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關注的比特幣分叉問題

不得不關注的比特幣分叉問題

自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至今,在鼎盛時期,其市值一度高達數百億美元,這也使得眾多的人為之瘋狂,而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國家卻並沒有將比特幣定義為貨幣,因此有人開始預測,比特幣已經到了不得不分叉的時候,甚至有很大的可能會出現暴跌,事實上,我相信很多幣圈的人已經開始意識到這種情況已經出現。

中本聰的決定

最初中本聰在設計比特幣的時候,因為在當時那個時候數據能有多少?能有多少人使用比特幣一切還都是未知之數,因此當時也沒過多思考就拍腦袋決定比特幣中一個區塊的容量是1M。而每發生一筆交易的容量是250字節甚至更多,現在一些交易已經達到了500字節,很明顯容量已經不夠用了。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來算筆賬:

比特幣中一個區塊的容量是1M,1M=1024KB(千字節)=1048576字節。

那麼一個區塊中所包含的交易總數為1048576÷250=4194.3(筆)。

而比特幣中一個區塊的確認需要花費10分鐘的時間,10分鐘=600秒。

因此一個區塊每秒所能夠處理的交易數為:4194÷600=7個。

如果一個區塊每秒只能處理7筆交易,如果數據量再大一點,可能連7筆都達不到。這樣一來必然造成一種結果,整個交易的過程異常擁堵緩慢。每發生一筆交易,前面還有很多的交易在等待確認,照著這個節奏發展下去,總有一天在堵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定會超過容量的限制。很自然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崩潰。

不得不關注的比特幣分叉問題

擴容方案意見不一

一個常見的問題:出了問題怎麼辦?答案很簡單:改。

到了要如何改的時候,中本聰卻消失了。

當然在消失之前,中本聰把系統維護的重要人物交給了5個極客。

而就在此時,大家的意見開始發生分歧,有人建議改成2M,有人建議改成20M。

很多代表各自利益群體的人提出了自己的擴容方案。

1, Bitcoin Classic(比特幣經典版),這個方案的核心觀點是將字段的最大值調到2M,以後再有計劃取前2016個區塊大小的中位數乘一個約定好的倍數進而決定下一個區塊的大小上限。

2, Bitcoin XT(比特幣新版),這個方案認為應該將這個值修改為20M,並且每兩年翻一翻,直至達到他的上限8.3G(千兆字節)。

3, Bitcoin Unlimited(比特幣無限版),這個方案則更加大膽,他認為這個值無論多麼大都可以,甚至可以無限大,最終由礦池來決定其大小。

不得不關注的比特幣分叉問題

在眾多的觀點面前,每個人都深信自己是正確的,誰也不能說服誰。但是比特幣終究是要升級的呀,所以這個時候的問題是,如果所有人都作出一個升級版本,大家都成了新版,自然也就不存在分叉問題。當然這是最理想的狀態,現實的世界又怎麼能如此和諧,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有的人願意升級也有人不願意。如此一來,大家用的系統都不一樣,如何做才能實現統一呢?

不同的理念催生出了多種的擴容方案,不同的方案之間無法形成統一,於是比特幣就分叉了。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各個方案所提出的容量大小也隨之增長,至此就不僅僅只是價值觀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