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嬉笑怒罵皆有譜

紅黃藍白色無窮

疑是臂上有魔風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流行於四川、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

川劇流行於四川全境和雲南貴州等省部分地區,是融匯高腔、崑曲、胡琴(即皮黃)、彈戲(即梆子)和四川民間燈戲五種聲腔藝術而成的劇種。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川劇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臉、丑角5個行當,各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2006年5月20日,川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名稱由來』

川劇的名稱,始見於清末民初,當時叫川戲,後來統稱川劇。川劇史家、藝術家們談到川劇的源流沿革,還有追溯到晚唐“雜劇”、南宋“川雜劇”的,甚至有川劇高腔尚早於江西“弋陽腔”、清代蜀伶魏長生所唱秦腔系四川之“琴腔”種種不同的說法。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發展歷史』

—— 源起唐代 ——

川劇在唐代,曾被稱為“川戲”。歷史記載,唐時期川戲影響力在國內非常大,全國甚至出現了“蜀戲冠天下”的局面。在當時四川也出現了以幹滿川、白迦、葉硅、張美和張翱5人所組成的著名戲班——這也是中國戲曲史上最早的戲班。成於滿清,興於民國,抗戰之後,它卻突然消亡。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明清發展——

明末清初,由於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會館的先後建立,致使多種南北聲腔劇種也相繼流播四川各地,並且在長期的發展衍變中,逐漸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聲腔藝術,從而促進了四川地方戲曲劇種——川劇的發展。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傳聞由此回,承家有清規』

唱 腔

川劇由崑曲、高腔、胡琴、彈戲、燈調五種聲腔組成。其中,除燈調系源於本土外,其餘均由外地傳入。這五種聲腔和為五種聲腔伴奏的鑼鼓、嗩吶曲牌以及琴、笛曲譜等音樂形式。川劇音樂博採眾長,兼收幷蓄,囊括吸收了全國戲曲各大聲腔體系的營養,與四川的地方語言、聲韻、音樂融匯結合,衍變形成為形式多樣、曲牌豐富、結構嚴謹、風格迥異的地方戲曲音樂。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行 當

川劇分小生、旦角、生角、花臉、丑角5個行當,均有自成體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戲劇表現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創造,能充分體現中國戲曲虛實相生、遺形寫意的美學特色。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服 飾

川劇戲裝有很多種,劇團歷來對戲裝都有嚴格而細緻的分類,有所謂的“大衣”櫃和“二衣”櫃。大衣,就是劇中帝王將相、娘娘嬪妃、內閣大臣等所穿的服裝,有蟒袍、官衣、藍衫等;二衣,就是劇中元帥大將、馬步兵丁等所穿的服裝,有鎧甲、靠子、袍子等。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妝 容

川劇演員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繪成各種圖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徵。川劇臉譜並不是死譜,而是活譜。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樂 器

川戲鑼鼓,是川劇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使用樂器共有二十多種,常用的可簡為小鼓、堂鼓、大鑼、大鈸、小鑼(兼鉸子),統稱為“五方”,加上弦樂、嗩吶為六方,由小鼓指揮。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變 臉

川劇演出中,隨著劇情的轉折,人物內心世界的變化,臉譜也需相應發生變化。如何在一齣戲裡讓臉譜發生變化,川劇藝人創造發明了變臉、扯臉和擦暴眼的特技。這些特技都是在舞臺演出現場,在不能被觀眾察覺的前提下使用的,以達到人物臉譜瞬間變化的強烈演出效果。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川劇中最有名的技巧為變臉,它有拭、揉、抹、吹、畫、戴、憋、扯這幾種方法。在四川號稱川劇變臉之王的是王道正先生。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走臉”,是最初級的變臉技巧,而其中一處“機關”,就在帽子裡,在變臉之前,會有一個將臉譜塞進帽子裡的動作,就是“上臉”,從側面看,臉譜其實藏在表演者的後腦勺的位置,在表演時,演員會繞臺一圈,或用袍子或扇子擋住臉,在此時,需快速地把表層臉“扯下來”,如此,便完成一次變臉。臉譜、帽子、衣服上的機關,再加上演員千錘百煉練出來的嫻熟手法,這就是變臉的奧秘所在。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最具川劇特色的是《白蛇傳•金山寺》一場紫金鐃缽的扯線變臉。

生動而清晰地展現出缽童尋找白蛇時的張狂,發現白蛇時的激動,罩住白蛇時的喜悅,白蛇逃走後的惱怒等情緒變化過程,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藝術流派』

川劇由於各種聲腔流行地區和藝人師承關係,逐漸形成一些流派。

在這些流派中,除象旦行浣(花仙)派、醜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以傑出藝人稱派外,主要則是按流行地區區分為四派: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為中心的溫江地區各縣,以胡琴為主,形成獨特的“貝調”;二是“資陽河派”,包括自貢及內江區和縣市,以高腔為主,藝術風格最為謹嚴;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綿陽的部分地區,以唱彈戲為主,受秦腔影響校多;四是“川東派”,

包括川東以及重慶一帶,由於來此演出的外地劇種很多,導致其特點是戲路雜,聲腔多樣化。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創時樸而巧,新裁尺一詔』

川劇生於民間,她像極了一位七竅玲瓏的女子,舞臺上,她必會著裝考究,姿態優雅,咿咿呀呀地唱著西南官話朝你走來,而這樣一位進退有度的女子,此刻,正遭受著“被人遺忘”的苦楚。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我國戲曲藝術的受眾群體在不斷減少,地方院團生存發展的空間正在逐步縮小。劇種消失的速度越來越快,作為中國十大地方劇種之一的川劇,到目前為止,地方院團已從126個減至44個,有的只是掛牌院團而已。全省縣級劇團的數量幾乎為零,能堅持常年演出川劇的市級劇團恐怕叫得出名的只有“四川省川劇院”,現狀令人堪憂。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老成都文化——蜀韻川劇,戲如人生

為傳承傳統非物質文化,首屆“天府途禮”特色手工業產品和農產品項目創意設計大賽正在報名中。大賽將通過產品與創意、藝術、文化相結合,讓一批具有文化傳承性的產品成為符合市場需求、符合當下審美需求,能代表成都、代表天府文化的本地特色紀念品或旅遊商品,提升消費者體驗。

640萬現金大獎,邀你共同打造“最成都”的創意設計!

大賽獎項設置

一等獎(2名):1,000,000元

二等獎(4名):400,000元

三等獎(14名):200,000元

大賽參與方式

1、掃描二維碼,進入賽事專題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