵国已经是弱的不行了,李牧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可见其绝伦的军事才能。但是,赵国毕竟已经残弱不堪了,领导层也是昏庸无能,虽然能阻挡秦国一时,没有人可以打败李牧,但是李牧也是无法打出去的,秦国只要跟你耗下去,秦国毕竟国力雄厚,赵国确是耗不起,就像长平之战一样,赵国不是不想收,而是多年的对峙导致赵国已经空虚了,百姓吃饭都成问题,一直防守下去,早晚会完,只能启用赵括,希望能打败秦军,只是结果不如人意。当时秦国还没这么强,赵国也没这么弱,赵国都耗不过秦国,更别说现在了,即使秦国不用反间计,李牧没死,最后赵国也是会灭亡,短期的战役李牧可以打赢,但是长期的消耗战,李牧可以打下去,赵国确是只撑不住了,只能投降或者灭国。所以在我看来,如果李牧和王翦打下去,王翦短期内奈何不了李牧,李牧也不可能反攻秦国,王翦只要耗下去,赵国不攻自破,所以论结果来说,王翦会赢,但是论硬实力,论自身的军事才能来说,王翦不如李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