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风云:孔子的后人竟做这种事,辱骂父母也能成名士?

三国时代,人才辈出,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个人是建安七子之一,他的家世来头不小,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孔融。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刘备救孔融”的事情,这位孔融因为做过北海相这个官职,因此被称为“孔北海”。

三国风云:孔子的后人竟做这种事,辱骂父母也能成名士?

既然他是孔子的后人,学问自然不会差,他是三国时期一位标准的名士。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物是从《三字经》里那句,“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的形象一直都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但这仅仅是他的一个侧面,我们今天就重点聊一聊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风云:孔子的后人竟做这种事,辱骂父母也能成名士?

孔融从小就机灵聪慧,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去了洛阳,当地有一位太守叫李元礼,这位太守在当地很有名望,如果不是名人,根据就见不到他,家丁不会通报。结果这一天孔融就登门了,他跟门口的守卫说:“我家与李家可是世交,李大人是我的亲戚,我要见他。”守门的人看这个小孩说的一本正经,就半信半疑地去通报了。李太守觉得这件事很奇怪,就真的让他进来了,并且问他:“我们好像从不认识,怎么会是世交呢?”小孔融不慌不忙的回答:“我的祖先是孔子,您的祖先是老子,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我们的祖先是认识的,我们怎么能不是世交。”当时这一番话说的李大人很开心,那个时代姓李的人都以能成为老子的后代为荣,于是就命人好好招待这为小客人。后来,中大夫陈韪也来了,众人将小孔融刚才的表现向他描述一遍,这个陈韪的职位主要负责给人提意见,平时很擅长抬杠,这次职业病又犯了,随后说出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时候聪明的小孩,长大了未必优秀。小孔融立马接了一句:“我想陈大人小的时候应该很聪慧吧。”一句话堵的陈韪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就是成语小时了了的出处。

三国风云:孔子的后人竟做这种事,辱骂父母也能成名士?

孔融的成长过程还发生过一件事情,据说有一次他哥哥的好朋友张俭受人陷害,遭到抓捕。他急忙来投奔自己好兄弟的家。但是孔融的哥哥正好不在,见到孔融后张俭就要走,结果孔融说:“虽然我哥哥不在,但是我也可以帮你的呀。”于是把他窝藏在自己家中。后来事情败露,张俭被送走了,孔融和他的哥哥却被抓起来了。法官不知道该判谁的罪,孔融说人是他藏的与他哥哥无关,而孔融的哥哥说张俭是自己的好朋友,是来找他的与他的弟弟无关。法官又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自己是一家之主,罪责应该由她承担,最后不得不请示朝廷,朝廷判决抓孔融的哥哥,而放了孔融母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一门争死”的故事。

三国风云:孔子的后人竟做这种事,辱骂父母也能成名士?

后来,他被迫效力于曹操,但是,曹操进攻邺城时屠杀了无数百姓,曹丕还抢了袁绍的儿媳妇甄氏,惹得孔融对曹操这个人完全没有好感,曹操却几次有意讨好孔融,但都被孔融怼了回去。后来曹操实在是受不了孔融傲慢的态度了,于是以“不孝”的罪名处死了孔融。还说孔融曾说过以下这番言论“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

三国风云:孔子的后人竟做这种事,辱骂父母也能成名士?

我们站在今天人的角度去分析史料的记载,孔融真的像曹操说的那样吗?一个幼年知道把大梨留给哥哥的人,一个可以仗义帮助哥哥的朋友,替哥哥去死的人,一个看不惯曹操肆意屠杀百姓的人,怎么可能会是那个说出这番话的不孝之人呢,这个罪名不过是曹操为了除掉他而有意向他泼的脏水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