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雲:孔子的後人竟做這種事,辱罵父母也能成名士?

三國時代,人才輩出,今天我們介紹的這個人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家世來頭不小,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孔融。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劉備救孔融”的事情,這位孔融因為做過北海相這個官職,因此被稱為“孔北海”。

三國風雲:孔子的後人竟做這種事,辱罵父母也能成名士?

既然他是孔子的後人,學問自然不會差,他是三國時期一位標準的名士。很多人第一次知道這個人物是從《三字經》裡那句,“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孔融的形象一直都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但這僅僅是他的一個側面,我們今天就重點聊一聊他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三國風雲:孔子的後人竟做這種事,辱罵父母也能成名士?

孔融從小就機靈聰慧,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孔融十歲的時候跟著父親去了洛陽,當地有一位太守叫李元禮,這位太守在當地很有名望,如果不是名人,根據就見不到他,家丁不會通報。結果這一天孔融就登門了,他跟門口的守衛說:“我家與李家可是世交,李大人是我的親戚,我要見他。”守門的人看這個小孩說的一本正經,就半信半疑地去通報了。李太守覺得這件事很奇怪,就真的讓他進來了,並且問他:“我們好像從不認識,怎麼會是世交呢?”小孔融不慌不忙的回答:“我的祖先是孔子,您的祖先是老子,孔子曾經問道於老子,我們的祖先是認識的,我們怎麼能不是世交。”當時這一番話說的李大人很開心,那個時代姓李的人都以能成為老子的後代為榮,於是就命人好好招待這為小客人。後來,中大夫陳韙也來了,眾人將小孔融剛才的表現向他描述一遍,這個陳韙的職位主要負責給人提意見,平時很擅長抬槓,這次職業病又犯了,隨後說出一句"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聰明的小孩,長大了未必優秀。小孔融立馬接了一句:“我想陳大人小的時候應該很聰慧吧。”一句話堵的陳韙語塞,不知道該說什麼了。這就是成語小時了了的出處。

三國風雲:孔子的後人竟做這種事,辱罵父母也能成名士?

孔融的成長過程還發生過一件事情,據說有一次他哥哥的好朋友張儉受人陷害,遭到抓捕。他急忙來投奔自己好兄弟的家。但是孔融的哥哥正好不在,見到孔融後張儉就要走,結果孔融說:“雖然我哥哥不在,但是我也可以幫你的呀。”於是把他窩藏在自己家中。後來事情敗露,張儉被送走了,孔融和他的哥哥卻被抓起來了。法官不知道該判誰的罪,孔融說人是他藏的與他哥哥無關,而孔融的哥哥說張儉是自己的好朋友,是來找他的與他的弟弟無關。法官又問他們的母親,母親說自己是一家之主,罪責應該由她承擔,最後不得不請示朝廷,朝廷判決抓孔融的哥哥,而放了孔融母子,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一門爭死”的故事。

三國風雲:孔子的後人竟做這種事,辱罵父母也能成名士?

後來,他被迫效力於曹操,但是,曹操進攻鄴城時屠殺了無數百姓,曹丕還搶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惹得孔融對曹操這個人完全沒有好感,曹操卻幾次有意討好孔融,但都被孔融懟了回去。後來曹操實在是受不了孔融傲慢的態度了,於是以“不孝”的罪名處死了孔融。還說孔融曾說過以下這番言論“父與子,有什麼恩,論其本義,不過當時情慾發作而已。子與母,又有什麼愛?就像一件東西暫時寄放在瓦罐裡,倒出來後就什麼關係都沒有了”。

三國風雲:孔子的後人竟做這種事,辱罵父母也能成名士?

我們站在今天人的角度去分析史料的記載,孔融真的像曹操說的那樣嗎?一個幼年知道把大梨留給哥哥的人,一個可以仗義幫助哥哥的朋友,替哥哥去死的人,一個看不慣曹操肆意屠殺百姓的人,怎麼可能會是那個說出這番話的不孝之人呢,這個罪名不過是曹操為了除掉他而有意向他潑的髒水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